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两个老朋友一起吃饭,他俩算是国内比较早的那一批做跨境的人,现在不光做亚马逊,还做其他跨境平台,一直做的不错。 当谈到未来跨境发展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未来十年还是很有机会的,跨境电商虽然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是依然还是比较‘年轻’的,未来跨境行业还依旧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机会。 其中一位朋友发表的观点,我觉得很有价值,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他说,虽然未来跨境电商机会很多,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有抓住机会的能力,也不是每个卖家都可以平稳的’活下来‘,以下四种卖家,他认为可能会面临巨大的考验,甚至部分卖家会直接’消亡‘。 他所列举的四种卖家为: 1、“低单价铺货型”卖家 特别是依赖小额免税政策的低单价铺货型卖家,这类卖家之前主要依靠低价产品的大量铺货,尤其是利用“800美元低价值包裹免税”的优势,通过零散小包直发海外。 但是两天之后美国就要取消此类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这意味着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无论价值高低都需要缴纳关税,这也就使得这类卖家的低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利润也将被大幅挤压。 而这类卖家既缺乏品牌溢价能力,又无法通过规模化物流来降低成本,在彻底失去免税红利之后,此类卖家很可能因无法盈利而被迫退出。 2、税务不合规的“灰色操作型”卖家 这类卖家通常通过跨境外包、不合规申报、虚报销售额等方式规避VAT/GST税务申报,尤其在欧洲市场,利用不同国家税务监管差异进行“擦边球”操作的就更多了。 而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加强税务的监管,以欧盟为例,欧盟自去年开始就在不断推动各国的“税务保证金制度”,在不断推进各跨境平台对高风险卖家预扣税款保证金的模式,以确保税务合规。 同时,各国税务局与亚马逊及其他跨境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也在不断加强,我们国家最近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要求这些跨境平台要定期报送中国跨境卖家的相应涉税数据。 所以,从长期来看,他认为这些税务不合规的卖家,一是可能将难以通过平台的审核,二是可能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 3、“抄袭型”卖家和“跟卖型”卖家 这类卖家的核心特点就是缺乏产品开发能力,主要的运营模式就是这里抄一抄,那里抄一抄,全部运营手段基本都是依赖抄袭其他的热销品、跟卖别人的listing,然后伺机搞一搞低价竞争,偶尔搞一搞恶性竞争,没什么核心竞争力。 随着大部分卖家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随着各个跨境电商平台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空前加大,这类卖家的操作空间被极大的打压,以后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踩在侵权的红线上。 而一旦踩中红线,那可能就是店铺的终结。 4、运营成本高、效率低下的“粗放型”卖家 这类卖家普遍缺乏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具体表现就是广告投入产出比低、库存管理混乱、物流成本高昂、整体运营效率低下等等。 他认为,在今后的跨境电商行业,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营模式很难去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一旦卖家的现金流断裂或出现短期的持续亏损,那这类卖家很容易因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而退出市场。 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