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我月入40000,个人自己存了40万的时候,看到好多人说不应该啊!
是的,我也认为不应该,但事实是确实只有这些。
我做跨境电商有几年的时间,第一年几乎没有赚到什么钱,能保住本已经算是赢家。
这几年,家里每月的生活费都是我在支出,其次就是每月的店铺支出西了,两者之间店铺支出占了大头。
尤其是当店铺进入稳定期,真正的资金压力才慢慢显现。比如为了应对旺季销量,提前 2-3个月就要备货,货款压在海运集装箱里;再比如汇率波动,提现时美元兑人民币突然跌了 0.3 个点,就会直接蒸发了几千元利润。这些隐性成本像毛细血管一样,无声无息地分流着账户余额。如果哪个产品 Listing 被竞争对手恶意投诉下架,那么钱就会一直在争议账户里等着申诉......
现在做跨境电商早已不是随便上货就能赚钱的时代。需要算清楚三笔账:
第一是时间成本,从选品到出单可能需要 3-6 个月的沉淀期;
第二是试错成本,准备 1-5万作为前期投入是基本门槛;
第三是学习成本,平台规则、国外消费习惯、跨境支付、各站点政策都需要持续钻研。
但换个角度想,哪个值得做的行业不需要付出呢?比起朝九晚五的固定工资,这里的每一分投入都在为自己积累资产,可能是一个高权重的店铺,可能是一批忠实的海外客户,也可能是一套成熟的运营体系。
我账户里的存款数字确没达到预期,但手里的资源却发生了质变:有了稳定的供应链,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标。这些资产在未来的变现能力,远超过单纯的银行存款。
所以如果你问我跨境电商还能不能做,我的答案是:能,但别盯着短期存款数字,要学会看长期价值。
就像我现在,虽然存款不多,但每一分钱都在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里流动,变成更有生命力的资产。
做生意,有人算存款,有人算机会。当你看到仓库里堆积的货物,别只想到成本,要看到它们即将卖到各个国家消费者那里;当你为平台规则头疼时,别只感到压力,要想到这是行业规范化的必经之路。
所以啊,还是要跳出存钱思维,学会用创业者的视角看待资金、资源与成长。毕竟,能让人持续成长、不断突破边界的事业,本身就是最宝贵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