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展开...
  • qw1.jpg
建议做跨境电商,不是跟风。是因为它真的能让普通人跳出“用时间换死工资”的坑,还不用把自己熬成陀螺。 打工的本质是卖时间,一个月卖30天,换来固定数字。跨境电商是搭管道,选对了品,铺好了路,哪怕每天只花1-2小时维护,订单也能自己跑。这不是神话,是很多小卖家正在验证的事。 国内市场卷到什么程度?同一个杯子,十几家店拼价格,利润压到几块钱。跨境不一样,把国内工厂10块钱的手工饰品,放到欧美平台,能卖到10美元。差价里,藏着普通人能抓住的机会。 不用起早贪黑,是有前提的。选品时多花点功夫,避开大热门,盯着细分需求——比如宠物用品里的“老年犬防滑鞋”,户外装备里的“露营迷你咖啡机”。这些小品类竞争小,一旦铺开,后续不用天天上新,每天回复几个咨询、处理下订单就行。 时间怎么省出来?现在工具太成熟了。ERP系统自动同步订单、算运费,AI能写英文产品描述,连客服都能挂个自动回复模板。前期把框架搭好,后期就是“轻运营”,1-2小时足够处理完所有事。 启动成本也没想象中高。不用囤货,做一件代发,先拿样品拍图上架,有订单了再让工厂直接发。几千块钱就能开个店,比加盟奶茶店、摆地摊风险小多了。 怕外语不好?真不用愁。平台后台有翻译功能,聊天用翻译软件,客户问的问题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尺寸、材质、发货时间,记熟模板就行。我认识个大姐,初中文化,靠翻译软件做亚马逊,现在每月稳赚两万多。 别被“跨境”两个字吓住。它本质还是卖东西,只不过买家在国外。你需要学的不是复杂的外贸知识,是怎么找到“国外人需要但当地不好买”的东西,怎么用最简单的方式把货送到他们手里。 打工想涨工资,得看老板脸色、拼资历。跨境电商的收入,只看你选品的眼光和铺的渠道。做得好,一个月顶打工半年,还不用挤地铁、开例会。 当然不是没风险。选品错了可能压货,平台规则变了可能受影响。但这些风险,比打工“十年如一日原地踏步”的风险,值得冒。 想试试的话,先从最小成本开始:花几百块买个平台教程,选3个小品类,用免费模板做个简单listing。用1-2小时的碎片时间维护,成了,就扩大;不成,损失也能承受。 跨境电商的好,不在“躺赚”,在“多劳多得”的同时,还能让你握住自己的时间。这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难得的机会了。
展开...
绵羊 2025-5-27 11:04+ 关注 来自 独立站交流圈
我是15年的时候接触跨境电商。当时公司做的是独立站,20人左右。做的传统铺货模式,每天上架200多个品,利用SEO,社媒推广,月销量能达到200多万美元。当时跨境电商真的就像大家说的“躺赚”,汇率好,人效高。 后来我自己和朋友出来创业,刚开始做独立站,一切从零开始。由于有比较丰富的独立站运营和技术经验,刚开始确实比别人少踩了不少坑。但是由于启动资金不多,广告也没有什么钱投,我们可以说是靠seo起家的,熬了一年,开始有自己稳定的订单。后面和朋友再次布局亚马逊,由于缺乏平台经验,项目直接亏损倒闭。可以说我真的是见证了跨境电商的的繁荣到现在人人内卷的时期。 从表面看,跨境电商的市场规模确实在增长,从2025年一月跨境电商的月度报告可以看出,从2024年起,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但是深入了解就知道这意味着入局的人变多,竞争加剧。 以前做亚马逊的时候,我经营的家具类目从毛利率28%跌到15%,同行的不断内卷,平台之间的低价竞争,以及流量向头部卖家倾斜,导致我们不得不加入价格战,最后利润空间降低。 另一方面,物流和运营成本的大大增长,导致利润逐渐被蚕食。 我认为,未来的跨境电商仍然可以做,但绝对不是外行能随便做好的。现在国家正在积极帮助企业出海,从政策上看,这是利好的。但是作为卖家,我们面临的考验也越发的多。例如,怎么做好精细化运营,供应链如何整合,以及怎么洞察未来的市场趋势,这些必须要有所准备。 总的来说,机会依旧存在,但毫无疑问是属于那些有准备,有策略,以及能持续投入的玩家。
展开...
  • qw1.jpg
动态热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