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说真的,普通人把跨境当副业赚点零花钱,真没那么玄乎。要是就想每月多挣几千块贴补家用,其实不难做到。 我表姐就是现成的例子。她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去年年底闲得慌,听我提了一嘴跨境能试试,就抱着“就算亏了也不心疼”的心态,花300块开了个主打性价比的跨境小店,现在每月稳稳能赚4000多,比她那点年终奖实在多了。 她一开始啥也不懂,连“跨境物流”听着都觉得离自己八竿子远。 我教她别贪多,先从那种小体量、轻重量,还没什么售后麻烦的家居小物件下手——比如厨房用的硅胶铲、卫生间的防滑垫。这些东西运费便宜,就算卖不动,亏也亏不了几个钱。 选品也不用瞎猜,就蹲平台的“热销榜”,看哪些东西连续一周都在上面,再去1688搜同款,找那些比平台价低30%以上的厂家,谈“一件代发”——不用自己囤货,客户在她店里下单,她直接把地址发给厂家,厂家发货,她就赚中间的差价。 第一个月她就选了5个品,每天下班花1小时琢磨标题(照着热销款的关键词改几个字就行)、修修主图(用手机拍厂家给的图,加个简单的滤镜)。 前半个月一单都没开,她心里直打鼓,我说你别急,再加点应景的东西——那阵快过年了,她就上了印着福字的厨房擦手巾、生肖图案的防滑垫。没想到第20天,突然来了个5单的小单子,是个海外华人买去送朋友的,那天她净赚120块,半夜激动得给我发语音,声音都透着高兴。 慢慢摸出门道后,她总结了两个“新手保命招”:一是坚决不碰重货和易碎品,像陶瓷碗、小家电这些,运费贵还容易坏,售后能把人烦死;二是不花一分钱做推广,全靠平台的自然流量——她发现新店铺都有流量扶持,只要选品贴近热销款,价格又有优势,很容易被推到首页。现在她店里稳定有20个品,每天花半小时回回消息、盯盯发货,其余时间该上班上班,该陪孩子陪孩子,一点不耽误。 我另一个朋友阿珍,是个宝妈,没时间天天盯电脑,就做了东南亚那个跨境平台的无货源小店。 她专选母婴类的刚需品——比如宝宝的围嘴、学步带,这些东西家长不怎么挑品牌,只要性价比高就愿意买。她的诀窍是“蹭活动”:平台每月都有“母婴好物节”,她提前一周找厂家谈临时降价,再报名平台活动,活动期间单量能翻3倍。有次她卖一款能折叠的宝宝浴盆,活动价就比平时少5块,3天卖了80多个,光这一笔就赚了2000多。 其实普通人做跨境副业,最忌讳“想一口吃成胖子”。 我见过不少人一开始就租办公室、囤几十箱货,结果压了几万块的货卖不出去,反而把自己吓退了。真不用这么折腾,就走“最小成本试错”的路子:花几百块开个店,先挑10个以内的刚需小物件,走一件代发,先把“下单-发货-收款”的流程跑通。就算第一个月只赚500块,也比天天瞎琢磨强。 表姐现在常说:“以前总觉得跨境是‘大佬们玩的’,真试了才知道,就跟在网上卖土特产似的,无非是把东西卖给国外的人,流程没差多少。”她最近又加了个品类——宠物用品,发现国外养宠物的人多,宠物小衣服、牵引绳卖得特别好,上个月光这一个品类就赚了1500。 所以说,普通人做跨境副业,真不用怕自己没经验、没人脉。选对那种对新手友好的平台,挑准小、轻、人人都用得上的品类,用一件代发不用自己囤货,每天花一两个小时打理,每月赚几千块贴补家用,真的做得到。难的从来不是事儿本身,是你总觉得“这离我太远”,连伸手试试的勇气都没有。
展开...
