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2975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很多时候一家公司,老板的格局就决定了这家公司到底能做多大、走得多远。 有运营反馈:他们公司算提成的时候,利润要减去美工工资、运营工资、开发工资,全减完再算。 这种算法其实给员工的感觉是很差的。 哪怕你觉得给员工的提点高了,你适当降一些,都没有问题。 但是东边减减,西边扣扣,甚至连房租、水电、网费,都得算进去,先减掉再算员工提成的话。 员工只会觉得老板实在是太抠了,激励的效果会极差,给钱都不讨好。 同样的钱,给出去,换个说法或者换种方式,带来的反馈可能截然不同。 为什么我一直说,换位思考的能力是一个人身上极其重要的能力? 你有这个能力,你就能get到员工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的关注点到底在哪里? 进而你可以针对他们的情况,去做更适合的绩效激励,带来更多的正向反馈。 同样是否具备“同理心”,也会决定你,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如果你做任何事情,先想到的都是利己,而不是利他,你是很难有大成就的! 生意的本质就在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一定是你解决了一群用户的某一些问题,创造了价值,你才可以得到你应有的回报。 至于后面说的,精品公司链接一旦做起来了,就把员工逼走,就是为了不给员工提成的。 这样的老板,格局太小,我打赌,基本不可能做大规模的。 大家还有没有更奇葩的,评论区可以聊聊。
展开...
知识小课堂:FacebookTwitter Instagram,如何批量注册登录运营? 做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批量养号的时候,请各位一定要记住,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IP!无论你是跨境电商想在社媒平台上做广告投放,还是营销人士需要用到大量账号运营,都避免不了批量养号。其实养号难的不是账号的注册,也不是能不能搞到手机号进行短信验证,难得是如何获取稳定的、不被污染的代理! 其实简单的来讲,假设现在手里面有50个instagram账号,50个Pinterest账号,50个facebook账号,那么这些账号肯定都是要在软件上进行操作吧。但是都知道平台是不允许我们有多个账号的,更何况你还拥有数量这么多的账号,哪怕能够登录运营,需要每天都在这几百个账号里做同样的养号操作,这是非常繁琐且浪费时间的。 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你在一个软件上同时运行几十个账号,但是不使用代理IP,你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只有2个结果:1、账号全部重新验证,改密码;2、所有账号全部被封号。如果是新的账号没有养,那么全部用同一个IP,这样挂掉的概率在90%以上。所以,这么多的账号同时在同一个软件上操作是需要有代理的。 在做社媒营销的时候,要管理这么多的账号,就必须的借助软件。我至今还没有见过一个社交平台超过二十个账号的全部手动来操作。如果是这样的话,会造成很多无效的工作,以及底下操作的员工会极度的麻木。因为员工只是做操作,登录,退出,找素材,找文案,全部的时间都花在这个上,那么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如何优化账号,如何去有效的涨粉。 在说到代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养号。很多时候刚刚注册几个账号,然后就上软件,很可能会导致死账号。所以在上软件的时候,首先要养账号,让账号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如果要养1000个账号,很可能不会都自己注册,可能会去买。如果想批量注册一些账号。 使用一些专业的浏览器,难度就会降低很多。比如使用Tiger,AI指纹浏览器。Tiger AI浏览器是一款运用模拟浏览器,硬件配置文件代替若干,电脑的多任务浏览器实现浏览器指纹防护功能。每个浏览器文件的Cookies本地存储和其它缓存文件将被完全隔离,浏览器配置文件之间完全独立,无法相互访问。 多个唯一指纹浏览器,每个指纹浏览器都是相互隔离的,可以理解为每个浏览器配置文件就是不同的电脑,再结合切换不同IP,就是不同地区不同的电脑。这时候你将注册好的账号导入到Tiger AI浏览器去养号运营就不会被封号了。因为你每一个账号都是独立的浏览器环境,系统不会检测出你是同一台设备在操作。
展开...
亚马逊近期加强了对店铺的合规审核,新注册的卖家账号仍有可能被封。一封封封号通知邮件中,亚马逊给出的理由是无法核实与该卖家账户的相关信息,或者未收到任何关于该卖家的商品或销售历史相关的新信息。许多卖家猜测,这可能是收款账号关联导致的账号被封。 亚马逊禁止卖家同时拥有多个账号,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判定为账号关联,轻则予以警告,重则作封号处理。只要其中一个账号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所有关联账号。 近期业内流传着一种说法:同个收款账户创建多个子账户,账户绑定不同店铺,很有可能会被亚马逊检测到账号关联,从而遭到封号。在该则消息的讨论中,许多卖家提到了这类收款关联导致封号的情况,主要发生在新账号上。但也有卖家指出,亚马逊不会将收款账号列为关联因素,而是会严格审查店铺法人与收款账户的对应问题。 虽然该消息早在2021年7月就有人提出,但至今仍无法证实收款账号会导致关联。有卖家表示,亚马逊确实在收紧对收款账户的审查,但并不在将其列入关联因素上,而是在严查店铺法人与收款账户的对应问题上。 截至发稿前,亚马逊仍未对此作出回应。目前尚无法确定亚马逊是否会因收款账号判定关联。但可以肯定的是,亚马逊对账号关联的管控越来越严格,一旦被发现就很难恢复。因此,无论是新账号注册还是店铺的日常运营维护,卖家都需要提前做好防关联措施。 为了应对亚马逊的严格管控,将收款平台账号列入防关联策略中也是一种选择。
展开...
