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JOYZD 2025-7-29 10:16+ 关注 来自 Tiktok出海圈
现在是女生转行做跨境的黄金时机。 现在已经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成功每月赚取2万元,并且已经从事这一行业两年了,从最初的迷茫和无助的新手,我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蜕变。 为什么我会选择做跨境电商呢? 1. 国内的电商市场已经相当饱和,并不适合我这种电商小白,但跨境电商市场却完全不同,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 虽然做跨境电商的门槛并不高,但可以利用翻译软件来弥补语言方面的不足,同时由于跨境电商的启动成本较低,可以小规模起步,从而大大降低了风险。 3. 此外,跨境电商还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这降低了做跨境电商的难度和风险。 为什么说现在是做跨境电子商务的最佳时机? 1. 根据相关行业报告数据,202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达到了1.22万亿元,这说明做跨境电商的潜力是巨大的。 2.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倾向于线上,全球的消费行为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跨境电商正好能够满足这一点。 3. 不仅国内在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各个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提供扶持等,这些都证实了跨境电商是创业的新风口。 那么,做跨境电商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1. 做跨境电商就意味着要与国内不同,因此不能用国内的标准来衡量跨境电商,而是要提前了解你选择的市场的文化、消费偏好、禁忌和宗教信仰。 2. 在注册跨境电商平台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平台的运营规则、收费标准和物流要求,以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受到平台的处罚。 3. 做跨境电商必须严格遵守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严重的甚至可能上升到国际问题,还有就是售后服务一定要做好!!!
展开...
下班兄弟们,电商人的一天又结束了,都这个点了。我做电商5年了,昨天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从我一个人做到现在,我发现这两年真的活在了舒适区,不像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选择,自己就上去就干。因为面前的机会很少,抓不住就得凉,所以做事的成功概率非常高。 这两天我发现做事的成功概率太低了,前两天就深度思考了一下,就想明白一件事,是因为现在好像找到了一个理由。不 知道你们是这样的,熬过那个阶段之后突然发现一个新的理由,就是好像没必要这么努力或者好像没必要这样做,给自己找了一个退缩的理由,导致了很多事情、很多项目的成功概率,成功率很低。 就好像这个账号的直播间,前几年的时候其实直播间就没有低于一两百人,每天跟玩一样,最近就几十个人、三五十个人,就一直很苦恼,认为是抖音流量的下滑。突然想明白这件事,悲观角度来看所有的事其实都是不对的。 这两天尝试了一下,重新捡起来自己干活,努力一点,发现直播间的人数慢慢又回来了,流量又好起来了,就这么简单一个事。 我认为如果想跳过这个阶段,只需只有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创业本身就是一个把自己逼疯的过程,还得再逼自己,让自己的选择变少,学会紧紧抓机会,面前机会太多了。 这些年让自己眼花缭乱的,总感觉自己这个事不做,还有下一个事等着,觉得这种状态应该是不对的,不会是应该。 我现在坚信应该,坚信这个事是不对的,所以兄弟们,加油努力干。
展开...
