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3599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亚马逊广告:自循环广告架构+广告复制矩阵 我昨天新开了几组广告,这ACOS真香啊~ 我习惯把广告架构搭建为引流,转化,闭环,回溯,捡漏这几个版块 引流:手动广泛或者词组去打大词、场景词;或者asin定投 转化:精准长尾词,自动广告 闭环:SB品牌投放,打自家ASIN形成流量闭环 回溯:SD浏览再定向 捡漏:海量长尾词或者竞品ASIN,用0.02+900%的bid+去捡漏 这样搭建的好处就是,整体结构稳定,分工明确 另外,可以看到,我的图中,自动广告也是跑出数据了的,这就好玩了 自动广告的矩阵玩法挺丰富的 比如我自动广告的紧密匹配、同类匹配、宽泛匹配、关联匹配都跑出了数据,那我就可以把这几个分别复制出去,采用不同的bid继续投放 类似 自动——紧密——0.5 自动——紧密——0.48 自动——紧密——0.46 自动——同类——0.5 自动——同类——0.48 自动——同类——0.46 自动——宽泛——0.5 自动——宽泛——0.48 自动——宽泛——0.46 自动——关联——0.5 自动——关联——0.48 自动——关联——0.46 这就得到了12组广告活动,还可以继续扩展,比如我这其中某一组自动广告的首页顶部表现不错,那我就可以继续复制出来一组,采用低基础竞价,给首页顶部位置加bid+,也形成瀑布流矩阵。 然后,表现不行的广告组,直接关掉就是 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要配合预算递增玩法,手动也好,erp自动也罢,广告活动多了,必须勤调预算,基础预算给低一点,然后根据跑出的数据来看,给表现好的广告活动加预算,让投产比最大化才是核心。第二天记得把基础预算复位。
展开...
  • qw1.jpg
爆单了,我激动的哭了 入行亚马逊的刚开始两年,我时常在深夜里盯着电脑屏幕发呆。后台订单数字像生了锈的钟摆,偶尔晃动两下又一直不动。当初凭着一腔热血扎进跨境电商,真正上手才发现自己连“选品”这两个字都没读懂一一跟着感觉选的情侣手机壳在欧美市场无人问津,精心设计的节日礼品套装淹没在同类产品海洋里,有个月甚至创下连续18天零订单的纪录。最焦虑的时候,我每天都盯着卖家页面刷新,仿佛多看几眼就能把订单数盯出来。 转机出现在偶然参加的行业分享会。当听到某位资深卖家提到“数据化选品”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莽撞。咬牙花半个月工资买了数据分析工具,开始研究每个品类的供需曲线。我开始学会在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之间寻找平衡点,就像在沙滩上筛选金沙,既要眼力也得耐心。 上个月发生的事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某天随手上传的宠物指甲修剪器,这个当初在选品会上被归为“凑数产品”的玩意,突然在周四凌晨开始爆单。看着后台订单数像老虎机中奖般疯狂跳动,我握着咖啡杯的手都在发抖。559这个数字在屏幕上定格时,工厂负责人的电话已经被我打爆三次。这个没有精美主图、没有早期评论人计划的产品,莫名其妙地踩中了某个流量风口,仓库里三个月的备货量两天就见底。 现在复盘这个爆款,反而觉得后怕。如果没有前两年在广告优化、物流管理上的积累,突如其来的流量很可能会演变成灾难。就像那次因为库存预警不及时,差点被亚马逊收取天价仓储费的经历,现在都让我养成了每小时查看库存数据的习惯。跨境电商这个战场,既需要猎人般的敏锐嗅觉,也得有农夫春种秋收的耐心。每次看到有新卖家在论坛里求“七天爆单秘诀”,我都想给他们看看自己那本记满失败案例的笔记本--那才是比爆单截图更真实的成长印记。
展开...
