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卖家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8646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别光盯着人家90万年薪眼红,这钱背后,是普通人熬不住的门槛。 先说行业。机器人算法,不是随便哪个领域都能给这价。宇树科技做的是足式机器人、消费级机器人,这行当这几年正站在风口上——工厂自动化要机器人,家庭服务要机器人,甚至救灾、巡检都得靠机器人。需求爆发,懂算法的人才就成了香饽饽,供小于求,薪水自然往上冲。这不是天上掉馅饼,是行业红利砸在了对的人头上。 再看技术门槛。机器人算法工程师,不是学个编程就能干的。得懂机械原理,知道机器人的关节怎么转才稳;得通控制理论,让机器人走起来不摔跤;还得会机器学习,让机器人能自己“思考”。我那哥们,本科读的自动化,硕士攻的智能控制,博士啃的机器人学,光上学就熬了快十年。毕业后又在实验室泡了三年,才敢接真项目。这技术壁垒,不是谁想跨就能跨的。 高收入,往往绑着高强度。他月薪5万6,不是朝九晚五来的。项目紧的时候,连续两周睡公司沙发是常事。算法调不通,机器走三步就倒,整个团队盯着屏幕熬,他作为核心,得扛着压力试错,一个参数改几十遍是家常便饭。有次为了让机器人适应湿滑地面,他带着团队在雨天的操场泡了整整三天,衣服拧得出水。这钱里,有一半是用睡眠和精力换的。 公积金12%,看着是福利,其实是企业抢人的诚意。杭州这类新一线城市,抢高端人才比抢项目还急。12%的公积金,加上年薪,本质是企业在说“我们愿意为顶尖技术买单”。你要是没那本事,企业连5%的公积金都嫌多。福利从来不是白给的,是你的价值够格了,才配得上。 一年顶别人十年?这话得拆开看。普通行业月薪八千,十年攒96万,他一年90万,数字上确实差不多。但普通行业的十年,可能是重复劳动,技术门槛低,可替代性强;他这一年,是在积累核心技术经验,每解决一个算法难题,身价就涨一分。十年后,普通人可能面临被淘汰,他却可能成了行业大牛,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别觉得“我也去学算法”就行。这行当吃天赋,更吃耐力。数学不好的,连算法模型都推导不出来;坐不住的,对着代码和机器能憋疯。我那哥们,大学时就爱钻实验室,别人谈恋爱他焊电路,别人打游戏他调程序,这种“自虐”式的专注,不是谁都学得来。 高收入的另一面,是高风险。机器人行业现在火,但技术迭代快得吓人。今天这套算法明天可能就落后,他得每年花至少三个月时间进修,看论文、参加行业会,生怕被新技术甩在后面。这90万,不光是当下的回报,也是逼着自己持续进步的动力——不进步,这高薪坐不稳。 普通人能学的,不是照搬他的路,是看懂背后的逻辑:选一个正在往上走的行业,钻一个有门槛的技术,用十年磨一剑的狠劲积累,然后等着红利找上门。不是每个人都能成算法工程师,但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领域的“算法”——那个别人不容易替代、社会又急需的本事。 别只羡慕“一年顶十年”的风光,得看到“十年磨一年”的付出。高收入从来不是偶然,是行业风口、个人本事、持续投入加在一起的必然。你要是肯在一个领域死磕十年,把本事练到别人替代不了,你的“90万”,也迟早会来。 记住,钱是结果,不是原因。原因是你在对的地方,有别人拿不走的本事,还肯下别人熬不住的苦。这才是“一年顶十年”的真相。
展开...
由于推广费用越来越贵,所以很多商家也开始了调整付费推广的比例,不少人已经开始尝试做内容营销了。 这是好事,虽然做内容也很难,流量也是被平台给拿捏着。 但是,电商人做内容,却还是有着一些优势的,不像纯靠内容广告吃饭的博主,电商人做内容主要是种草获客,顺便接个广告 那么,回到文章标题的问题,小红书博主如果开通了电商,笔记流量会变少吗? 相信很多开通过店铺的小红书博主都亲身感受过,确实流量变少了。 虽然平台说笔记是分为两种,一个是一般博主的普通笔记,比如常见的分享日常、旅游、穿搭的,另外一个就是商家的商品笔记,主要是卖货的。 普通笔记呢,是泛流量的,主要考核的点赞、收藏、评论等互动数据。 商品笔记呢,相对就是精准流量,除了考核互动数据,还商品交易数据有关,比如商品点击率,转化率等。 那么,如果开通了小红书店铺,发的普通笔记,流量是否减少呢?🤔其实也没有这么绝对的,我们还是可以经常刷到一些自己没有关注的博主的普通笔记的,甚至是商品笔记的。 只要我们开通店铺发布的普通笔记的风格还跟以前差不多,质量继续保持,符合账号的定位,冲击就不会太大。 如果开通店铺以后,大量发布商品笔记,普通笔记发布的少了,或者风格、质量都有所改变,那么肯定会明显感觉流量变少了。这个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所以,开店以后,笔记流量会受到冲击,但是冲击的多猛,就看你如何运作账号了。 大家如果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可以分享一下。
展开...