  • qw4.jpg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亚马逊新手千万不要碰的类目。 新手卖家尽量不要去碰需要类目审核的产品。亚马逊有些类目不对第三方卖家开放,有些类目只对美国本土的卖家开放,还有些类目属于半开放式的,要卖必须通过亚马逊的类目审核。 以下是各种需要审核的类目: 要CPC认证的像电动玩具、奶嘴、童车、围栏、安全座椅等等。 儿童防护类的产品要UL认证的。像小家电、灯具、通讯类等要FOC认证的。像电脑配件、家电及配件、电动工具、灯具、视频工具、无线产品、玩具类产品、安防类产品、工业机械等。 要FDA认证的。像食品类、海产品、农产品、特产、零食等。医疗器械、化妆品、药品等。 服装类目,服装类的一些产品新手卖的尽量不要去碰。服装是一个季节性非常明显的产品,且退换率非常的高,SKU又多,对于新手卖家会非常的难。 3C类目,这个品类是相当的高端,产品更新迭代快,技术竞争激烈,广告费用高,且市场份额都被一些大卖垄断了。 所以对于新手卖家来说其实是非常难的。 宠物类目,宠物玩具类目竞争非常激烈,老卖家占比高行业内可卷严重,新手卖家进去可能会导致listing的转化和点击率都很差,广告费用会很高。不建议新手卖家去做汽配类目,汽配类目隐形门槛比较高,这个行业它需要你对产品有很强的专业度。 其次就是资金支持,有很多的汽车配件,没有几百上千万的资金你玩不转,所以不建议新手卖家去玩。 以上这些就是我不大建议新手卖的去碰的类目,即使你要做你也要做细分类目,做点差异化。
展开...
展开...
选品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产品的门槛越高,证明利润也越高。我曾经开发过一款产品,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会感兴趣。这款产品是什么?是一款名为“Supreme同款”的解锁工具。透明锁头的利润非常高,卖一个可以赚5个。 当时,这款产品上架时带有一个敏感词和一个受限词,被称为“受限词”。一旦上架受限词,链接就会变成“狗”。但是,只要上架受限词,即使没有评论,在巨大的平台流量下也能自然出单。 因此,选品的第一步是确定门槛。一旦门槛确定,就需要挖掘产品的未来周期,在不改变80%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20%的微创新和微差异化。这样的产品上架后,八九不离十会出单。 但是,能否出单并成为爆款,关键在于产品的几个方面。首先是极致的供应链,即在供应链方面能够挖掘到什么程度?例如,在华南地区的工厂生产成本可能是10元,但在华东可能只有2元。不要以为不可能,我也见过太多这样的产品。如果你真的用真材实料做这个产品,成本可能要30元,但如果你虚标,成本可能只有5元。 虚标是指将产品的规格或性能夸大。例如,一款电池充电宝的毫安数标为5000毫安,实际只有5000毫安,但你标为5万毫安;一款3528防水灯串的长度标为8米,实际只有8米,但你标为12米。虚标的产品在亚马逊上非常有想象力。 例如,一款电池充电宝的毫安数标为5000毫安,但实际上只有5000毫安;一款3528防水灯串的长度标为8米,但实际上只有8米。 做跨境电商的都应该关注这些信息!
展开...
来讨论下这个问题,你们有一款产品,第一点利润值很高,第二点市场很大,第三点还很好卖,这是优点。但缺点就是这个产品一上来就会出差评,而且后台买家之声那边投诉可能会比较多,很有可能变成残次品。 你发现那你这个产品卖不卖?我们今天不聊技术,聊聊认知,聊聊信息差。认知其实这块就很重要,我评论区里面说卖的脑子里都是有货的。真的,我跟你说我之前做过什么事,我之前就是看到这样产品不卖了,我卖过一个产品拿货价3块5人民币,上亚马逊之后卖15.99,这是什么利润? 兄弟们,那家伙老挣钱了,我自己上去刷了两个好评之后非常出单,一个星期,买家之中的良品率就降到了80%左右,在第三个星期的时候,上架20天的时间降到了70,然后直接给我降下架了。是老老实实做亚马逊。 我看这个产品很香很香,但是我怕被封店,就没有卖。大家知道翻新,现在大家知道翻新了。我当时不知道翻新了对吧?不知道现在所谓这些技术怎么去运营,不知道库存还可以映射,不知道链接可以合并,所以这个产品我就放弃了。 如果我现在碰到一款这样的东西,上去我跟你说我就发财了。当时我如果有现在的认知,这个产品一定很挣钱,这产品翻新完之后,我就让它卖20天然后继续卖,继续翻新,我把库存分开,甚至不分库存。这个产品真的太香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当时有一个这样的人告诉我,能去这样去做,三五万块钱我闭着眼睛都能给。 回到这个具体的问题其实信息差能让我们在很多时候最少少走一些弯路而且有可能会使我们抓住一次机会。
展开...
