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我在拼多多上买了一双鞋,因为买的尺码不合适,就退了,因为是信誉良好用户,当时就退款了,可是卖家以试鞋没有垫东西导致鞋底脏了,拒绝收货,我又拿着刷子刷了刷,卖家说还是不行,第一次在平台遇到这种情... 我在拼多多上买了一双鞋,因为买的尺码不合适,就退了,因为是信誉良好用户,当时就退款了,可是卖家以试鞋没有垫东西导致鞋底脏了,拒绝收货,我又拿着刷子刷了刷,卖家说还是不行。第一次在平台遇到这种情况,我也是第一次购买商品,对商家太无语了,态度不好,咄咄逼人的语气。我不就试了鞋子,不满意想要退回去而已,哪知道会遭遇这样的刁难。 我不过是在自己家里的干净地面上试穿了一下,鞋底能有多脏?可商家却不依不饶,一口咬定影响二次销售。我试图跟他们好好沟通,解释我试鞋的环境,可商家根本不听,只是一味地指责我没有爱护商品。我又气又急,这双鞋我本就不想要了,现在却因为他们的百般阻挠,退也退不掉。我查看了平台的退换货规则,明明写着在合理范围内是可以退换的,我这情况完全符合。 我向平台客服反映了此事,可商家依旧态度强硬,甚至还说我是故意为之,想要讹诈他们。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我一个普通买家,只是正常行使自己的退货权利,怎么就成了讹诈?我要求商家提供鞋底脏污严重到无法处理的证据,他们却支支吾吾拿不出来。在等待平台处理结果的过程中,我心里满是愤懑。我本是怀着期待在网上购物,没想到第一次就碰上这样恶劣的商家,不仅破坏了我购物的好心情,还让我陷入了这样的麻烦之中。真希望平台能公正处理,还我一个公道,也让其他买家不会再遭遇这样的糟心事。
展开...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给多多平台的一个温馨建议。时代在发生变化平台也在不断变化,你说你的人,店铺更难做了。是不是是时候想一下,改变一下你自己了。 平台相互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现在的淘宝比以前的更加人性化了,它也在不断的改变,去适应这些更好的营商环境。为了给中小卖家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淘宝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多多最大的弊端就是风评不好,仅退款各种胡乱扣款都比较厉害。 淘宝的优势在于商家对它的礼品都是正向的。淘宝最近加大商家和客户纠纷所导致的。责任不明确的金额投入在多多,不管三七二十一有纠纷。先用商家的钱仅退款给买家,200以上的才有人工审核。在淘宝顾客说你质量有问题要退货,但是卖家可以提供出各项检测证书。在客服介入的情况下,淘宝会启动售后保障金判定。支持卖家打款给卖家,但是平台为了在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平台自己打款补偿给买家,作为他的损失补偿,这个是为了增加消,也是给商家信心,能够持续在平台做好生意。两个平台多多主打消费降级,一味的坑商家。所谓的消费降级就是买了便宜的东西,钱从商家那里把钱扣款给这些买家。淘宝现在就抓住这个痛点,针对这个问题解决卖家和买家。 阿里在这一块是花小钱办大事情,在拼多多炸店风声很紧的时候,他站出来说给卖家做补贴售后,想必一定会收获一大批卖家的芳心。建议多多也不要再去花钱请什么大博主洗白了。花点钱学习一下淘宝,自掏腰包补贴一下用户,你们去试试看效果很好的。一般平台我都不告诉他,
展开...
  • qw1.jpg
HiShop 2025-6-4 09:43+ 关注 来自 Tiktok出海圈
听劝,赶紧放弃tiktok吧!去年这时候,我还在晒TikTok单日10万美金的GMV截图,今年已经默默关停了所有店铺。今天想用血泪经验说句实话:除非你满足以下3个条件,否则别碰TikTok跨境。先说说TikTok的闪光点: 1. 流量确实凶猛。15亿月活用户不是盖的,去年我们一款运动水壶通过达人挑战赛,单周爆卖50万件,算法推荐比Facebook精准太多 2. 模式够新。货找人模式能带火很多非刚需品,比如去年爆火的解压玩具,传统电商根本推不动 3. 政策扶持多。新人90天免佣金,还有官方流量包补贴,起量阶段真能省不少钱但为什么劝退?5个致命伤太要命: 1. 政策雷区随时爆。美国要求字节剥离TikTok的deadline就在眼前,我们合作的一个3C大卖已经收到平台预警邮件2. 物流成本失控。东南亚看似热闹,但COD退货率高达40%,一单运费能吃掉60%利润3. 内容内卷到离谱。美区现在一条爆款视频生命周期不超过72小时,团队每天要产出30+条素材才能维持流量4. 本地化是玄学。 同样的瑜伽裤,泰国用户要荧光色,越南用户只买基础款,测款成本高到怀疑人生5. 隐性成本惊人。光TikTok Shop的类目保证金就分5档,家居类要交2万刀,还没赚钱先交学费最扎心的是现实:现在还能赚钱的只有两类人1. 有本土仓和海外公司的实力派(比如SHEIN) 2. 专攻冷门赛道的技术流(工业配件/医疗耗材)如果你还在被TikTok暴富神话洗脑,建议先算笔账:1. 能否承受3个月零收入?2. 有没有专业内容团队?3. 备用金是否够交学费?我们团队烧了200万得出的结论:TikTok适合做品牌曝光,但想靠它养活团队?醒醒吧。
展开...
  • qw1.jpg
近日,多个电商平台计划诠面取消“仅退款”政策,该政策曾是国内电商行业标准配置。2021年拼dd率 先推出,随后京东、淘B等平台相继引入,ji大简化了消费者售后流程,降低了维 权成 本,在小额商品或轻微质量问题商品售后中备受消费者欢迎。 然而,随着广泛应用,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部分平台处理纠纷时,未充分了解情况且未征得商家同意就发送“仅退款”通知,使商家货款、商品双失;若产品有质量问题,商家可向厂家索赔,“仅退款”却打乱正常售后流程;职业“薅羊毛”群体还恶意利用规则谋利,严重损害商家利益。 事实上,取消“仅退款”早有迹象。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推动优化平台经济领域竞争生 态,督促平台整改突出问题;今年全guo两hui期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表示将治理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致商户货款两空问题。在此背景下,部分电商平台已率先行动,如淘B天 猫去年7月调整规则、1688平台今年3月诠面取消,京东、快手、拼dd等平台也进行了优化。 专家表示,“仅退款”政策初衷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却被异化为薅羊毛手段,取消更符合法律逻辑,但需谨防矫枉过正。平台取消该政策,利于遏制“薅羊毛”行为,保护经 营者利益,但也可能增加消费者维 权成 本。平台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不必“一刀切”,经 营者与消费者也可在自愿协商基础上达成仅退款共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