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创业6年,做个复盘

其他 其他 1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9-09

最近看综艺很喜欢黄执中说的那句话“事实上每一刻每一个人都在做真实的自我,那个不愿做自己的自己也是你自己”,现在做的复盘可能也是在对过去的自己做一个和解,在接受曾经犯过错的自己。上一篇讲到的几个坑其实不算大问题,也是初创者比较容易出现的,并不致命,也好挽救。
.
继续回忆:
19年10月,经过大半年的市场摸索,第一款自主设计开发的产品上线,一上架就开始出单、起量,第一批500个的货没坚持多久就缺货了(因为工期还挺久的),至此我们也不再满足于toC的渠道。
次月,第一家1688店铺上线,由于我们第一年大部分货源都来自1688,所以在有了自己的产品后首先想到的渠道便是这个我们相对熟悉的平台。因为是新渠道,没敢直接投入人力,前期都由我一个人打理,包括运营、客服、推广这些,起店也算稳定,第一个月能做到几万的销售额,且持续增长。尝到甜头后,我们的自主品牌也开始了扩品,初期都集中在猫玩具这个品类。
.
此处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会儿只看到了1688在内销toB市场的一家独大,获客难度低,但没看到的是:这个平台不太适合品牌。1688有大量的小B客户,当然也不乏大B存在,但不管是下单的便利性、平台主推的无门槛分销,还是客户更追求源头工厂(也就是白牌)的偏向,都不利于品牌的发展。做的时间久了你会发现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价格体系崩了,因为放出去的货太散太乱了,导致控价难度特别大,零售价格参差不齐,会有很大的问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不一致、新客户会参考全网最低价来计算利润增加拓客难度等等。
例如零售100的品,供货价70,原本可以给到客户30%的毛利,但很多客户尤其是电商拼xx商家,加10块甚至1块都愿意卖。毕竟他们更需要的是引流,反正一件代发没有额外的成本,不亏就是赚。虽然也能通过投诉、断货等手段管控(甚至已经衍生出控价这方面的第三方产业),但依然很废时间精力,且团队内市场与销售间也容易激发矛盾。关于品牌,再单开一篇都讲不完,这里就不多赘述。
.
20年6月,618期间,我们的第一款产品爆了,单品月销6000+,最重要的是单价99,在客单价上也算是做了重大突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现在猫抓板的客单价。也是这段时间,开始膨胀了,因为利润的增长、野心的生长,以及片面的理解阿米巴模式,开始尝试团队复制、渠道裂变。
.
写不下了,看图吧... 还有个大坑是关于创业者内心的,不要太膨胀。
下一篇说22年后的事...

9abed699d9b2b7d607cf3d486a1bd2ca.jpg

d085c8a665da8340962f32244fa42964.jpg

ae195944015d4f652adb047ef9f4742a.jpg

d3c36edb4fed9ff62a9cd36ad39cee2c.jpg

79bb4e23f7c19a8e8cfaefe5d0ea9cdf.jpg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74
获赞
22
内容
0
关注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