跨境电商美国市场一些真实情况。 下午来了几个朋友他们是在美国做海外仓的,今天过来聊了一下。我觉得有一个问题真的今天提出来挺好玩的。中国有那么多人做跨境电商,特别是亚马逊特别是美国市场,但是有几个人是去过美国的,我也没去过。所以我其实对于这些长期在美国生活的人,只要逮到了我都会不停的问,去了解更多的他们现在的一些信息,不然确实是有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 今天就聊到几个信息挺好玩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就是关于各个跨境电商平台,大家的消费习惯来讲中产阶级。其实主要还是消费的平台还是亚马逊,首选还是亚马逊。如果想买更便宜的东西基本上会去像沃尔玛,eBay。但是如果说他们想买一些比较好的品质比较好的,价格比较高的东西首选就是亚马逊。 除非是一些专业性的一些平台,比如说家具那可能去wayfair手工艺品去etsy,宠物用品可能chewy。当他们很明确的知道想去买什么具体的东西的时候,可能会去选择一些专业性的平台专门去买。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情况,那么首选都会是亚马逊。 第二个很特殊的平台就是我要讲到那个temu海外版的拼多多,他们是嗤之以鼻的。就是感官上非常的不好,因为他们在美国,包括他们自己、包括他们的身边人都经不住诱惑,因为太便宜了,都去试了一下,买过一次基本上就不会再买。因为产品品质各方面真的是太差了。基本上买过的人都会觉得有一种上当的一种感觉,这个是真的是原话传达。 我不是要去贬低某个平台,只是通过他们的信息可以了解到现在各个平台在国外他们的真实的一些看法,这个大家自己来做一个参考就好了。 最后再说一点就是关于这种美国的消费者的真实的情况,他们其实不穷,消费能力真的是很强的。他们的消费习惯就是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不存钱的。反正这个月花完哪管下个月会怎么样,就跟中国不大一样。 所以实际上大多数的美国人不会对价格太敏感,可能跟我们想象的不大一样。我们经常会降价降个一美金、两美金,但是在他们看来真的区别不大。他们更看重的就是你这个产品跟其他产品有什么区别。 当然了,如果两个产品都差不多,肯定是买便宜的。但是如果产品确实很好,确实不一样,稍微贵一些他们都觉得差不了多少几美金,十几美金,甚至几十美金的差别真的不算什么。 而且再一点就是他们的东西只要坏了,一般不修的直接扔,东西坏了就直接扔再买一个新的。因为修起来的人工各方面的费用比再买个新的可能还贵,而且还非常的费精力。
展开...
分享下刚开始创业做亚马逊的情况 最开始大部分时间都是摸索着上传和制作listing,期间偶尔看手机也会看到很多牛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不过大部分人做的都是FBA,于我而言能够借鉴和参考的非常有限,因为我做的是FBM。我经常会看到有人质疑FBM还能做么。站在市场的角度,我觉得存在即合理,如果FBM真的做不起来,那怎么还会存在这么一种模式,怎么还会有人做FBM?只能说FBM相比FBA有很多局限性,但反过来看,于我而言FBM的成本更低,更可控。对于跨境小白来说,一上来就走FBA,更难生存下去。以FBM作为亚马逊的切入点,了解市场和整体的运营才是更适合小白的走法。同时多花时间和精力选品也非常重要,选品一方面是为了出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合规经营,亚马逊不像国内的电商平台,对于侵权方面把控十分严格~创业没有捷径,跨境不是BAO 利,首先态度要摆正,对我来说,走稳每一步才是关键,能一直出单才是可以称之为目标的目标,也许现在入局亚马逊也不再是什么风口了,但花时间去选品去研究市场绝对不会错,创业能生存下来的人,本就如大浪淘沙,有些事急不得~学到了很多 也积累了很多 这都是以后做亚马逊变现的方式 基础打好很重要 现在已经稳定 赚钱小钱 日子悠哉悠哉 心态很重要 坚持也很重要 想长期发展肯定不能自乱阵脚 脚踏实地来做就可以了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