  • qw1.jpg
电商人醒醒!小红书不是靠爆文喂大的 运营 新媒体运营 运营干货 运营基础知识 新媒体运营小白怎么入门 运营小白入门攻略 电商运营和新媒体运营区别 电商运营 自媒体运营 布兰德老白 我敢说,现在 90% 的电商品牌做,心态都是错的。 天天盯着后台的小眼睛和那几篇爆文的 KPI,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少数几篇笔记能一夜引爆品牌上。这种想法,本质上和买彩票没什么区别,充满了赌徒心态。 很多品牌负责人找到我时,都特别急切,张口就是 “老白,我们怎么才能快速出爆文?”。我通常会反问一句:“爆了之后呢?” 然后他们就愣住了。 单篇爆文带来的流量,就像一阵风,吹过去就没了,根本沉淀不下来。你可能因为一篇笔记卖了几十单,但用户根本记不住你的品牌,更别提复购和心智占领了。 这背后核心的问题,是大多数品牌方,完全搞错了的运营逻辑,他们把当成了一个单纯发布内容的渠道,而不是一个需要系统化经营的 “内容资产” 阵地。 什么是内容资产?说白了,就是你要有策略地构建一个完整、有深度、能持续影响用户决策的内容矩阵。它不是一篇篇孤立的笔记,而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这张网,要能覆盖用户从认识你、到对你产生兴趣、再到最终决定购买的全过程。 我见过太多品牌,笔记内容看起来很 “干货”,动不动就是行业分析、成分深扒,写得比论文还详尽,结果用户根本不看。为什么?因为这是品牌方的自嗨,而不是用户真正关心的东西。
展开...
  • qw5.jpg
  • qw4.jpg
  • qw3.jpg
  • qw2.jpg
近日在小红书上,好多卖家都在吐槽,自己亚马逊店铺的评语被删了好多。少的几十条,多的几百条,那叫一个惨。现在亚马逊正大规模清理评语呢,好多商品链接的评语数量直接少了一半。大部分做过测评的卖家,那是直接亏损好几万呢。 不少卖家发现,那些合并过 Vine 评语或者做过 VP 留评的链接,也没能逃过这一劫。亚马逊这是又要开始搞事情了吗?大家觉得,这一轮评语清理可不是偶然,而是亚马逊在评语审查机制上有了大动作。​ 一方面,亚马逊对评语审核机制全部升级了,动作快、标准严,手段还特别智能。好多链接在短时间内,评语被删了七成以上,而且几乎所有类目都受到影响。以前亚马逊查评语,是分阶段抽查,这次可不一样,简直就是系统级别的批量清洗。有卖家就说:“以前是一批一批地查,这次直接一锅端。”​ 还有卖家发现,竞品的链接也在掉评语,这就说明,这次可不是针对个别账号,而是平台统一搞的风控行动。业内猜测,亚马逊可能用了更智能的识别模型,从账号行为、评语结构等多个方面交叉检查,一个都不放过。​ 另一方面,合并变体操作也成了这一轮评语清理的 “导火索”,特别容易触发。好多链接在合并 Vine 留评之后,评语数量就断崖式下跌。有卖家吐槽:“原来五个子体,每个子体有 30 条 Vine 评语,合并之后变成 150 条,结果现在直接只剩 30 条了,亏大了。” 还有人专门测试了一下,60 条 Vine 留评,最后只剩下一半。 之前亚马逊发布过 Vine 评语规则澄清公告,明确说了评语会按照父 ASIN 维度汇总,而且不会因为合并变体,评语数就自动增加了。而且不同 Vine 注册层级,能保留的评语数量是有限制的: 免费级只能保留 2 条 中级(3 - 10 件商品)只能保留 10 条 高级(11 件及以上)只能保留 30 条 这就意味着,以前靠合并子体来增加评语数量的办法,现在行不通了。 以后搞评语估计得回归正道了,踏踏实实靠产品质量说话,还是得把精力放在选品和优化产品上,这才是长久之计啊。
展开...
  • qw1.jpg
鹦鹉
  • qw2.jpg
  • qw1.jpg
84 7 0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Fionaaa 等级 1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