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按照国务院、税务总局和司法部的相关规定和答疑,毫无疑问,此次新规主要针对的是国内电商平台及其从业人员,并且目前还在平台报送信息的起步阶段。
另外,从新规出台到实际落地,还需要时间和各个地方的实施细则。先有大数据,才会进行到下一步的具体稽查。
不过,从中可以看出线上电商平台(包括税务主体在国内、销售对象在国外的跨境电商平台)的税务合规,一定是未来三五年内的大趋势。
对于亚马逊大卖而言,强制合规无疑是一大利好:大家的成本一起抬高,那么不专业、不合规的竞争对手必然减少。
而对于仍然挣扎在盈亏生死线的个人/小卖家而言,也无需杞人忧天。毕竟首要任务还是生存难题,与其将时间花在担心未来3年的事,不如踏踏实实多研究几款产品,将来也有实力光荣纳税。
反而左右为难的,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团队卖家。毕竟刚刚脱离了生死线,突然叠加的合规成本,肯定会侵蚀一大部分的盈余资金,打乱原有的发展计划。但已经穿上了鞋,又比不得光脚卖家的胆子大——既想保住胜利的果实,又想安心做得长久,难怪最为焦虑。
其实,我对于中小卖家的建议永远是:不要在意外界的情绪,永远把80%的重心放在迎头赶超上,剩余的20%精力,理性规划好未来的应对策略即可。
目前大陆主体的跨境电商卖家在国内涉及的税种主要有3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抛开人人都逃不开的个税,公司层面主要想低成本合规操作的主要是前两种税,它们分别涉及企业的销售额和净利额。具体税点如下图:
图:境内跨境电商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相关税种一览
注意,按照美金汇率7来计算,500万人民币的年销售额,大致对应的是6万美金的月销售额。对于许多多店铺运营的铺货公司或小卖家来说,无需过分忧心,合规缴纳增值税的金额仅占销售额的1%以内。
至于净利润,如果能将单店销售额控制在500万人民币以内,那么正常来说净利润是不可能达到300万元的,因此企业所得税仅需缴纳净利额的5%。
所以,对于中小卖家而言,当下完全不必过分担心新规的实际影响。但是,如果有进一步发展的野心,就必须把将来的合规成本考虑在内了,合规路径有两种选择:
1. 严格控制单店销售额(尽量控制在月销6万美金左右,合规成本最低);
2. 若团队进一步扩大,或店铺过多,导致合规工作繁琐,则可以考虑香港公司集采、大陆小规模公司视同内销的模式(也是上市跨境大卖常用的方式)。既可以享受国家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又能最大限度地合理留存净利(香港公司一般只缴纳利得税,净利额200万港币以内的税率是8.25%)。
总结下来,第一:专注于手头的产品和运营,先观望,不必过分担忧;第二:发展的同时,为必然到来的合规大势留出操作空间——选择多店铺分散火力,或者采用境外主体集中申报的“大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