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亚马逊的人里,十个有八个上来就问“能赚多少”

Amazon Amazon 11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7-25

剩下两个,一门心思找“爆款公式”。我做了七年,带30人团队,踩过的坑能写本书。今天不说虚的,只讲墨西哥及几个小国站点的实操流程。看完你就知道,这行当赚的不是快钱,是“把流程啃透”的钱。

我是山东烟台农村出来的。从小就认死理,算算术算不对能蹲地上哭半小时。12年考进985,学的国际贸易,可毕业头两年,我在深圳城中村啃泡面。那时候觉得亚马逊是风口,看别人发的截图,一天几百单,眼红得不行。

第一次碰墨西哥站,亏了五万。选的是户外折叠椅,国内1688拿货价60,想着运过去卖2000比索(当时合人民币800),利润够厚。结果货到墨西哥城港口,被海关扣了——缺本地安全认证。找代理补办,花了三万,等了一个月,椅子在仓库堆着,每天仓储费200。最后勉强清关,卖出去一半,算下来倒贴五万。

这坑让我明白,小国站点的门槛不在选品,在合规。墨西哥要求的NOM认证,巴西的INMETRO,东南亚的SIRIM,每个国家清单都不一样。我后来做了个表格,把12个小国的强制认证列得清清楚楚,哪个产品要测什么项目,找哪家本地机构最快,成本多少。现在团队新人入职,第一件事就是背这个表。

物流是第二道坎。墨西哥城堵车出了名,头程用海运到曼萨尼约港,清关要3-5天,尾程发本地快递,城郊地区能拖一周。有次客户买了个咖啡机,物流显示“派送中”,结果卡在高速上三天,客户直接投诉到平台,店铺评分掉了0.3。后来我们在瓜达拉哈拉租了个小仓,把常用货备过去,尾程时效压到2天内,投诉率降了70%。

选品不能看国内爆款。我对数字敏感,每天盯三个数据:本地搜索量、竞品差评关键词、退货原因。墨西哥人买东西,特在意“耐用性”。有次看竞品差评,十个里八个说“塑料件易断”。我们找工厂改了材质,把塑料连接件换成金属的,溢价20%,反而卖得更好。三个月,那个小电器从月销50单涨到300单。

别迷信“个人英雄主义”。我单干的时候,一天接50单就手忙脚乱。要对账,要盯物流,要回邮件,客户凌晨两点发消息还得爬起来回。后来招第一个人,专做客服,我才能腾出手研究合规。现在30人团队,分了四个组:合规组盯认证,物流组管仓储,选品组扒数据,运营组做Listing。去年墨西哥站营收,是我单干时的20倍。

小国市场的机会,藏在“别人嫌麻烦”的地方。大卖看不上墨西哥的小单量,新手搞不定合规和物流。我们就死磕这些“麻烦事”。比如本地语言,雇了两个墨西哥留学生做翻译,Listing里加了很多本地俚语,点击率比用翻译软件的高30%。还有售后,在墨西哥城设了个维修点,客户有问题直接寄过去,退货率降了一半。

给想做的人一句实在话:先做“流程清单”,再动手。把从选品到售后的每个环节写下来,标上风险点和解决办法。我当年的清单改了17版,现在还在更新。比如最近墨西哥提高了进口关税,我们立刻调整了头程方式,一部分货从美国中转,成本降了12%。

我从农村出来,没资源没背景。12年做题,是练专注力;7年做亚马逊,是把专注力用到赚钱上。这行当没有奇迹,所谓逆袭,就是你比别人多熬了几个通宵查法规,多跑了几趟港口盯物流,多改了几十版Listing。

那些天天喊“亚马逊不好做”的人,多半是没把细节啃透。合规、物流、选品、售后,哪一环做精了,都是护城河。小国市场不大,但足够让认真做事的人,赚到比上班多几倍的钱。

你要是真想做,别问“能赚多少”。先问自己:能不能花三个月,把一个国家的认证清单背下来?能不能接受第一批货可能全亏?能,再开始。赚钱的底层逻辑,从来都是“先搞定麻烦,再谈利润”。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带你了解你不了解的亚马逊分享跨境电商干货
123
获赞
86
内容
0
关注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