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300万的跨境卖家是怎样办事的?

Amazon Amazon 3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8-28

我认识的一位宝妈,从兼职做Shopee到年入300万只用了2年,她办事时的三个反直觉做法,彻底打破了我对“做跨境要拼命铺货”的认知——原来真正能赚稳钱的人,从来不是靠熬夜上新、低价冲量,而是靠选品的精准度和流程的轻快感。我前老板做外贸十几年,身价早过千万,以前常带我对接供应链,我也摸清了他办事的核心秘诀:关键就在“不跟别人抢赛道,只找没人盯的小缺口”。

先说这位宝妈的第一个反直觉做法:不追“平台热搜款”,专做“冷门长尾品”。刚开始做跨境时,她也跟风铺过“ins风水杯”“网红发夹”,结果要么压货,要么利润薄到几毛钱。后来她改了思路,每天花1小时翻Shopee的“求购板块”,看用户在问“有没有适合小户型的宠物厕所”“能不能买到带夜灯的老人拖鞋”——这些没人抢的小需求,她专门去找货源。比如她发现“宠物折叠厕所”在求购区天天有人问,国内1688上拿货价25元,她挂到Shopee卖120元,除去运费和佣金,单件能赚60元。别人一天铺20个热搜款,她一周只上3个长尾品,却能做到每个品每天稳定出10单,光这几个品,每月就能赚18万。她总说:“热搜款是红海,大家都在抢,你拼不过大卖家;长尾品是蓝海,用户有刚需,你只要找到货,就能稳稳赚钱。”

第二个反直觉做法:不压“供应商货款”,反而“提前结部分款”。很多跨境卖家为了周转,会压供应商1-2个月货款,她却反过来——第一次跟供应商合作,就说“我先打30%定金,货发完验收没问题,剩下的70%当天结清,要是后续长期合作,我还能提前预付50%”。有次她找工厂做“带夜灯的老人拖鞋”,工厂说“原材料涨价,得等全款到了才敢生产”,她当天就转了50%预付款,还说“不用急着赶工,把鞋底的防滑纹做好就行”。后来工厂不仅优先给她供货,还主动把拿货价降了8%,说“跟你合作不用催款,我们也愿意让点利”。反观有些卖家压着货款,供应商要么延迟发货,要么悄悄降低质量,最后反而亏了更多。她的逻辑很简单:“供应商是你的后盾,你让他踏实,他才会给你靠谱的货、划算的价,这点预付款,换的是长期的省心和利润。”

第三个反直觉做法:不自己“盯客服、打包货”,把琐事全“甩出去”。刚开始做的时候,她每天熬夜回复客户咨询、核对订单,孩子都顾不上。后来她花2000块找了个兼职客服,负责处理“怎么退款”“物流到哪了”这类常见问题,又跟1688卖家谈好“一件代发”——客户下单后,1688直接把货发往海外,不用她囤货、打包。现在她每天只用1.5小时办事:早上看一眼销售数据,把卖得差的品标题改改关键词;下午跟供应商确认下库存,偶尔回复几个客服搞不定的复杂咨询。剩下的时间该接孩子接孩子,该做饭做饭,却比以前熬夜干活时赚得还多。她说:“做跨境不是要把自己累死,而是要把重复的事交给别人,自己只做最核心的‘选品和对接’,这样才能又轻松又赚得多。”

再说说我前老板做外贸的秘诀,其实跟这位宝妈的逻辑相通,都是“不扎堆,找缺口”。前老板对接供应链时,从不去抢“大家都在做的3C产品”“家居大件”,反而专找“国内有成熟供应链,海外刚有需求的细分品”。比如5年前,他发现欧美开始流行“户外露营的迷你焚火台”,国内做这个的工厂还很少,他立马找了两家小厂,定制“可折叠、轻便款”,再通过外贸渠道卖到海外。当时别人做大型露营装备,利润只有15%,他的迷你焚火台利润能到40%,第一年就卖了800万。

他常跟我说:“做外贸、做跨境,最傻的就是跟别人挤一条路。你看那些年入几百万的人,不是他们比你聪明,是他们没把时间浪费在抢赛道上,而是花在找‘别人没看到的小缺口’——可能是一个没人做的长尾品,可能是一个没被满足的小需求,甚至是一个别人不愿合作的小供应商。找到这个缺口,你不用拼命,也能赚稳钱。”

到后来我才明白,不管是年入300万的宝妈,还是身价千万的前老板,他们办事的核心从来不是“比别人更努力”,而是“比别人更会找巧劲”:不跟红海硬碰硬,只在蓝海挖小坑;不跟合作伙伴算计,只跟他们互相省心;不把自己困在琐事里,只抓最核心的环节。这种“反直觉”的认知,比熬夜铺货、低价冲量有用得多,也是他们能快速从“兼职”做到“年入百万”的关键——毕竟,做跨境赚的不是“辛苦钱”,是“看透需求、找对节奏的聪明钱”。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138
获赞
74
内容
0
关注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