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道西 2025-8-20 09:46+ 关注 来自 速卖通交流圈
聊聊速卖通。 现在登陆速卖通后台,有四个弹窗。 首个就是说要报名S级活动,销售额满70%,可以返成交扣费。 之前速卖通所有成交费率扣费加3%,发现同行价格没有任何调整。 应该是这个费用硬扛了。 一店每天销售额1300美元,每个月四万美元左右,不调价格的话速卖通每月多扣1万人民币, 这一万人民币是纯利润扣走, 不可谓不心疼。 同行不涨价,我就压着也暂时不涨,既然天天弹窗说给我们卖家发福利,返还部分成交费,那就按照平台要求报名平台活动吧,信心满满,自认为能完成所谓的返还任务。 今天是最后一天报名所谓的S级大促,点开大促报名活动,设置折扣的时候,发现这不是扯淡吗? 这么高的折扣,算下来,出单都是微利,甚至有些出单还要亏钱。 每一颗眼前的蜜糖,吃之前斟酌一下,这可能是拉肚子的糖。 心塞,今天是周二,速卖通后台又弹出来一大堆的入仓产品。 之前我一个人做的时候,激情满满,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那个时期我是天天发文骂速卖通。 现在我的团队六个人,反而没有任何激情了,对速卖通也懒得去抱怨,或者说已经麻木,每个月最大的苦恼是发工资的时候,有时候一算账,去掉所有开支,跟普通打工族没啥两样。 速卖通今年上半年强推的五个产品,全军覆没,没有一个爆的,全靠老产品苟活。 这两天考虑的最多的是开掉两个员工,节省下开支,做的心累。 越发无力,认识到自己不是天命之子,也无法为家乡的就业做出更大贡献。 这年月,能让自己的不饿死,不给家乡添麻烦,就可以了吧。
展开...
BTC舅舅 2025-8-20 10:18+ 关注 来自 电商创业人
小白做电商也可以持续盈利 五十岁之前,我没碰过电商(事实上现在也是一头雾水),年轻时连续创业,成功过失败过,我评价自己是啥也不会的 上一个创业项目失败后,我精确预判到了当前的形式,前年夏天过段开始摸索超级个体的创业模式。说实话 挺难的,既然是超级个体,那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选择了相对熟悉的小家具这个行业,自己选品、设计、外加工、组装 、上架、发货。最简单的就是选品,小众类目热销的就那几个,很好找,但再设计就很有挑战,因为要么设计的更漂亮更有质感,要么更便宜成本别人不好竞争。很幸运,那是前年市场还凑合,当年我再设计了五款产品,其中两款勉强算得上爆款,一款卖的不温不火,还有两款工艺不成熟,销量惨淡,但这已经足够了,还是赚到了启动资金,打下了基础 因为有两款小爆款的利润支撑,去年我继续上了很多新品,这个过程主要是摸索工艺,磨合外加工商,到去年冬天,我终于又设计出两款小爆款。所以去年也是不错的。 我前年开始做的时候就预判这是普通人创业最后的三年,三年之后基本上创业必死。没想到今年一过年形势就持续恶化,我还是乐观了。好在超级个体的模式没有什么大的费用,只有小时工工资和低廉的房租,我一边持续优化之前的产品,一边设计新产品,活的依然很滋润,看着今年周边小作坊小工厂陆陆续续都都倒闭了,庆幸自己提前预判了形势。 最近我也开始筹备第三个工作室了,虽然也不容易,但痛并快乐着
展开...
  • qw4.jpg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Cynthia 2025-7-16 09:21+ 关注 来自 亚马逊卖家圈
我跟我朋友副业就做的跨境电商,倒不是说给这行贴金,实话实说跨境电商这行无论是从前景看还是钱景看,都很值得做。 多少人觉得跨境电商是大佬玩的游戏。开口就是要囤货压资金,闭口就是得懂外语懂规则,其实都是被表象吓住了。我那朋友三年前入行时,手里就3万块,英语只会蹦单词,现在每月副业进账5万+。 靠信息差把门槛当纸老虎。他第一年压根没囤货,用的是“一件代发”模式。在1688找供应商,在亚马逊挂链接,客户下单后直接让工厂发货。头三个月就靠这模式赚了2万,连仓库都没租。 错误认知里藏着机会窗口。很多人觉得跨境电商得懂国际物流,其实平台都有官方仓。他用亚马逊FBA,把货发进平台仓库,客服物流全由平台搞定。自己只负责选品和运营,比国内电商还省心。 他的第一个爆品选得很刁钻。在谷歌趋势里发现“宠物智能喂食器”搜索量飙升,又去亚马逊看评论,发现同类产品普遍差评“续航短”。他找工厂定制了加续航版本,定价高出同行20%,三个月卖了8000台。 这就是典型的需求深挖法。他说选品不是看什么热门,是看热门里的痛点。用工具查关键词搜索量,用爬虫爬用户评论,把差评里的高频词列出来,就是产品改良方向。 物流成本控制有门道。他算过一笔账,发DHL国际快递,一单运费能吃掉30%利润。后来改用中欧班列专线,运费降低60%,时效只慢三天。很多人不知道,跨境物流有多种渠道,价格差能达到5倍。 平台规则里藏着流量密码。亚马逊的A9算法重产品权重,他把 listing 里的关键词密度做到8%,图片用7张场景图,详情页加视频解说。同样的产品,他的链接点击率比同行高40%。 去年他搞了个骚操作。在Temu上做低价引流,把一款成本20元的手机支架卖9.9美元,亏着钱冲销量。等链接权重起来后,在详情页关联高价配件,靠配件赚回成本还倒赚30%。 这背后是平台玩法的底层逻辑。他说每个平台都有流量倾斜机制,低价冲量是为了拿到更多曝光,再用高毛利产品盈利。很多人只看单品利润,看不到组合拳的威力。 普通人怎么做?他给了三个步骤。先花一个月研究平台规则,把亚马逊的卖家大学课程全刷一遍。再用Jungle Scout选品,设定“月销量1000+,评论数少于500”的筛选条件。最后从一件代发开始,别一上来就囤货。 他自己踩过的坑也不少。第一次发FBA仓,因为没贴商品标签,被亚马逊拒收,来回运费亏了5000块。后来专门做了个checklist,从产品包装到标签打印,每一步都按流程走。 跨境电商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卖货,是做全球化的资源整合。国内供应链的价格优势,海外市场的需求差异,中间的信息差就是利润空间。他说现在东南亚市场兴起,越南、泰国的消费者对中国商品需求旺盛,又是一波机会。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总说“跨境电商太难了”,却连平台注册流程都没看过。不是机会少,是认知停留在三年前。当国内内卷到极致时,海外市场的蓝海就在那里,缺的是跨出去的第一步。 他现在正在布局独立站。用Shopify建站,在TikTok投广告,把流量引到独立站成交。一单利润能做到亚马逊的两倍。他说,做跨境电商不能只依赖平台,得有自己的流量池。 财富机会从来都藏在认知边界外。当你还觉得跨境电商是“高大上”的生意时,有人已经用国内电商的玩法在海外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不是要你立刻辞职all in,而是让你看看,除了国内市场,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你的副业机会,可能就藏在你看不懂的跨境电商里。不用懂高深的外语,不用投大笔资金,从研究一个产品开始,从注册一个账号开始。改变,从打破“我做不了”的思维开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