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必知行业术语大全:从基础到高阶,快速提升转化率与ROI

淘宝 淘宝 1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9-06

电商人必懂的行业术语(入门篇)

一、基础指标类

1. SKU(最小库存单位)
Stock Keeping Unit,指商品的最小库存单位,用于区分不同规格的产品变体,如颜色、尺寸等。  
例如:一款手机有不同存储容量,如128GB黑色和256GB白色,每个组合就是一个独立的SKU,便于库存管理和销售追踪。

2. UV(独立访客数)  
记录不同用户的访问次数(同一用户多次访问计为1次),用于衡量用户覆盖范围,UV价值即访客价值。  
例如:一天内200个不同IP用户访问店铺,UV为200,反映潜在客户规模。

3. PV(页面浏览量)  
Page Views,指页面被浏览的次数,用户每次访问或刷新页面均计为1次PV,用于评估流量活跃度。  
例如:用户在店铺首页刷新5次,即产生5个PV,帮助商家分析页面吸引力。

4. CTR(点击率)
Click-Through Rate,指广告点击次数与展示次数的比率,用于评估广告吸引力和效果。  
例如:广告展示10,000次,被点击200次,CTR为2%,表示广告创意需优化以提升互动。

5. CVR(转化率)  
Conversion Rate,指成交访客数占总访客数的比例,用于反映访客质量和经营效率。  
例如:500个访客中,50人完成购买,CVR为10%,高CVR表明产品页面设计有效。

6. ROI(投资回报率)  
Return On Investment,指收益占投资成本的比例,用于评估营销活动的风险与收益。  
例如:投入1,000元广告费,产生5,000元销售额,ROI为5,帮助决策是否继续该推广。

7. GMV(成交金额)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指一段时间内平台所有订单的总成交额(包括未付款订单),用于衡量平台或店铺规模。  
例如:双11期间店铺总订单额达200万元,即GMV为200万元,不扣除退款,用于整体业绩评估。

8. 客单价  
指每笔订单的平均成交金额(成交金额 ÷ 成交用户数),用于分析消费水平和定价策略。  
例如:总销售额10万元,成交用户1,000人,客单价为100元,提示可通过捆绑销售提升。

9. 动销率
指周期内(通常为3天)有成交的产品数占全部商品数的比例,用于评估库存健康度。  
例如:店铺100款商品中,80款有销售,动销率为80%,高值表示库存周转良好,避免积压。

10. 全店成交率  
指店铺整体成交访客占总访客的比例,用于评估店铺综合转化能力。  
例如:店铺总访客10,000人,成交2,000人,全店成交率为20%,反映页面布局和产品匹配度。

以上是店铺运营必须每天关注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客观评估店铺健康度与增长潜力。例如:平台权重(点击率/评分)决定资源位分配,需持续优化商品详情与用户评价,优化SKU搭配可提升客单价。

二、推广/直播类

11. PCU(最高同时在线人数)  
指直播间最高在线峰值人数,用于衡量直播峰值热度和吸引力。  
例如:直播高峰时同时在线5,000人,即PCU为5,000,帮助评估主播影响力和内容质量。

12. ACU(平均在线人数)  
Average Concurrent Users,指直播间平均在线人数,用于分析直播整体稳定性和观众粘性。  
例如:一场直播平均在线2,000人,即ACU为2,000,反映观众对内容的持续兴趣。

13. CPC(每次点击成本)  
即广告主为用户点击广告支付的费用,用于预算控制和竞价优化。  
例如:设置CPC为0.6元,每次点击扣费0.6元,适用于淘宝直通车等付费推广。

14. CPM(每千次展示成本)  
Cost Per Mille,指每千次展示成本,即广告主为1,000次广告展示支付的费用,用于品牌曝光型广告。  
例如:CPM设置为15元,广告展示1,000次扣费15元,适合钻展等视觉推广。

15. CPA(每次成交成本)
Cost Per Acquisition,指每次获取成本,即为每个有效转化(如购买)支付的费用,用于绩效导向营销。  
例如:每引导一个用户下单支付8元,即CPA为8元,帮助评估联盟推广效率。

16. GPM(每千次观看产生的成交金额)  
指平均每一千个观众下单的总金额,常用来衡量直播间卖货能力。  
核心公式:GPM = (直播间总GMV ÷ 总观看次数) × 1,000

实时监测直播间流量峰值(PCU)与平均在线人数(ACU),优化排期与话术;CPC/CPM控制广告成本,曝光量评估触达广度,ROI量化投入产出比。组合使用可精准优化广告策略,平衡流量获取与成本效率,提升转化率。

