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做跨境电商想少走弯路,核心就抓“选品、物流、运营”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能落地的细节,分享给大家: 一、选品:先锁定市场再找品,避开“伪需求” 1. 盯准目标市场刚需:比如澳洲消费者重视天然环保,母婴用品、有机护肤品需求稳定;加拿大冬季长,户外保暖装备、除雪工具是季节性爆款;新加坡小户型多,迷你家电、收纳用品复购率高。 2. 用工具验证需求:先查亚马逊/ebay的“Best Seller”和“新品榜单”,看目标品类的月销量、评价关键词;再用Google Trends看近12个月的搜索趋势,避免选到“昙花一现”的热门品;最后算毛利,确保扣除货本、物流后,还有25%以上利润空间再入场。 二、物流:选不对等于白忙活,这几点要记死 1. 新手别盲目选快递:如果做澳新、新加坡、加拿大市场,小件样品单可以用国际快递,但批量补货一定要试海运——运费比快递低50%以上,而且现在很多海运能做到“双清到门”,不用自己对接清关公司,省时间还避免卡货。 2. 避坑关键看两点:一是问清“是否包关税”,有些低价海运不包税,到港后补税反而更贵;二是要实时物流轨迹,避免货发出去就“失联”。我自己对接的海运渠道,就是专门做这四个国家的双清到门,从国内仓库到国外店铺/家门口,全程能查,时效稳定在25-35天,比中转物流省心不少。 三、运营:别搞复杂,先抓“基础转化” - 详情页要“本地化”:比如加拿大市场要标清楚“符合CSA认证”,澳洲要提“无石棉、无甲醛”,这些细节能提升信任度; - 客服别拖:这四个国家和国内有时差,最好设置自动回复,说明“回复时效12小时内”,避免客户等不及取消订单; - 前期别乱投广告:先靠自然流量测款,确定哪个品能稳定出单,再用10%-15%的营收投平台广告,ROI(投入产出比)能更高。 四、收益:实话实说,别抱“暴利”期待 新手做这四个市场,前期选1-2个细分品,月销5-10万是比较真实的情况,扣掉货本(约40%)、物流(海运的话约8%-12%)、平台佣金(8%-15%),净利润大概1-2万;做6-12个月,品跑顺了,月销20-30万,净利润能到4-6万。 其实跨境电商现在拼的就是“细节+稳定供应链”,选对市场、控制好物流成本,基本就能稳下来。如果你们刚好做澳新、新加坡、加拿大,需要海运双清到门,也可以多对比下,毕竟物流省下来的,都是纯利润。
展开...
这几年做生意下来,我越来越认可“生意天赋”。 我有个朋友,早年跨境电商摸爬滚打,没名校背景,没培训,全靠闯劲和野路子。 当时看他,总觉得“骚操作”像忽悠:“快速铺货,先搞量再谈利润”、“打一枪换个地方”。嘴皮子利索,讲生意经不离“信息差”、“红利期”、“砸钱测试”,常让人觉得吹牛。 但他就是能把“忽悠”变现实。别人精雕产品,他已铺几十上百链接;别人研究转化率,他靠巨大流量和数量级达目标。不求单品高利润,追整体销售额快增,用他的话说,“靠数量也能磨死你”。如今,他早财务自由,过上舒服日子。 说实话,他那套打法我学不来,我更习惯稳扎稳打,注重品质长线经营。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天赋。他有常人难及的敏锐嗅觉和执行力,能迅速抓市场机会,敢大胆尝试。 对了,生意场上,“撒谎”其实是有段位的。 最高段位,是“造梦”的人。描绘宏大未来,听了热血沸腾,即便短期未全实现,却持续投入、交付,一步步把“梦”变现实,让相信者受益。 次一等,是“画饼”。描绘美好前景,常口头承诺或零星行动,无法持续输出成果,让你等啊等,最终空头支票。像爆单又迅速凉凉的达人,来得快去得快,心脏受不了。 剩下那些,是真骗子。不仅不能兑现,甚至一开始就为榨取价值,没交付意愿。
展开...
五月 2025-7-29 10:15+ 关注 来自 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第三年,现在后悔了 说真的,做亚马逊这几年,我是真爱上这事儿了,不是说啥虚的,是正儿八经能拿到结果,也算是没有辜负年轻时的那股拼劲 刚一开始纯属瞎琢磨,在家没事干,听说跨境能卖货,就试着上架了几款日常用的一些小玩意,没想到出单还能靠运气的,美国一个老外给了五星好评,说质量很不错,值得推荐,还是第一次尝试把国内的东西卖给老外,他们那边对这种小玩意其实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我一件定价16.99美刀,我成本也才不到20r,莉润确实很高啊, 现在每天睁开眼就是登后台,看订单,整体感觉比国内的电商要简单很多 当然刚开始也有搞的不好的时候,有次发错了货,买家要退货,光运费就赔了两百多[失望R]但转头想想,自己选的品现在一周卖了上百个,总盈利倒是赚的 现在也不用挤地铁上班,在家穿着拖鞋就能跟全世界做生意,最起码人能自由一点,这是我以前朝九晚六的工作体会不到的,朋友都问我累不累,说实话肯定累,打包到腰酸背痛是常事,现在打包也安排给厂家了,我省了很多事,慢慢的现在日子特有奔头,目标也比较清晰了,现在也发展了工作室,一切都在变好 也有很多朋友问我,现在做亚马逊晚不晚,其实在我的视角我觉得任何时候都不晚,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机会,当然有准备就不会失败
展开...
  • qw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