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劝你试试跨境电商?有人每天3小时,收入赛过朝九晚
Amazon
4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7-29
|
2020年我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月薪9000,每天早上7点挤地铁,晚上9点才到家。同小区的张姐,以前在超市当收银员,月薪4500。她那时刚学做亚马逊,每天早上送完孩子,花2小时回复邮件、调整价格,晚上孩子睡了,再花1小时选品。第三个月,她给我看后台,净利润1.1万。
商务部去年发过数据,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平均月收入1.2万,每天实际投入时间约4小时。算下来,时薪100元。传统上班族,按月薪6000算,每天工作8小时,时薪25元。这中间差的4倍,就是效率的鸿沟。
传统打工的问题,是时间被“打包出售”。你每天8小时坐班,扣除通勤、开会、摸鱼,真正创造价值的时间可能只有3小时。但老板付的是8小时的钱,本质是买你的“在场”,不是“产出”。跨境电商不一样,你在凌晨2点上架一款产品,只要有人买,就能赚钱,时间和收益直接挂钩。
我表弟做东南亚Shopee,专做国产手机壳。国内1688上拿货5块钱一个,他卖到马来西亚,定价25马币(约40人民币)。除去运费和平台抽成,一个能赚20块。他每天花1小时上新,3小时处理订单,月销2000多个,纯利4万。这在他之前上班的电子厂,得干两年。
有人说,跨境电商不是谁都能做,得懂外语。其实不用。现在翻译软件能实时转换20多种语言,平台还有自动翻译功能。我认识个大姐,初中文化,靠微信翻译器跟老外沟通,卖国产丝巾,一年赚了30万。核心不在语言,在选品——抓海外的“供给缺口”。
欧美国家人工贵,组装类产品溢价高。比如一个带LED灯的化妆镜,国内工厂拿货80元,亚马逊卖40美元(约280人民币)。中间的利润,就来自他们本地造不出这么便宜的货。东南亚制造业弱,小家电、家居用品需求大,国内供应链刚好能补上。
别想着一开始就全职。我前同事小李,白天在公司做运营,晚上研究TikTok直播带货。他发现欧美年轻人喜欢国产汉服,就找工厂定制,每晚10点开播(对应欧美上午),播2小时。三个月后,副业收入超过工资,才辞职。这种低风险试错,比盲目辞职创业靠谱多了。
坑也得说清楚。有人上来就铺几百个产品,结果压货10万。我见过最稳的做法,是先盯一个细分赛道。比如做宠物用品,只做中小型犬的衣服,选3-5款测款,哪个卖得好就集中推。小而美,才能控住成本。
跨境电商的底层逻辑,是赚“信息差+供应链差”。国内产能过剩的东西,到了需求旺盛的地方,就值钱。这不是投机,是利用全球市场的不均衡。就像十几年前义乌小商品卖到全世界,现在只是把线下搬到了线上。
你每天上班的8小时里,有多少时间是在“混考勤”?那些被浪费的碎片时间,如果用来对接全球市场,能长出多少收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