三、商品运营类

17. 标品  
指有官方规格型号的标准化商品,便于比较和批量采购。  
例如:苹果手机iPhone 14,规格统一,消费者易通过参数对比购买。

18. 非标品
指无明确规格型号的商品,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例如:时尚服装,每件设计独特,购买取决于个人喜好而非标准参数。

19. 尖货  
指稀缺、高价、供不应求的商品,用于高端定位和限量营销。  
例如:限量版奢侈手袋,价格高且库存少,快速售罄提升品牌形象。

20. 新品  
指刚上架且缺乏销售记录的商品,需要推广积累数据。  
例如:店铺新推出的夏季连衣裙,无历史销量,通过预热活动吸引首批买家。

21. 爆品  
指高销量、高人气的商品,满足特定需求或具突出特点。  
例如:一款网红面膜月销10万件,带动店铺其它产品销售增长10%,成为爆品,可带动店铺整体流量。

22. 坑位/坑产  
指广告位(坑位)及该位的销售额(坑产),用于评估广告位价值。  
例如:首页坑位日坑产达5万元,ROI为10,表示该位高效,值得高价竞拍。

23. 人  
指以用户为中心,无限逼近消费者需求,用于人货场框架中的用户管理。  
例如:通过数据分析用户偏好,定制个性化推荐,提升购物体验。

24. 货
指不同风格及阶梯的货品结构管理,用于优化库存和销售策略。  
例如:店铺货品分高、中、低价位,确保覆盖不同消费层,提升整体动销率。

25. 场
指品牌与用户的触点(如门店、电商、移动端),用于构建消费场景。  
例如:通过直播间(场)展示产品使用场景,增强用户沉浸感和购买欲。

区分标品(标准化)与非标品(非标化)制定差异化运营策略,例如标品靠价格竞争,非标品靠内容营销。爆品与尖货识别高潜力商品,集中资源打造爆款,坑位/坑产优化广告位ROI,提升店铺流量转化效率。

四、用户行为类

26. 复购用户量  
指周期内产生2次及以上购买的用户数量,用于分析忠实客户群。  
例如:一个月内复购用户达300人,帮助商家针对性推出会员优惠。

27. 复购率
指复购用户数占总购买用户数的比例,用于衡量客户忠诚度和产品满意度。  
例如:总购买用户500人,其中100人重复购买,复购率为20%,高值表示品牌粘性强。

28. 留存率  
指周期后仍活跃的用户数占初始用户数的比例,用于评估用户粘性和产品价值。  
例如:注册用户1,000人,次月留存800人,留存率为80%,常见于APP或会员体系。

29. 跳出率  
指用户仅浏览一个页面后离开的比例,用于优化页面体验和内容相关性。  
例如:点击商品后立即关闭的用户占比80%,高跳出率提示需改进卖点或布局。

30. 浏览回头率  
指回头客浏览店铺的比例,用于分析客户回访行为和忠诚度。  
例如:总访客中,30%为回头客浏览,即浏览回头率为30%,反映品牌吸引力。

31. 回访数量  
指消费者在转化周期内通过搜索或收藏再次进入店铺的次数,用于跟踪用户兴趣。

32. 退款率  
指退款金额或订单数占总营业额或总订单数的比例,用于评估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例如:总订单1,000笔,退款50笔,退款率为5%,低值表示运营稳定。

留存率与复购率反映用户粘性与忠诚度,指导会员体系与复购激励设计;跳出率与回访数据暴露页面体验问题,驱动页面优化。退款率监控商品质量与服务风险,综合提升用户长期价值与店铺口碑。

五、运营策略类

33. SEO
指搜索引擎优化,通过内容和结构优化提升自然排名,用于获取免费流量。  
例如:优化商品标题包含热门关键词,使其在淘宝搜索中排名前5,增加自然访客。

34. 冷启动
指新店或新品初期的推广阶段,依赖付费加速曝光,用于快速积累数据以及商品人群打标入池。  
例如:新店上线后投放直通车,实现冷启动,首周获1,000访客。

