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Cynthia 2025-9-24 16:47+ 关注 来自 亚马逊卖家圈
两家跨境电商公司的老板,因为一次偶然的退款操作,发现了某境外社交平台广告投放与结算之间存在时间差,于是疯狂注册数千个广告账户,反复充值、投放、退款,在平台“霸屏”卖货,却几乎不付任何广告费——短短数月,造成广告代理公司超7000万元的损失。更令人咋舌的是,其中一名老板还用这种方式推广假冒名表! 近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二审裁定,两名老板均因合同诈骗罪获刑十年以上。这场“漏洞致富梦”彻底破碎。 事情要从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普通退款操作说起。老板黄某在日常投放广告时,员工意外发现:即便申请退款,广告居然还能继续播出一两个小时! 原来,由于广告服务商A公司与境外社交平台存在数据同步延迟,退款成功后,广告并不会被立即终止。而这期间产生的费用,最终会由平台向A公司收取——A公司因已退款,也无法向客户追讨。 黄某没有上报漏洞,反而觉得“发现了宝藏”。他立刻安排团队开始系统性“薅羊毛”:先小额充值,快速投放,然后立即申请退款。用这种方法,他们几乎零成本地占领了平台的黄金广告位。 初期“试水”成功后,黄某不再满足于正常账户限额。他开始大量购买其他公司的营业执照,冒用身份注册新广告主账户——每个主账户能开7个子账户。就像滚雪球一般,他控制的广告账户迅速膨胀到5400多个。 同一时期,另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老板武某,从黄某公司跳槽来的员工那里得知了这个“秘籍”,也迅速复制该模式,操控了1800多个账户。 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这两家公司像两台不知疲倦的“漏洞榨取机”,反复进行“充值-投放-退款”操作。黄某公司造成5000余万元损失,武某公司造成2000余万元损失。 然而,调查进一步发现,黄某如此疯狂投广告的目的并不单纯——他主营的产品中,包括假冒的“劳力士”手表。 自2023年2月起,黄某团队联系假表供应商,通过精准广告引流,将用户导流至假冒手表的销售页面。仅案发时,就已售出假表331块,涉案金额46万余元。 也因此,黄某除了合同诈骗罪,还额外多了一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判决落地,两名老板均获刑十年以上 2025年2月,上海市普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 黄某因合同诈骗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5万元; 武某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二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 两人不服上诉,但在今年7月,二审法院裁定维持原判。 此外,黄某公司多名员工也因参与销假,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一年不等。 钻空子不是“聪明”,是危险的开始 此案看似是企业“巧妙”利用规则漏洞,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合同诈骗。它再次提醒我们:无论是平台技术漏洞,还是结算机制缺陷,都不应成为非法牟利的工具。 真正的商业智慧,建立在诚信与合规之上。而当企业把“钻空子”当作商业模式,即便短时间内能获取暴利,也注定走向法律严惩的终局。 平台方也应从此案中吸取教训:必须加强财务风控、实时监测异常操作、完善账户审核机制。否则,“时间差”不止是损失金钱,更可能毁掉整个广告生态的信任基础。 “薅羊毛”之前,请先想清楚:你薅的是羊毛,还是自己的未来?
展开...
  • qw1.jpg
解密电商的本质! 电商的本质是什么? 建议收藏保存! 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好电商,是因为没有搞清楚电商的本质。 电商的本质是什么? 电商的本质,其实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优化‘人货场’的连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实现‘需求与供给’的高效匹配”。 拆解来看: ●“人”:指消费者,电商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商家能触达更广泛的用户(比如小镇青年能买一线城市的商品),也让用户能更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通过搜索、推荐快速定位商品)。 ●“货”:指商品/服务,电商缩短了供应链环节(比如工厂直连消费者,省去中间商),同时让商品信息更透明(比如用户能看评价、比价),降低了“买错”的概率。 ●“场”:指交易场景,电商把“线下实体店”搬到了线上(比如APP、直播间),让交易不受时间(24小时可下单)、空间(在家就能买)限制,同时通过算法推荐、直播演示等方式,让“看货、选货、下单”的流程更顺畅。 简单说,电商的核心不是“在网上卖东西”,而是用技术让“买”和“卖”这件事更高效、更省钱、更省心——消费者能更便捷地买到想要的,商家能更高效地卖掉产品,这就是它的本质。 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好电商,在很多程度上是没有搞清楚电商的本质是什么。 希望这篇文章,对于那些做电商的,或许有做电商的朋友们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注大秦商道,每天分享实用干货,为你解惑,帮助你赚钱。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展开...
