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核心,“别把自己当打工的”

其他 其他 7 人阅读 | 1 人回复 | 2025-08-27

老同学是95后,在深圳打拼,去年赚了300万。跟他聊起这一路的心得,他没说什么宏大的道理,全是踩过坑、试过错后磨出的实在经验。我把他的话整理成几条干货,或许能给想往前冲的人一点启发。

第一,别盯着“赚大钱的机会”,先抓“没人抢的小需求”。他刚起步时,也想过做跨境电商的大品类,比如手机壳、耳机,但发现赛道挤得像早高峰地铁,利润薄到赚吆喝。后来逛华强北时发现,很多卖家在找“小众配件”——比如适配老款相机的充电线、户外露营用的迷你电源收纳袋。这些东西需求不算大,但竞争几乎没有,拿货价低,卖给海外用户利润能到50%以上。他说:“大钱都是从小需求里长出来的,没人抢的地方,你稍微用点心就能站稳。”

第二,资源别想着“自己攒”,要学会“借过来用”。他手里没多少本金,既没租仓库,也没雇全职员工。找货源时,直接跟华强北的工厂谈“代发”,客户下单了工厂直接发货,不用自己囤货压资金;需要处理售后时,找了两个兼职的宝妈,按处理单数算钱,比雇全职省了一半成本。他说:“普通人缺的不是资源,是‘借资源’的脑子——工厂的货是资源,别人的时间是资源,甚至快递点的打包经验也是资源,学会跟人分利,比自己硬扛靠谱多了。”

第三,把80%的时间,砸在“能直接换钱的事”上。他每天的日程表特别简单:早上1小时看数据(哪些产品在涨单、客户投诉集中在哪),下午2小时对接工厂(谈价格、催发货),晚上1小时回复重点客户。像做详情页、拍产品图这些事,全外包给兼职设计师,按件付费。他说:“很多人忙到没时间赚钱,就是把精力耗在了‘看起来重要但不直接换钱’的事上。你是老板,不是全能工,得清楚什么事能让你账户进钱,其他的能扔就扔。”

第四,别怕自己“有短板”,能补的补,补不了的就“让人帮你长”。他英语不算好,跟海外客户沟通全靠翻译软件+预制话术,但他找了个专做跨境客服的团队,复杂问题直接甩给他们,自己只盯订单和收款。他说:“创业不是考满分,是把长板做长。你英语差,有人英语好;你不懂运营,有人懂运营,找到能补你短板的人,分他点钱,比自己死磕强。”

最后他说,赚300万的核心,不是运气也不是能力,是“别把自己当‘打工的’”。打工时习惯“按流程做事”,但自己干得学会“按结果算账”——不管用什么方法,能让客户下单、能让利润变高、能让风险变小,就是对的方法。

其实普通人想往上走,缺的从来不是“赚大钱的机会”,是把小需求做透、把资源用活、把时间花对的实在劲儿。像他这样,不贪大、不硬扛,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一点点往前挪,反而更容易走出一条稳当的路。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1 个

浪迹天涯

发表于 半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道理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专注中日跨境电商市场️ 深耕跨境电商行业15年,助力中国品牌出海️ 定期分享日本电商市场、日本电商平台运营技巧等干货
123
获赞
63
内容
0
关注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