普通人做跨境电商当副业,每月赚几千,真不是空想。别被“跨境”两个字吓住,它没那么多高深门道,说白了就是把国内的东西卖给外国人,用对方法,业余时间足够折腾。 先破个误区:不用懂外语,不用囤大货。现在翻译工具(谷歌翻译、deepl)足够用,产品详情页抄同行的,改改关键词就行;物流有货代全包,你把货寄给货代,他们负责清关、送到国外,不用自己跑海关。有个宝妈,英语只认识26个字母,靠翻译软件在虾皮上卖儿童发饰,每月稳定赚4000多,就是选品选得巧,操作够简单。 选品抓“小而轻”,避开红海。大件家具、电子产品别碰,运费贵、售后麻烦,新手扛不住。就选几样小东西:比如国内10块钱的手机壳,国外能卖30块;5块钱的发圈,亚马逊上标15美元不稀奇。关键是“差异化”——别人卖普通手机壳,你卖带中国风图案的;别人卖纯色发圈,你加个小刺绣。有个上班族,下班研究国外小红书,发现欧美姑娘喜欢“复古风抓夹”,就在1688上找货,加价3倍卖,每月花5小时上架、回复消息,赚6000多。 平台别贪多,盯准一个“新手友好”的。亚马逊规矩多,适合后期冲量;虾皮(Shopee)、速卖通门槛低,注册简单,还有新手流量扶持。刚开始就选一个平台,把它的规则摸透:比如虾皮的“聊聊回复率”要保持90%以上,不然降流量,那就每天花20分钟集中回消息;速卖通的“橱窗推荐”要给爆款,那就每周看一次数据,换一次推荐品。不用追求“全平台布局”,把一个平台的基础玩法吃透,就够赚零花钱了。 用“一件代发”降低风险,别压货。1688、拼多多上找支持代发的商家,客户在你店里下单,你直接让商家发给货代,中间赚差价,自己一分钱库存不用压。有个小伙,在亚马逊上卖户外露营小配件(挂钩、灯串),全靠1688代发,卖了半年没囤过一件货,最多的时候月赚8000,就算某款卖不动,也没啥损失。新手最忌“想大干一场”,先轻资产试错,能赚钱了再慢慢囤点爆款。 时间不用多,每天1-2小时足够。早上花10分钟看数据:昨天卖了多少,哪款点击高,把没流量的下架;中午午休时上新2-3个产品,抄抄同行的标题改改关键词;晚上花半小时回复消息、处理订单。不用熬夜,不用全天盯,碎片化时间就能搞定。有个程序员,每天睡前1小时打理他的虾皮店,从月赚1000到现在稳定5000,没耽误主业,还多了份收入。 赚几千的核心,是“不贪多、做精”。别想着“我要做全品类”,就守着1-2个细分领域:比如只卖宠物用品,就研究狗绳、猫抓板;只卖厨房小工具,就盯打蛋器、切菜器。把这几样东西的关键词、客户评价、售后问题摸透,比啥都卖却啥都不精强。有个姑娘只做“汉服配饰”,卖给国外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款式就10来种,靠复购和推荐,每月稳稳6000,她说“少而精,反而省心”。 别害怕售后,大部分问题能化解。客户说“没收到货”,让货代查物流记录,截图给他看;客户说“质量不好”,小额的直接退款(比如10美元以内),别纠缠,保住店铺评分更重要。新手遇到售后容易慌,其实国外客户没那么难缠,只要态度积极,90%的问题都能解决。有个卖家,遇到客户投诉“发错货”,直接补寄一个还送了小礼物,客户后来成了回头客,介绍了好几个朋友来买。 普通人做跨境电商当副业,赚几千的逻辑很简单:用国内的供应链优势(便宜、多样),借平台的流量,靠“小而轻、低风险”的模式,用业余时间赚点差价。它不需要你辞职,不需要你懂太多专业知识,甚至不需要你花太多钱,关键是敢开始、肯花点时间研究“怎么卖得出去”。 那些说“跨境电商太难”的,要么想一口吃成胖子,要么没找对方法。对普通人来说,它就是个“多一条赚钱路子”的选择,每月几千不多,但积少成多,还能慢慢摸索经验,万一以后想做大了,这也是个扎实的起点。别犹豫,先开个店上架几款货试试,比光想有用多了。
展开...
