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Tiktok的,80%都是陕西人

Tiktok Tiktok 3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9-10

上周去西安参加跨境电商交流会,刚坐下,旁边大哥端着泡馍碗问:“兄弟,你也是做咱陕西货出海的?”我点头,他乐了:“少见少见,咱老陕搞TikTok的,十个里有九个是卖苹果的。” 那天整场会听下来,二十多个分享的,除了我和一个做秦绣的咸阳大姐,全是操着关中话聊“怎么把洛川苹果卖去欧洲”。散场时大姐擦着汗说:“你发现没?咱陕西人做跨境,咋跟被苹果‘包场’了似的。” 这话让我想起去年找供应链的窘事。当时想卖改良唐装,跑遍康复路、轻工市场,老板们要么说“花哨样式本地人不爱买”,要么物流大哥摆手“汉服裙摆大,海运容易皱”。后来刷到个西安老乡的视频,人家在长安区租了小厂:“上午定稿,下午就能出三件样衣发纽约”,我对着屏幕直拍大腿。 去年冬天去宝鸡见个供货老板,凤翔人,五十来岁,以前做泥塑的。他车间里摆着带USB接口的生肖灯、能当摆件的皮影书签,全印着外文说明。我问他咋想起搞这个,他捏着泥坯笑:“咱陕西人不笨,就是以前没往这方面想。你看这泥塑,老辈人做了几百年,换个包装,老外照样稀罕。”他说刚开始直播时,让上大学的儿子当翻译,爷俩熬了仨月,才摸透“伦敦时间下午三点,看直播的人最多”。 后来我慢慢琢磨出点门道。咱陕西人做这个,藏着“厚积薄发”的劲儿。咸阳的茯茶师傅,听说中东人爱喝甜茶,立马琢磨出加蜂蜜的便携装;西安做兵马俑文创的小伙,半夜蹲直播间看老外评论,发现人家爱买带“秦始皇”英文名的钥匙扣,第二天就让工厂改模具。 有次跟户县的嫂子聊天,她女儿上职高,周末帮她剪短视频:“娃说你拍的剪纸教程太闷,得配点秦腔背景音乐。”她小学文化,却能把客户喜好记得门儿清——“美国客户爱买大尺寸窗花,日本客户专挑带樱花元素的”。她说村里谁谁家靠卖猕猴桃赚了钱,“人家能把果子卖出国,咱这老手艺凭啥不行?” 反观我刚开始,对着报关单发呆,分不清海运空运,想请教人,朋友圈翻遍都是晒油泼面的。后来托老乡进了个群,全是西安、宝鸡的卖家,凌晨还在聊“欧洲人买唐装爱配啥颜色腰带”。 其实哪有地域限制,不过是有人先动了脑筋,有人还在等机会。咱陕西的宝贝——从兵马俑到羊肉泡馍,从秦绣到茯茶,哪样不能变成全世界的稀罕物?关键是敢想、敢试,把老祖宗的手艺,卖出新花样。

4c2b3102be197b1ef12ca91277221822.jpg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89
获赞
53
内容
0
关注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