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时候,我还在杭州滨江的办公楼里做跨境电商客服,每天对着英文邮件回复退换货,刷TikTok看到那些博主对着镜头展示商品就哗哗出单,心里像揣了只兔子。当时总觉得,咱浙江虽然电商发达,但TikTok是新东西,货源、物流都得从头摸索,能成吗?结果上个月,我的TikTok小店单日销了9000多美金,抵得上过去大半年的工资。
浙江人做TikTok跨境,优势藏在骨子里。
先说货源——谁不知道浙江是“小商品宇宙中心”?我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认识个做家居饰品的老板,仓库里的香薰蜡烛、藤编收纳筐,成本低到按斤称。他拍着我肩膀说:“这些玩意儿老外抢着要,你拍个摆家里的场景视频,保准爆。”我真试了,一条12秒的“客厅改造”视频,把他的藤编筐往沙发旁一放,零投流跑了45万播放,当天出了280多单。
物流更是咱的强项。浙江的跨境物流早就卷成了“白菜价”,义乌到欧美专线小包,3天到英国,5天到美国,运费便宜得离谱。我合作的货代,发德国一单才收20块,比寄到省内其他市还划算。更别说宁波港的海运,集装箱塞满小商品发欧洲,分摊下来单个产品的运费几乎可以忽略。
流量玩法更是浙江人的老本行——TikTok现在就像当年的淘宝,懂“货”的人最容易吃到红利。老外还在为“性价比”疯狂,咱浙江商人玩了几十年的“薄利多销”,在这儿简直降维打击。我有个爆款公式:找义乌摊主拍“砍价现场”,老外看得眼睛都直了。比如卖一款永康产的保温杯,视频就拍我跟老板从“$10”砍到“$5”的过程,配字幕“China price”,单条视频带小店,5天卖了1500多个。
当然也有门道。选品别碰太重的(比如铸铁锅),轻小件饰品、户外用品、厨房工具最适合新手。内容别搞太复杂,浙江话混英语喊“cheap”“good”,反而比正经翻译更有网感。我试过用温州话跟工厂老板聊产品,老外评论区全是“what language is this?”,热度反而更高。
人设就得是“浙江老板”。我账号简介直接写“Yiwu trader”,头像是在义乌市场举着计算器的照片。平时发视频穿件印着“Made in Zhejiang”的T恤,背景堆着打包好的货箱,比那些打光精致的“导师”真实多了
现在每天忙着核对订单、催工厂补货,累是真累,但看着PayPal到账提醒,突然觉得:这波红利,浙江人不冲才是真亏。毕竟论做生意的精明劲儿,咱怕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