认识一个做跨境电商的销冠,他一直这样说,销售本质上是一个提供情绪价值和输送利益的行业,也是一个做好了最快赚钱、同时最容易转行创业的行业。 他做亚马逊运营时,有个美国客户买了台小型咖啡机,收到后发邮件骂了整整三页,说“按键失灵”“说明书像天书”。团队其他人都觉得是找茬,劝他直接退款拉黑。 他没这么干。先翻客户过往订单,发现这人三个月前买过同品牌的面包机,留过五星好评,备注里写着“给刚上大学的女儿买的”。他猜客户可能是替女儿买的,女儿不会用,才急了。 他回邮件时没说“我们的产品没问题”,只写“您女儿刚上大学,第一次用小家电难免手生,我拍了个3分钟的操作视频,按暂停键时多等1秒就好。另外给她寄了包哥伦比亚咖啡豆,算我的一点心意”。 第二天客户回信,说“视频很清楚,女儿学会了,谢谢你的咖啡豆”。后来这客户成了他的忠实粉丝,一年买了7单,还推荐了5个朋友,光这一个客户就带了3万美金的销售额。 他说情绪价值不是拍马屁,是让客户觉得“你懂他”。他手机里存着200多个核心客户的“情绪档案”:谁买东西是为了送礼,备注里要写“祝收礼人开心”;谁是小老板,进货时多送10个定制logo贴纸;谁性子急,发货后每小时发一次物流更新。 这些事看着琐碎,数据却很实在。他负责的店铺,客户复购率42%,比团队平均水平高30%;客单价180美金,比别人高25%。“客户买的不是产品,是买的时候舒服,用的时候省心。” 输送利益更有讲究。不是便宜,是让客户觉得“占了便宜”。他卖户外帐篷时,同行都在打“满200减30”,他搞“买帐篷送价值50美金的防潮垫,但防潮垫只印了我们的logo”。 客户觉得赚了,他也不亏——防潮垫成本才15美金,却绑定了客户下次买睡袋时优先选他的品牌。半年后,他的帐篷复购连带率(买帐篷的人再买其他户外用品)达到60%,同行只有20%。 他说销售最值钱的,是摸透“人性账本”。客户心里都有本账,左边记“我花了多少钱”,右边记“我得到了多少好处(包括实在的和心里的)”。右边大于左边,生意就成了。 做了三年销冠,他攒了三个东西:500个核心客户的联系方式(不是平台后台的,是私下加的whatsapp),30家靠谱的工厂资源(知道谁家能加急、谁家质量稳),还有一套“需求预判表”(比如美国妈妈群体9月会囤开学用品,11月会备黑五礼物)。 去年他辞职创业,没做亚马逊,开了家跨境供应链公司。第一笔单子就来自之前的客户——那个买咖啡机的客户,自己开了家小超市,从他这儿进了200台咖啡机,比原来的供应商便宜5%,还能帮着贴超市的logo。 他的创业逻辑很简单:销售时积累的客户,是创业的第一批订单;知道客户要什么,就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厂;懂怎么让客户舒服,谈判时就不会卡壳。现在他公司才8个人,月流水已经破了百万。 很多人觉得销售是“吃青春饭”,他说这是没看透。销售练的是三个硬功夫:怎么一分钟内摸透对方想要什么(识人),怎么让对方觉得跟你打交道划算(算账),怎么把一次交易变成长期关系(攒资源)。这三样,不管创业做什么都用得上。 他带过个徒弟,刚做销售时只会背产品参数,三个月没开单。他让徒弟每天抄10条客户差评,分析“客户骂的是产品,还是没被尊重”。比如有客户骂“物流慢”,其实是急着用,背后是“怕耽误事”的焦虑。 徒弟慢慢学会了,客户说“物流太慢”,他就回“我让仓库优先给您发顺丰,再送您个急用的小样,您看行吗”。半年后,徒弟成了小组销冠,现在也在筹备自己的外贸店。 你真的以为销售只是卖东西?他说,销售是在练“商业的底层操作系统”。客户是流量,工厂是供应链,情绪价值是服务,利益输送是定价。这些搞明白了,创业就是把这套系统放大而已。 他创业后,遇到个难缠的供应商,对方仗着货源紧,总拖交期。他没急着换,反而跟老板说“我知道您车间最近缺人手,我介绍两个熟手给您,您能不能保证我的单子48小时内发”。供应商果然爽快答应——他懂对方缺什么,这就是销售练出来的本事。 现在很多年轻人怕做销售,觉得“没面子”“不稳定”。他却觉得,销售是普通人离商业最近的地方。不用懂复杂的理论,不用拼背景,只要能让客户舒服、让对方划算,就能赚到钱。赚着钱的同时,还把创业的本事练了。 销售的本质,从来不是低头求人,是平等交换。你给客户情绪上的满足、利益上的实惠,客户给你订单、信任和资源。这些东西攒够了,创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下次再有人说销售没前途,你可以告诉他:那些能把销售做好的人,早就在偷偷攒自己的“创业资本”了。这资本,比钱还值钱。
展开...
动态热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