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创业人 电商创业人 3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8-21

观察过一位年入200万的电商卖家,他每天只花2小时选品,其余时间组建选品小组+对接供应链。他说:我找3个兼职买手帮我逛1688,用爆款关键词+利润测算表筛选商品,抽成10%。普通人做电商:先组轻量团队做选品杠杆。

这位卖家的操作,看似只是“分工不同”,实则藏着普通人做电商最该突破的“效率困局”——很多人陷在“自己扛所有活”的误区里,逛1688、筛数据、盯供应链连轴转,结果时间不够用、选品质量差,最后赚不到钱。而他靠“轻量团队做选品杠杆”,把自己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核心环节,这才是年入200万的关键,具体可拆成3个可复制的逻辑:

1. 用兼职买手破“时间瓶颈”,把重复活“外包”出去

普通人做电商,最耗时的就是“逛1688、刷平台爆款数据”——一天花8小时,可能只筛出2-3个潜在品,还耽误了对接工厂、优化运营的时间。但这位卖家直接把“低价值的选品动作”交给3个兼职买手:

- 分工明确:有人专门盯“1688类目爆款词”(比如“2024夏季刚需”“高复购家居”),有人用利润表初筛“净利润超25%”的商品,有人核查“工厂代发时效、瑕疵率”,一天能初筛50个品,效率比他自己干翻10倍;
- 成本可控:抽成10%看似花钱,但算笔账:一个好品能赚1.2万,分给买手1200,自己还剩1.08万;如果自己选品,可能一周都出不了一个好品,反而亏了“时间成本”(比如错过爆款窗口期)。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一开始就找3个,哪怕先找1个时间灵活的兼职(比如学生、宝妈),把“刷品、记录数据”的活交出去,就能腾出时间做更重要的事。

2. 用“工具标准”定方向,避免团队选品“瞎忙活”

很多人不敢组团队,怕“别人选的品不符合要求”,但这位卖家早用“爆款关键词+利润测算表”堵上了这个漏洞——不是让买手“凭感觉选”,而是给明确的筛选标尺:

- 爆款关键词:提前整理平台热词库(比如从抖音、小红书截流的“网红同款”“解决XX痛点”),买手只需按词搜索,先过滤掉没流量的“冷门品”;
- 利润测算表:做好自动公式,买手输入“拿货价、运费、平台佣金”,系统直接算出净利润,低于20%的直接pass,不用反复沟通“这个品能不能做”。
这样一来,买手选品有方向、有标准,选出来的品基本符合“有流量、有利润”的核心要求,不用他再花时间返工。普通人组轻量团队时,也得先定好“选品标准”,别让团队“瞎忙活”,才能保证效率和质量。

3. 自己抓“供应链”核心,守住“稳赚的关键”

原文里提到他“其余时间对接供应链”,这正是他不被团队“绑架”的关键——选品能外包,但供应链必须自己盯:

- 跟工厂谈“优先发货权”,旺季时保证48小时内出库,避免缺货流失客户;
- 实地考察工厂产能,比如有次买手选了一款折叠洗衣篮,利润、流量都达标,但他去工厂后发现“产能跟不上,旺季可能断货”,果断放弃,避开了后期的售后纠纷;
- 跟货代定“固定运费价”,比临时找货代节省15%的物流成本。
反观很多普通人,自己既当“选品员”又当“供应链对接员”,两头顾不过来,结果选品没做好,工厂发货还出问题。组轻量团队的本质,是“把非核心环节交出去,把核心环节抓在手里”——选品是“前端引流”,供应链是“后端保障”,后者才决定“能不能把钱稳稳赚到手”。

其实这位卖家的做法,核心就是“普通人做电商的破局思路”:别把自己当成“全能执行者”,要做“统筹者”——用兼职买手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用工具标准解决“选品不达标”的问题,自己聚焦“供应链”这个核心,让每个环节都高效运转。

对想做电商的普通人来说,不用一开始追求“大团队”,哪怕先找1个兼职买手,用表格定好选品标准,自己专心对接2-3家靠谱工厂,就是“选品杠杆”的开始。毕竟,电商赚的是“效率钱”,一个人干10个人的活,不如用1个人的成本让10个人帮你干“重复活”,自己干“能赚钱的关键活”——这才是从“小打小闹”到“稳定盈利”的必经之路。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你来我网,乐享时尚。
407
获赞
88
内容
22
关注
68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