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Blessing 2025-7-25 09:31+ 关注 来自 淘宝卖家圈
前几天看外卖混战报道,有段话特重要——阿里高层让淘宝闪购“稳定8000万单,先提能力再冲”。 我当时看完心里“咯噔”一下。合着阿里这是要玩真的?搁以前我可不这么想。外卖大战刚打响那会儿,我瞅着阿里就跟愣头青似的——钱袋子一敞,补贴撒得哗哗响,今天搞满减,明天发红包,看着订单蹭蹭涨,可劲儿冲KPI。我就寻思,这跟当年社区团购那波操作有啥区别?烧钱买用户,等钱烧完了,用户全跑光,留下一堆烂摊子。就这玩法,能成气候才怪,根本不值得怕。 可要是阿里真按这新路子走,稳当当地打磨能力,那美团的日子怕是要难喽。为啥?美团现在就靠俩招:要么撒钱截胡订单,要么吹自己订单破1亿。可阿里压根儿不跟你拼这个——你补贴我也补贴?没兴趣;你喊订单量?我不着急。你打你的速战速决,我打我的稳扎稳打,时间一长,美团的优势就被一点点啃没了。 最逗的是,文章刚发那会儿写的是“创始人马云”拍板定这策略,后来再看又改成“阿里高层”了。这前后改动可大有门道,懂行的都明白——自从马云回公司,裁了好些老人,阿里的风向明显变了。以前张勇带着那会儿,阿里做事儿更求快,现在呢?得,慢工出细活儿了。 就说这外卖生意吧,看着就是送个饭,里头的弯弯绕可多了。配送时效得准,餐品质量得稳,商家合作得顺,哪样不得下笨功夫?以前阿里可能觉得“我有钱,烧钱就能砸出市场”,现在才反应过来——钱能买来用户,买不来口碑;能堆起订单量,堆不起真本事。就像盖楼,地基没打牢,楼盖得再高也得塌。 美团呢?这些年靠补贴把市场占得差不多了,可根基到底扎得深不深?用户图的是便宜,商家图的是流量,真要哪天补贴少了,用户转头去阿里那儿,商家觉得阿里抽成更合理,美团咋整?阿里现在不跟你抢速度,就跟你比谁能把配送时间再缩短十分钟,比谁的菜品品控更严,比谁的商家服务更贴心。等你反应过来,用户早习惯阿里的好了,美团再想抢回来?难喽。 我到现在也没买阿里和美团的股票,不是看不上,是这俩主儿斗起来太费脑子。与其跟着揪心,不如搬个小马扎坐边上瞅热闹——看阿里怎么把“稳”字刻进骨头里,看美团怎么接这记“慢”招。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
新品上线之前很多人都知道要写好listing,要做好关键词调研,要设计好图片,要做好广告方案,但是你做的这些也许远远不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图片和视觉,光是这一点,不同卖家干出来的结果就是天差地别的。有些人做完图感觉差不多就行了。而优秀的卖家一定会一遍遍的调整视觉效果,并且会非常关注链接在移动端的展示效果。 单单是这一点,在上架后的转化率上,就拉开了差距。 再比如说:流量的分析和调整。 关键词的调研、流量入口的分析上,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的,而且一定要形成极其详细的关键词调研表,同时要做好归类,哪些是不相关的词,用来做前置否定的?哪些是需要重点投放的核心词?哪些是重要的次要的长尾词? 一旦产品上架之后,就需要通过跑出来的大量搜索词,挨个去判断相关性,并且及时优化调整流量方向。同时可以根据展示出来的数据,补充调研表,形成更全面的流量覆盖和优化。此外在上架的初期,需要频繁的调整竞价,去测试曝光、测试最适合的广告位。 再比如说:你在新品上架前,有没有仔细考虑通过其他方式去给新品带流量呢? 比如说:完全可以在新品上架前,提前发布新版本的品牌旗舰店,把新品放在靠前的位置,这样一旦新品上线,自然就多了额外的流量入口。 比如说:虚拟捆绑,对于一些相关性比较强的产品,完全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素材,一旦新品上线,立马做虚拟捆绑,让新品在上线的第一时间就能获得老链接的流量加持。 磨刀不误砍柴工,你前面花的时间越多,后面上架后的运营就越轻松。当然想顺利把链接做起来,刚上线的一两周很重要,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不停的发现问题,不停的做修正,做调整,直到完美。
展开...
从19年初开始进入到跨境这个行业,那时候就觉得这个行业前景无限,是能吃很久的一个行业。 19年-22年那时候觉得速卖通还是很好做的,尽管公司交给我的是一个4年没动过的老店铺,我从图片到店铺装修,半年时间全部框架打好。这个平台只要用心去做主图和售后站内营销,单量就一直能保持不错水平。基本属于眼睛一闭一睁工资一两千到手。 结果到22年被公司仓库坑,老是发错货导致链接被封,加上感觉那时候开始速卖通流量下滑,平台减少了投流,转化率越来越低,转而入场亚马逊…… 亚马逊也是自学,那时候每天看老陈看西帅,还是几个博主我忘了。一步步从亚马逊小白到工资稳定到1.5w左右,但是亚马要学的实在太多了,我们这边一个小县城,交流的人很少,之后就有点满足现状没有更深入的学习…… 23年初入场TEMU的第一批公测商家。 23年底TEMU爆单,结果工厂赶不出货 24年初链接被跟卖导致利润率一直被压. 24年中撤出TEMU,又把精力投入到亚马逊…… 24年7月左右,因为运营,打包,图片都是自己一个人弄,公司没有配套也不愿意开发新款,收益一直只够温饱,身心疲惫,不想再凑合下去,转而寻找到了合伙人……边上班边创业…… 25年1月-4月单量一直稳定在日销400-500单,想着手准备入独立站和亚马逊,开始自学独立站。那时候觉得一切都会变好的…… 独立站这边 ,我一直视为是一个很长远的计划。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发现比我想象中的要长远的多。素材, 渠道,营销都是问题,初创团队 目前只有我自己懂这些,弄了一个月也是有点疲惫,想想还是暂时搁置一边把现金做起来了再来招人考虑独立站。 5月从原公司彻底离职后,美国因为关税TEMU单量直接砍半,犹豫是否进入Y2和半托,但是后面经了解妥投率,和品的问题所以跟合伙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不入。 6月经过利润核算,这一年合作下来整体公司营收亏倒是没亏,但是也没赚钱。库存压了很多。要么降低价格提高资金流转速度,要么就是慢慢等死。这条路又需要花时间去验证…… 现在晚上还是继续深入学习亚马逊,想着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怀疑自己,我选择的路是否正确,我是不是不够用心,我到底哪一块还缺失,为什么别人能在短时间做起来我不行…… 现在看着钱每天都在往外出,什么都要花钱,入账却越来越少。真的有点自闭了……
展开...
  • qw1.jpg
动态热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