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运营交流圈 快手运营交流圈 2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9-03

观察过一位年入200万的电商卖家,他每天只花2小时选品,其余时间组建选品小组+对接供应链。他说:我找3个兼职买手帮我逛1688,用爆款关键词+利润测算表筛选商品,抽成10%。普通人做电商:先组轻量团队做选品杠杆。

第一次见他时,以为他得天天抱着电脑刷品。结果他办公室里,三个人对着屏幕记数据,他自己在旁边翻供应链合同,偶尔抬头问一句:“这个玻璃杯的破损率降到3%了?”

我纳闷:“选品不该自己盯吗?万一买手糊弄你咋办?”

他指了指墙上的表:“我试过自己干,一天看200个品,眼睛疼得流泪,还总漏爆款。现在买手每人每天筛50个,我从150个里挑10个,效率翻三倍。”

更关键的是他给买手的工具。不是让瞎逛,是给一张表:先搜“夏季爆款”“宝妈必买”这类关键词,找到品后填成本、快递费、平台抽成、竞品最低价,最后算“净利润=售价-成本-杂费”,低于15%的直接pass。

有个买手报过一款儿童防晒衣,说销量冲得快。他看表上写着“成本35,快递8,平台抽成12,售价89”,算下来净利润34,利润率38%。但他没直接上,而是让买手去问供应链:“能不能做到100件起订?退换货能不能承担一半运费?”

三天后供应链回话:“可以,但价格得加2块。”他点头:“加就加,供应链扛不住,卖得再好也是白搭。”

这事儿让我想起另一个卖家,自己从早到晚刷1688,好不容易找到个爆款,一口气订了500件,结果供应链没跟上,补货慢了半个月,等货到时,热度早过了,堆在仓库里发霉。

普通人做电商,最容易栽在“啥都想自己干”。

总觉得买手不靠谱,怕他们藏着好品自己做;觉得供应链简单,找个厂家就行。结果呢?自己困在选品里,没时间盯库存,没时间看数据,更没时间琢磨怎么让供应链给你让利。

这位卖家的选品小组,其实是“筛子”。买手负责把沙子滤掉,他负责从石头里挑金子。而且他给买手的抽成,不是固定工资,是“成单后按利润分10%”。卖得好,买手赚得多,自然不用他盯。

有次一个买手报了款折叠泡脚桶,说“抖音上有人带火了”。他让买手查竞品评价,发现很多人说“加热慢”。他直接找供应链:“能不能加个速热模块?成本加5块接受吗?”

供应链一开始不愿意,他说:“我先订200件,卖得好,下个月订2000件,你给我账期30天。”供应链算了账,答应了。结果这版泡脚桶因为“速热”成了差异化卖点,一个月卖了3000件,买手光抽成就拿了2万多。

他常说:“选品是枪,供应链是子弹。你自己扛着枪跑,没子弹照样打不赢。得有人帮你找子弹,你才有空琢磨往哪儿打。”

现在他的选品小组加到了5个人,有专门盯1688的,有刷抖音快手看趋势的,还有逛小红书找小众品的。他每天花2小时过他们的表,重点看“利润率”和“供应链能不能接住”,剩下的时间全泡在工厂,要么谈价格,要么盯质量,要么磨账期。

上个月跟他吃饭,他手机响个不停,全是买手报品的消息。他扫了一眼,给其中一个回:“这个陶瓷花瓶,让供应链发三个样品,我明天看。”

我问:“就这么放心?”

他笑:“放心不是靠信,是靠规则。他们知道,报的品成了,自己能赚钱;报的品砸了,浪费我的时间,下次我就不看他的了。”

普通人做电商,总想着“先做出成绩再组队”。其实反过来,先搭个轻量的架子,让别人帮你分担重复劳动,你才能腾出手抓真正值钱的事——哪些品能赚钱,怎么让供应链帮你赚更多钱。

那位年入200万的卖家,不是选品比别人厉害,是他明白:一个人的眼睛看不过来所有品,但一群人的眼睛可以;一个人的精力扛不起供应链,但把利润分给帮你扛的人,就能扛起来。

做电商,拼的从来不是你自己有多能,是你能让多少人帮你干。选品杠杆搭得好,你站在上面,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58
获赞
41
内容
0
关注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