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我跟我朋友副业就做的跨境电商,倒不是说给这行贴金,实话实说跨境电商这行无论是从前景看还是钱景看,都很值得做。 你可能会撇嘴,说“我没外贸经验,外语也烂,肯定做不了”。之前我也这么想。但朋友刚开始做的时候,连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都算不明白,现在照样每月多赚几万块。 关键不在你有啥,在这行能让你用“小本钱”撬动“大市场”。 国内电商卷成什么样了?你卖20块的杯子,有人敢卖15块还包邮,利润薄得像层纸。但跨境不一样,同样的杯子,换个赛道,比如卖到中东,那边工厂少,买家愿意花20美元买。不是他们人傻钱多,是供需差摆在那。 门槛也没你想的那么高。 不用你会外语,现在翻译软件精准得很,客户消息复制过去,秒出译文。不用你租仓库,1688上找代发,客户下单了,工厂直接发国际物流,你坐在家里赚差价。我朋友一开始就花500块注册了个店铺,连电脑都是用的旧的。 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避开“时间绑架”。 朋友白天上班,晚上花两小时回复消息、盯物流。周末优化下产品页面,看看哪个国家下单多。没加班到深夜,没天天开不完的会,收入却比主业的年终奖还多。这种“付出和回报能对上”的感觉,打工人都懂有多稀罕。 想做,得先避开三个坑。 别上来就追爆款。什么手机壳、数据线,全世界的卖家都在卖,你挤进去就是当炮灰。朋友专做“户外折叠水杯”,国内拿货15块,挂到亚马逊上卖25美元。因为欧美人爱露营,这种轻便不占地的小东西,当地超市卖得贵还少,她靠这个稳赚了一年。 别自己囤货。刚开始就拿100件试试水,卖完了再找工厂补。有次她进了500个太阳能小夜灯,结果欧洲突然降温,需求掉了一半,剩下的砸手里?没有,她挂到折扣区,亏了点运费清掉了,总比压着强。小单试错,亏也亏得有限。 别忽略平台规则。每个平台都有“流量密码”,比如Temu要低价引流,亚马逊要看客户评价。朋友花一周研究亚马逊的关键词规则,把“户外水杯”改成“露营便携折叠杯 食品级材质”,曝光量直接翻了三倍。规则摸透了,不用花钱投广告,自然有单来。 这行的核心,不是靠运气。 是靠“信息差”和“执行力”。国内过剩的好产品,国外刚好缺;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你先开个店试试;试错了就调整,卖好了就加量。 朋友常说,跨境电商不是什么风口,是给普通人留的一条“慢车道”。不用你一夜暴富,但能让你每月多赚几千、几万,慢慢把日子过宽绰。 比起死守着一份工资,怕裁员、怕降薪,这种“自己能说了算”的收入,才是真的稳。 你要是也想给生活多开个窗口,这行真可以试试。反正试错成本不高,成了,多份底气;不成,也亏不了啥。
展开...
明哲 2025-7-30 11:01+ 关注 来自 电商创业人
人生建议,跨境电商选择中东市场,做noon 💡 为啥我选中东搞Noon,而不是挤破头去抢热门平台? 🌍 一提到跨境电商,是不是马上想到亚马逊、eBay、还有东南亚那俩(Lazada、Shopee)?甚至好多人一窝蜂往欧美冲?但我偏不!我盯上了中东,做起了 Noon!原因特简单:不想在红海里呛水,要找自己的“新大陆”! 💰 先说说中东这地方:钱多、对手少! 中东的土豪们买东西是真舍得啊(客单价贼高)!比起欧美那片已经卷成麻花、新人进去容易“内伤”的地方,这儿对新手卖家简直太友好了,试水首选! 🔥 再说Noon这个平台:本土大佬,正在起飞! 它背后有中东土豪撑腰,资金实力杠杠的。物流啊、支付啊都在飞速升级变好。关键是,它现在入驻门槛没亚马逊那么高,竞争也小得多! 红利期还在呢,懂吧? 🤔 避开那些热门平台和地区,好处真的多: 👉 你在亚马逊卖个东西,可能几百上千个对手跟你抢,天天拼价格拼到头破血流。但在Noon?同样的东西,可能市场还没被挖透,流量更容易抓到手! 👉 欧美买家眼光可“毒”了,特别认牌子看评价,新手一个差评可能就凉凉。中东买家呢?更看重东西实不实用、好不好用,新手起步压力小,更容易出单! 👉 物流也是大优势!Noon跟本地物流合作,送货贼快,运费还便宜。比起动不动就跨洋过海的欧美单,省下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和时间! 📈 我的策略是啥? 在Noon主攻生活小家电和厨房用品。这些东西在中东家庭需求大、利润空间也不错,很对他们的胃口。靠精准选品和合理定价,我完美避开了亚马逊的价格绞肉机,稳稳把钱赚了! 💬 有时候啊,往人少的地方走走,说不定真能发现一片新天地。 选中东、做Noon,是我的一次大胆尝试,现在看来,这宝还真押对了!
展开...
  • qw4.jpg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平台收费和罚款,是该管管了。——市场监管总局:将制定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 近日就遇到三个奇葩案例:一是某京给我们超过千元的处罚,理由是某产品近日涨价过高,平台认为是恶意的。我们内部调查,发现是该产品一个月前卖的是近效期(也是标注的),现在卖的是好效期的,而且最近厂家涨价很多。后来提交进货价格证明,申诉后算是撤销了。这个案例提示我们,你可以无底线地降价,但已经没有随意提价的权利了。另一个是某猫给了一个数百元的处罚,一顾客投诉少发了货(需求25盒,先发了当天有的15盒库存,还有10盒第二天发,毕竟我们一个仓库要应对各个平台近十家店铺的订单),但平台按30%处罚,没法申诉。还有一个是某猫的,顾客凭医生处方买了药,用了几天,说皮肤有过敏,要求退货,不同意退就给了差评,平台又以客户的态度不佳为由,直接给予退款,结果是差评导致了权重下降,还增加了判责率,赔了夫人又折兵。 咱就想问: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这次看来法律要来了。 近日,有报道称,市场监管总局工作会议上提到:将尽快制定麦台规则监管办法、直播电商的监管办法,将加快出台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降低平台内商户成本负担,督促平台合理确定收费比例,促进平台经济领域各方主体互利共赢。……切实规范平台经济市场秩序,引导平台企业优化规则、合理收费,纠正“流量至上”“低价为王”等侵犯平台内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推动平台算法向上向善,对平台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平台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当前,各平台的收费种类众多,各类推广费就不提了,至少是你愿意砸钱买流量的,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但各类佣金、保险和处罚条款就越来越夸张了。平台佣金、活动的佣金、支付佣金、积分、花呗、银行卡、运费险等。罚款更可谓五花八门:延迟发货、虚假发货、错发漏发、缺货处罚、图片不符、属性有误等等。还有差评、售后时长、退款时长、服务态度等等方面造成评分下降、权重下降等处罚,商家只能忍气吞声。即使是我们这么经验丰富的团队,面对如此多样多变又繁杂的处罚规则,也是应付不过来的,每天小心翼翼,仍有各种处罚,偶尔还会遇到大的处罚,更别提一些新加入的缺乏经验的商家。 总之,平台制定规则的权利和自行执法的权利是该管一管了。
展开...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动态热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