  • qw1.jpg
Blessing 2025-9-4 09:20+ 关注 来自 淘宝卖家圈
每天只干2小时,一年还能卖200万,这打法让熬夜加班的电商人瞬间破防 他把最耗时间的选品拆成两步。 三个兼职买手蹲在1688,各盯一个细分:家居收纳、户外露营、宠物用品。 关键词加利润表一筛,毛利不过30%或运费超15%直接扔掉。 第一次见他时,上午十点,他刚从健身房回来,T恤还带着汗味。办公室就他一人,电脑屏幕上是三个买手凌晨发来的表格,标着红黄绿三色——绿色是“可上”,黄色“待查”,红色“pass”。 “每天就干这两小时:看表,打电话。”他指着绿色那行,“这个宠物折叠碗,买手算过了,进货18,卖49,亚马逊抽成15%,运费8块,毛利正好32%,符合标准。我打个电话给厂家,确认能不能印我们的logo,500个起订给多少折扣,完事儿。” 这让我想起前同事老杨,做电商五年,天天熬夜刷1688,眼睛熬出了血丝,桌上堆着半米高的样品。“一天看200个品,看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还得盯订单、打包,累得直掉头发。”去年底算了笔账,流水100万,纯利才8万,还不如上班。 而他的三个买手,都是宝妈或兼职学生,按“成单量抽成”。家居类买手王姐,每天下午接孩子前花1小时,搜“空间节省”“免打孔”这些关键词,把符合的品填进利润表:成本、平台抽成、快递费、预估售价,公式一算,毛利不够30%的直接删。 “她们比我认真。”他笑,“王姐上次报了个衣柜分层架,自己先买了个样品,蹲在衣柜里试了三天,说‘隔板卡扣容易松,得让厂家加粗’。就这细节,上了之后没差评,三个月卖了8000个。” 运费那条线卡得更死。户外露营类的品,他只接折叠椅、睡袋这种轻小件。“之前有买手报过露营推车,说‘国外卖得火’,我一看重量,运费得25块,超了15%的线,直接pass。”他吃过亏,前年卖过户外烤炉,运费比产品还贵,客户收到货骂“不值”,最后全退了,亏了三万。 每天两小时外,他基本“不碰生意”。下午去钓鱼,晚上陪孩子写作业,周末带全家爬山。有人劝他“再加两个品类,一年能多赚50万”,他摇头:“加品类就得加买手,加沟通成本,我这点精力顾不过来。现在三个细分领域够吃了,多赚那点,不够我费心的。” 他的核心不是“懒”,是把“非核心”全扔出去。选品这种重复劳动,让更有时间的人干;利润和运费这种硬标准,用表格卡死,不用自己纠结;甚至售后,都外包给了专门的团队,只留一个“紧急问题”通道。 “熬夜加班的人,大多在干‘机器能替你干的活’。”他说,“买手筛品用表格,比你肉眼看靠谱;售后外包,比你自己熬夜回邮件高效。你得找到那个‘非你不可’的事——比如跟厂家谈折扣,比如定选品的标准,这才是该花时间的地方。” 上个月他的宠物折叠碗爆单,厂家想涨价5毛。他没急着答应,翻出买手的表格:“你看,过去半年我帮你走了3000单,退货率不到2%,比你给别人的代发量稳多了。涨价可以,但我要账期30天。”厂家一算账,答应了。这谈判,他花了20分钟,比熬夜盯订单值多了。 那些熬夜加班的电商人破防,大概是因为突然发现:赚钱拼的不是时间长短,是能不能把自己从“忙”里摘出来,找到那个“四两拨千斤”的点。 每天2小时,够他把核心环节抓牢;剩下的时间,交给规则和别人。一年200万,赚的不是拼命的钱,是“会偷懒”的钱——知道哪些事该干,哪些事该扔,哪些事能让别人替你干。 毕竟,电商的本质是卖货,不是卖时间。能躺着把钱赚了,谁愿意熬夜呢?
展开...
00后年轻人做TK跨境的现状。。 别以为上架就有单,商品卡流量早被大卖家分完了。找达人带货能爆单?实际流量高的达人根本不搭理新手店铺,而且跨境店的流量通常不如本土店,真要找建议自己先买个本土店配合。投流引流?没好内容,钱全白花。​ 就算把开店、物流、回款流程摸透,不懂短视頻和流量玩法,照样是行业里的炮灰。小白想在TikTok小店立足,得闯过供应链、资金、流量渠道三关。前两关不少人能过,流量渠道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TikTok小店有5条流量道:商品卡、投放、自卖短视頻、直播、达人。​ 商品卡流量看着容易获取,其实商家太多,流量不够分,美区小店的竞争有多激烈,看看就知道。​ 投放流量想靠GMVMax放量,得持续产出高质量短视頻素材。不懂短视頻内容,投放就是白烧钱。​ 自卖短视頻是做TikTok的基本功,可多数新人连爆款视頻都看不明、抄不像,原生感内容更是不懂。​ 直播对新人来说门槛太高,要调研目标人群、核心卖点,主播得有本土口语塑品能力、控场互动能力,找主播合作成本也高。​ 达人带货别想着抱大腿,靠谱的很少。tk店铺被封原因及解决方法,新人不会做短视頻就找达人,可好达人只带头部链接,新店难找到靠谱的。产品卖爆的完整流程,达人不会帮你做,除非你自己懂。​ 小白做TK跨境,别急着开店,先从选品、发视頻测试开始,不挂车,看自己能不能做好短视頻,行就继续,不行就止损,别成炮灰。
展开...
  • qw1.jpg
动态热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