电商创业人 电商创业人 10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8-12

搞钱最快的路,确实是经商。但经商的核心不是守着账本算数字,是走出去,往人堆里扎——钱藏在人的需求里,人藏在你迈出去的脚步里。

窝在家里空想的人,容易陷入“自嗨式创业”。对着电脑写计划书,觉得自己的想法天下无敌,可真到了市场上,客户一句“这东西我不需要”,就能把所有空想砸得稀碎。经商赚的是“市场的钱”,市场在哪儿?在茶馆的闲聊里,在工厂的车间里,在客户的抱怨里——这些地方,你窝在家里永远摸不到。

走出去,首先是为了撞信息。去年认识个开建材店的老板,他说自己的第一桶金,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聊出来的。有人吐槽“装修买材料,跑断腿还怕被坑”,他当天就琢磨:能不能搞个“一站式配送”,把瓷砖、水泥、涂料打包卖,包运包退。就这一句话的启发,三个月赚了二十万。信息差不是坐在家里搜出来的,是在人堆里撞出来的。

和人打交道,重点不是喝酒吹牛,是“捞干货”。真正能成的生意,往往藏在对方的“不经意”里。客户说“最近工人不好招”,可能是缺一个靠谱的劳务中介;朋友叹“孩子放学没人接”,可能是缺一个社区托管点。走出去的时候,别只当听众,多问一句“这事儿最麻烦的是啥”——答案里可能就有商机。

有人说“我嘴笨,不会聊天”,其实走出去不需要口才多好。有个开水果店的姑娘,平时话不多,但每次去批发市场,都会蹲在摊位旁看老板们卸货、算账,听他们说“哪种水果损耗大”“哪个小区的人爱买贵的”。听得多了,她知道夏天荔枝损耗高,就搞“当天现摘现送”;知道白领怕麻烦,就切好装盒卖——这些招,不是想出来的,是听出来的。

窝在家里的人,容易被“完美主义”困住。总觉得“等我准备充分了再开始”,可市场不等人。走出去的人,敢在聊天时就把想法说出来:“我想搞个上门修家电的服务,你觉得可行不?” 对方可能会说“我家洗衣机坏了,找师傅等三天”——这就是信号,赶紧试,哪怕先接几单试试水。经商赚的是“试错的钱”,试错的勇气,往往来自和人的碰撞。

走出去不是瞎混圈子。有人天天赶饭局,名片发了一沓,回头啥用没有。关键是带着“找共赢”的目的:你有啥资源?我能帮你解决啥问题?前阵子有个做小程序开发的,总去餐馆吃饭,不是为了蹭饭,是看老板们的收银台——发现很多餐馆还在用手写单,就主动说“我帮你做个简单的点餐小程序,先试用,赚钱了再分成”,现在合作了二十多家店。

别把“走出去”想成多复杂的事。哪怕每周只做一件事:去小区门口的超市聊十分钟,问问老板“最近卖得最好的是啥”“最怕遇到啥麻烦”;去楼下的理发店等理发时,听理发师吐槽“客人总嫌等太久”。这些细碎的交流,攒多了就是市场地图——哪里有坑,哪里有肉,一目了然。

窝在家里的人,容易高估“技术”,低估“人情”。觉得只要产品好,自然有人买。可经商到最后,拼的是“谁更懂人”。同样是卖辣椒酱,有人守着店等客来,有人走出去,给餐馆老板试吃,说“卖不掉我全收回来”,还帮老板算“加了我的酱,你的面能贵两块”——后者的生意,肯定比前者好。

走出去的核心,是把“我想卖啥”变成“你需要啥”。前者是闭门造车,后者是顺水推舟。就像钓鱼,你得知道水里有啥鱼,爱吃啥饵,总不能对着鱼缸琢磨“鱼应该爱吃面包”。人就是那片水,走出去,才能看清鱼在哪儿,饵该咋挂。

有人怕走出去被拒绝,被冷落。其实做生意的人,早就习惯了“热脸贴冷屁股”。被拒绝一次,至少知道“这条路不通”;总不出去,连“不通”都不知道,只能在原地打转。赚大钱的人,脸皮都“磨厚”过——不是没尊严,是知道比起面子,摸到赚钱的门路更重要。

经商搞钱,就是个“链接”的活儿。链接需求和产品,链接资源和缺口,链接你和能帮你赚钱的人。这些链接,不会自己跑到家里来敲门。

你走出去一步,就离钱近一步;总窝着不动,钱也懒得理你。搞钱的速度,从来不是算出来的,是走出来的——脚底下的路越宽,口袋里的钱才越厚。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34
获赞
20
内容
0
关注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