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新手实操指南:从无货源代发到科学囤货,8 年经验浓缩

Amazon Amazon 2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9-18

做跨境亚马逊 8 年,我带过不少新手,发现大家最卡壳的永远是 “货从哪来、怎么送到老外手上”。尤其手上没现货、囤货资金少的朋友,常卡在起步阶段。今天就把 “无货源代发” 和 “囤货时机” 讲透,全是落地细节,新手照着做能少走很多弯路。
一、新手起步:一件代发(0 库存也能开单)
对新手来说,“一件代发” 是成本最低的起步模式,核心是 “先有订单再找货”,不用压库存,几千块就能启动。
具体流程很简单:比如你在亚马逊上架一款 ins 风首饰,有老外下单后,直接去 1688 或卖家精灵搜同款(优先选回头率 30% 以上的供应商),用自己账号下单。这里有个关键细节:收货地址别填自己的,也别直接填老外地址,必须填提前找好的 “货代仓库地址”—— 这一步错了,很可能导致物流对接失败或店铺违规。
那货代怎么区分你的包裹?靠ERP 系统。和货代绑定同一 ERP(新手选妙手就行,操作简单),亚马逊订单会自动同步给货代。货代收到 1688 发来的包裹,扫一下国内快递单号,就能精准匹配订单,不会混乱。
后续流程不用你管:货代会开箱验货,确认没问题后重新打包,贴好亚马逊要求的物流面单,送到上海、泉州或东莞的亚马逊官方国内仓。之后由 FBA 物流转运到海外仓,再本地派送到老外手上,整个流程 10-15 天,一单代发就完成了。
二、代发不是长久之计:什么时候该囤货?
一件代发能帮你跑通流程,但有两个硬伤:一是物流慢,客户要等 10-15 天,容易取消订单或给差评;二是品控不稳定,供应商发货你没法验货,爆单时还可能断货、延迟,影响店铺权重。
所以当你用代发做 1-2 个月,有 1-2 款产品 “连续出单、销量稳定” 时,就该转囤货模式了。核心原则是看数据说话:比如一款小风扇,连续 10 天每天卖 5-10 件,没大起大落,也没质量类差评,就值得备货;要是销量忽高忽低,再喜欢也别囤,大概率砸手里。
三、囤货实操:从国内小批量到海外仓
囤货要循序渐进,别一上来就囤几百件,分两步最稳妥。
第一步:国内小批量备货
前期按 “7 天销量” 备货。比如每天卖 5 件,就囤 35 件。选 7 天是因为:既能控制风险,就算销量下滑也能快速清货;又能保证时效,不会因缺货超时违规(亚马逊要求自发货 3 天内发)。
要是产品有多个颜色、尺码,一定要按 SKU 分开装,贴好标签(比如 “T 恤 - S - 黑 - 10 件”),方便货代快速找货,避免发错。这批货直接放货代仓库,有订单时货代直接贴单发货,比代发快 3-5 天,流程更稳。
第二步:海外仓升级
当单量稳定在 30 单 / 天以上,客户频繁吐槽 “物流慢”,就该用海外仓了。可以申请亚马逊 “一品多仓” 模式,把部分货囤到目标市场的海外仓(比如美国选万邑通、英国选谷仓)。
和海外仓共用 ERP,有订单时海外仓直接本地发货,时效缩短到 3-5 天,转化率能高 20%-30%,回款也快(客户收货后 7 天内到账,比国内发货快一半)。四、最后总结:别把囤货当 “赌运气”,跟着数据走才稳。
其实无货源代发和囤货没有 “绝对的好坏”,关键看哪个适合你当前的阶段。
对新手来说,先花 1-2 个月把一件代发的流程跑通,用最低成本测试产品、积累订单数据,搞清楚 “怎么选品、怎么对接货代、怎么处理订单”;等有了 1-2 款稳定出单的产品(每天 5-10 单),再过渡到国内小批量备货,优化物流时效;最后当单量突破 30 单 / 天,再升级到海外仓 —— 每一步都跟着数据走,只囤 “有稳定订单的爆款”,不囤 “感觉能火的新品”,千万别看到别人囤什么就跟着囤,也别想着一步到位。
跨境电商做的是长期生意,一步一个脚印来,既能控制风险,也能把亚马逊店铺越做越稳。
如果大家对这些实操细节还有疑问 —— 比如 “怎么找靠谱的货代”“ERP 系统怎么绑定”“海外仓怎么选”,评论区扣个 “已关注”,咱们平时可以多交流,分享的都是实打实的经验,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
qw1.jpg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138
获赞
77
内容
0
关注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