验证6个月:先跑通‘私域正向小闭环’,再扩流,高效又轻松! 踩过私域的坑才懂:拼尽全力拉新,好友列表满了却转化难、留客难,只剩“流量空转”的无力感。 直到后来才明白,私域关键从不是“拉多少人”,而是让流量和价值牢牢绑定! 盲目拉新、粗暴广告,只会耗尽用户信任,陷入“困局循环”。 成功的私域运营,始于价值认同,成于精准。先在小闭环验证“能创造用户价值”,再复制放大“连接”,才是可持续的核心逻辑。 1. 本质:逆向预演,锁定高价值用户 明确你希望用户在私域中完成的终极行为:持续交流?深度认可?从此倒推: 信任阶梯如何构建? 需要提供什么价值内容? 谁才是真正认可你价值的人? 提前算清投入与产出,杜绝无效投入。 2. 关键:真实洞察 + 可复制路径 逆向设计必须源于真实成交用户:他们从哪来?为何信任?偏好什么?拒绝臆想。 找到的可复制流量渠道(如特定KOL、异业合作)必须经小范围验证,否则无效。 比如我们曾测试过与小个子女装品牌合作,通过共同运营社群带来了首批高粘性用户) 3. 落地:最小化转化验证,不以拉新为目的,而以价值传递为核心: 通过小范围测试,提供完整私域价值(深度服务、专属产品等); 验证他们的 (参与度) 、满意度是否达标。 若效果不佳,暂停迭代模型;跑通小闭环后,才反向铺开流量,精准放大。 不以转化为目标的引流都是浪费。 先小跑验证“谁认可你的价值”,再精准拓展“更多同频用户”,才能高效构建健康、有价值的私域。
展开...
  • qw1.jpg
速看!亚马逊加拿大站促销费用政策迎来重要更新~ 各位征战亚马逊加拿大站的卖家朋友们,注意啦💡! 从 9 月 15 日起,亚马逊加拿大站的促销收费模式有变化,直接影响咱们的 “钱袋子” 以往的秒杀和 BD 活动,都是采用固定收费,大家心里也算有个底。可现在不一样了⚠️ 新模式变为每日 5 加元的固定费用,再加上销售额的 1% 抽成 —— 不过大家也别太慌,单个活动抽成最高限制在 150 加元。 这一调整,对大单量卖家来说成本变化可太明显了!就拿 3 天的活动举例:如果销售额能达到 2 万加元,那费用一下子就飙升到 450 加元,和以前的固定收费相比,足足上涨了 10 倍!这可不再是一笔小数目,卖家们得重新好好盘算下促销活动的投入产出比了。 同时,使用优惠券的卖家也被波及到啦!之前是按件计费,每卖出 1 件收取 0.6 加元;而新规实施后,每个优惠券活动得先付 2 加元预付费,另外还要抽销售额的 1.5%。 这对小单量卖家来说,成本也悄悄上升了。打个比方:若优惠券活动销售额是 500 加元,新规则下费用就是 2 + 500×1.5% = 9.5 加元;但旧规则下,假设卖 10 件才 6 加元 —— 这么一对比,差距是不是很明显? 这次亚马逊加拿大站的收费调整,本意是优化促销成本结构,激励咱们更合理规划策略。但对卖家来说,制定促销计划时,必须把这些新费用算进去:高客单价卖家要权衡销售额增长和抽成增加的关系,低客单价、小单量卖家也要留意固定费用的压力。 大家不妨重新审视产品定价,优化利润空间,再评估下不同促销方式的性价比 。
展开...
  • qw1.jpg
做跨境电商,最怕的就是不会算账,明明产品卖的不错,结果扣掉各种费用,利润却很低,甚至是亏钱。 今天说一下关于利润的计算方法,分享给大家: 利润怎么算? 净利润=售价-产品成本-平台费用-物流费-广告费-其它费用 各项成本怎么算? 售价:不要凭感觉定价,最好结合市场和竞品分析,定合理的价格。 产品成本:不仅是出厂价,还有包装、质检、贴标等相关费用,建议开始就把这些费用列出来,算出单个产品的成本。 平台费用:包括销售佣金(一般最高15%)、平台配送费。 物流费:FBA的产品要加上头程运费、空运、海运费用,其次还有清关费、港杂费。 CPC广告:推广产品的费用,建议用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广告话费占销售额比,来估算广告成本。 其它费用:账号月租费、工具订阅费、商标注册..等到,虽然单干成本低,但是也要算在内。 把利润多少算健康呢? 一般来说利润在20%-30%是比较理想的,适合精品;利润10%左右属于低价铺货,自发货利润可能更高,但管理麻烦;如果利润低于10%,建议尽快调整选品和运营策略。 如何提高利润呢? 除了避开竞争激烈的类目、找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其次就是优化广告投放、降低acos,海运拼柜能省不少钱,再就是包装重量和尺寸方面要控制好,可以降低配送费。
展开...
  • qw1.jpg
动态热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