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预算不是看别人怎么花,而是用你的利润模型去推出来
Amazon
2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8-21
|
很多卖家在广告上焦虑,不是因为ACOS真的高到不能跑,而是根本没算过自己能承受多少。
广告预算不是看别人怎么花,而是用你的利润模型去推出来。
一、先算毛利
毛利算错,后面的承受线全错。
毛利=售价-所有成本。
成本不是只有进货价,还包括:
平台佣金(亚马逊通常 15%,个别类目不同)
FBA费用(仓储 + 配送)
国际运费、头程清关
包材、标签、检验等杂费
如果是自发货,还得加仓库操作和尾程运费
例子:
售价:$25
进货+杂费:$8
平台佣金(15%):$3.75
FBA配送费:$5.5
头程运费摊分:$1.8
单件毛利 = 25 - (8 + 3.75 + 5.5 + 1.8) = $5.95
毛利率 ≈ 23.8%
二、推可承受 ACOS:广告单的盈亏线
ACOS 是广告花费占广告销售额的比例。
在不算固定开销的情况下,你的毛利率就是广告盈亏的分界线。
公式:
可承受ACOS ≈ 毛利率
用上面的例子,毛利率是 23.8%,也就是说广告单只要 ACOS ≤ 23.8%,基本不亏(当然实际要留一点利润空间)。
但是,这只是广告单的承受线,不代表你的店铺整体承受线。
三、推 TACOS:整盘生意的承受线
TACOS = 广告花费 ÷ 总销售额(广告单 + 自然单)
它反映的是广告占整个店铺营收的比例。
为什么要看 TACOS?
因为就算广告单 ACOS 偏高,只要自然单被带起来,TACOS 可能很低,总账还是健康的。
例子:
广告销售额:$2000,广告花费 $600 → ACOS = 30%
自然销售额:$4000
总销售额:$6000
TACOS = 600 ÷ 6000 = 10%
你会发现 ACOS 看着有点高,但 TACOS 才 10%,整体利润空间很足。
四、不同阶段的承受线是不一样的
新手常犯的错是把可承受ACOS当成的“死线”。
实际上,阶段不同,你的承受线可以动态调整:
新品引流期:TACOS 允许比毛利率高 20-50%,用来换曝光和标签;ACOS 也可能超过盈亏线。
稳定期:TACOS 尽量控制在毛利率以内,追求长期健康。
清库存:目标是回款速度,不是毛利最大化,可接受更高 ACOS,只要现金流安全。
五、算完账,才能谈“值不值”
有了可承受ACOS和TACOS,你就能做决策:
引流期 ACOS 高?对比承受线,如果还在范围内,继续跑;
稳定期 ACOS 低但 TACOS 高?可能自然单占比下降,需要查排名和标签;
TACOS 持续高于承受线?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广告结构有问题。
案例:两种不同结构下的判断
案例A:手机壳,售价$12,毛利$3
毛利率:25%
可承受 ACOS ≈ 25%
稳定期 TACOS 目标:≤ 20%
引流期:TACOS 可放到 30% 左右
若引流期 ACOS 35%,但 TACOS 25%,且自然单在增长 → 可继续;
若稳定期 ACOS 20%,TACOS 28%,自然单下滑 → 要查结构。
案例B:按摩仪,售价$89,毛利$50
毛利率:56%
可承受 ACOS ≈ 56%
稳定期 TACOS 目标:≤ 35%
引流期 TACOS 可放宽到 50%
若引流期 ACOS 70%,但 TACOS 30%,且关键词排名稳步爬升 → 属于健康投资;
若稳定期 ACOS 40%,TACOS 38%,自然单占比下降 → 需要查流量来源。
利润模型不是纸面公式,而是用来指导每一分钱广告投入的天花板和底线。掌握它,你就能在花钱前心里有数,不会被一时的数据波动牵着走。在 MoonSees 高阶广告课中,我们会用不同类目的实战案例,教你如何动态调整 ACOS、TACOS 与毛利的关系,让利润和规模兼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