35. 预热
指活动前的预告和氛围营造,吸引加购/收藏,用于提升活动爆发力。  
例如:双11前一周发布预热视频,引导用户收藏商品,预增订单量。

36. 预售
指商品提前开放定金支付,用于库存管理和需求测试。  
例如:预售新款鞋子,用户付定金10元,正式发售时补尾款,提升资金周转。

37. 卖点
指产品固有利益点,从品牌视角突出优势,用于产品描述和推广。  
例如:一款手机的卖点包括“高像素摄像头”和“长续航电池”,强调技术规格。

38. 买点
指打动用户购买的核心点,从用户视角解决需求,用于营销沟通。  
例如:用户买点为“拍照清晰,适合旅行”,转化卖点为实际购买动机。

39. 痛点  
指客户迫切但未被满足的需求,用于产品开发和针对性营销。  
例如:用户痛点为“手机电池续航短”,品牌推出长续航款式解决此问题。

40. 痒点
指满足心理需求的兴趣点(如生活方式),用于情感营销和品牌定位。  
例如:推广时尚手表时,痒点为“提升个人品味”,吸引追求生活品质的用户。

41. 节日营销  
指利用节日消费心理,通过活动推广品牌及产品,用于季节性销量爆发。  
例如:端午节推出粽子礼盒活动,结合优惠券提升节日订单量。

42. 内容营销  
指创造有价值内容(如种草、短视频)吸引受众,用于提升互动和转化。  
例如:通过抖音短视频展示产品使用,引导用户进入店铺购买。

43. DEEPLINK深链人群  
指平台精细化人群分层模型(潜客D、访问E1、兴趣E2等),用于精准投放。  
例如:将用户分层为兴趣人群E2,针对性推送相关广告,提升CVR。

44. TA人群
指品牌的核心目标客群,用于定义营销焦点和资源分配。  
例如:化妆品品牌的TA人群为25-35岁都市女性,定制专属内容营销。

45. 高营销价值人群  
指具备高潜在商业价值的用户(如高消费力、强忠诚度),用于优先运营。  
例如:识别高消费用户,提供VIP优惠,增加复购率和终身价值。

46. 人群运营  
指圈选目标人群(策略/属性/垂直人群),通过高效经营实现营销目标。  
例如:运营孕妇人群,通过母婴内容吸引,实现精准转化。

47. 货品运营  
指围绕商品全生命周期(上架→转化)的分阶段精准运营,用于销售优化。  
例如:新品上架阶段运营焦点在曝光,成熟期转向转化维护。

通过A-I-P-L模型量化用户全链路行为(认知→忠诚),精准定位潜客与复购人群,指导差异化运营策略。例如,DEEPLINK分层可识别高转化机会场景(如首购人群促活),TA人群锁定核心目标客群,降低无效投放成本,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六、店铺相关类

48. 店铺权重
指店铺在电商平台的综合能力值(基于访客、成交等),影响推荐和排名。  
例如:店铺销量高、评价好,提升电商权重,导致商品更容易出现在搜索前列。

49. 商品权重  
指商品或店铺在平台的评分和优先级(含点击率、收藏率等),用于流量分配。  
例如:商品成交率高,提升平台权重,在算法推荐中获得更多曝光机会。

50. S级/A级活动  
指促销活动等级(S级 > A级 > B级),S级为平台级大促,用于资源分配。  
例如:双11属于S级活动,获得全平台资源倾斜,销量可翻倍。

51. 站内营销  
指电商平台内的营销玩法(如店铺互动、直播),用于内部流量循环。  
例如:通过淘宝直播(站内)推广,提升店铺内转化率。

52. 站外营销
指电商平台外的营销渠道(如社交媒体、线下),用于外部引流。  
例如:通过星火花火投放广告(站外),引导用户进入淘宝店铺。

53. 公域流量
指平台主动分配的流量,需要持续获取,用于广域曝光。  
例如:淘宝首页推荐位流量属于公域流量,依赖算法分发。

54. 私域流量  
指从公域引流至自有渠道(如社群、会员池)的流量,可二次触达。  
例如:店铺微信群用户属于私域流量,可反复推送优惠信息。

55. 商域流量  
指平台从公域中划分、以付费为核心的流量(如竞价排名)。  
例如:通过直通车购买的搜索流量属于商域流量,强调付费精准。

56. 区间价
指商品因规格/属性不同导致的价格动态变化,用于灵活定价策略。  
例如:服装区间价为99-199元,根据尺码和材质调整,适应不同预算用户。

57. 白底图
指纯白色背景的商品展示图,用于平台统一化展示和搜索优化。  
例如:商品素材图采用白底图,便于淘宝算法识别,提升搜索排名。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店铺的腔调很重要、店铺的气质很重要。
563
获赞
112
内容
20
关注
92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