  • qw1.jpg
好多宝子问我,小白做亚马逊3个月能不能回本,今天就来唠唠 就说我那个朋友吧,前期花大量时间选品,选了一款宠物智能喂食器。精心优化Listing,图片精美,描述详细,关键词精准。广告投放上,先小额测试,找到精准关键词后加大投入。前两个月做得磕磕绊绊,销量起色慢,差点想放弃。第三个月我给他亮了“资源牌”:先是用工厂关系帮他补了一批定制款喂食器(带独家LOGO,避开同质化竞争),再通过物流资源把补货时效压缩到7天,赶上了宠物用品小旺季。加上之前省下来的成本和精准流量,第三个月不仅回本,还比预期多赚了2W+。 反观另一个新手,没资源没人带,选品拿的二手货源,物流找的散户价格高还耽误时效,3个月下来货压了一堆,别说回本,连平台月租都快交不起了。 ✅回本影响因素 选品:重中之重!选对品就成功了一半。如果选到市场需求大、竞争小、利润空间足的产品,回本速度肯定快。比如一些创意家居小物件,成本低,售价高,需求还不错,就很适合新手。但要是选了竞争激烈的红海产品,像热门3C产品,大佬云集,回本难度就直线上升。 运营能力:从店铺搭建、Listing优化到广告投放、客户服务,每一环都考验运营能力。会优化关键词,让产品在搜索结果中更靠前,合理投放广告,精准吸引目标客户,及时回复客户消息,提高客户满意度,这些都能促进订单转化,加快回本进程。 资金投入:前期投入包括产品采购、物流、平台月租、广告等费用。如果资金有限,采购量少,可能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也难以支撑大规模广告投放获取流量,回本就慢。但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要合理规划。 市场环境:像淡旺季、政策变动、汇率波动等。旺季需求旺盛,订单多;淡季则相反。政策变动可能影响运营成本和销售规则,汇率波动会影响利润。 ✅给小白的建议 选品多花时间,利用选品工具,分析市场数据,挖掘潜力产品。 系统学习运营知识,亚马逊卖家大学、相关书籍、线上课程都很不错。 合理规划资金,做好预算,控制成本。 关注市场动态,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多混资源圈,同行的经验、渠道分享,比自己闷头研究有用100倍。 总的来说,小白做亚马逊3个月回本不是没可能,但难度不小,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若有靠谱资源加持,难度直接降一半!
展开...
  • qw1.jpg
做亚马逊几年,我发现想爆单,就得摸透美国人的购物心理。 他们的消费逻辑,说起来有点“反骨”。比如同类型产品,一个站内标9.99美金打广告,一个站外标19.99美金再打五折,最终价也是9.99美金——但后者往往出单更猛。原因很简单:美国人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 还有个经多次验证的现象:促销期间,直接降价的卖家,销量往往比只设优惠券的更高。 其实想通了也不复杂,核心就俩词:占便宜、不吃亏。同款产品,站内9.99美金可能卖不动,换个玩法,站外标高价再“骨折”,反而能爆单。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限时捡漏”,用低价买到了原价更高、品质更好的东西,销量自然翻番。甚至有人会在评论区炫耀:“这是我在站外薅的羊毛,太值了!”(当然,卖家不会赔本,这只是生意策略)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美国人嘴上抵制“中国制造”,但只要包装或文案里加句“德国技术”“日本设计”,立马觉得高端,哪怕贵50%也抢着买,销量噌噌涨。 做了这么久亚马逊,我总结出几个关键真相: 好东西别卖太便宜。就像我做过的护肤品,19.99美金没人问,39.99美金打八折反而出单更好。 产品标签、品牌故事、图片设计,必须贴合当地人审美——美国人就喜欢简单高级的风格。 适当溢价,不是欺骗,而是传递品质感和信任感的策略。 记住:美国人不在乎绝对价格,在乎的是“他们认为的值得”。
展开...
  • qw1.jpg
辞职后一头扎进亚马逊创业,目前算下来投入已经过万了。第一批货刚送到FBA仓库,正等着上架,大概一周后就能正式开售。今天特意理了理新店铺的开销,除了表格里记的这些,还留了2000块当产品上架后的推广和广告费,心里也算有个底。 一开始打算稳扎稳打,就先做一款产品。跟工厂订了240件,刚好装成五个箱子,这样运费能省不少。第二款产品还在筹备中,打算等第一款开始回款了再上,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作为新手,整理了些初期花费的小细节,或许能给同样起步的朋友参考: • 营业执照是在西安找代办弄的,900块包了执照、挂靠地址和记账申报,性价比挺高。 • 服务器选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都行,第一次买一年才100块左右;紫鸟浏览器稍贵,68块一个月,看个人需求选就好。 • 店铺注册建议自己来,代注册纯属花冤枉钱,我还特意整理了份注册流程备用。 • 平台月租是固定的39.99美金,没有押金或保证金,这点要记牢,别被忽悠了。 • 初期不用急着注册商标,用白名单过渡就行,能省一大笔。TM标市场价3000块,作用不大,等产品稳定了,直接入手个好点的R标,大概8000到10000块。 • 产品采购得根据自己情况选,建议控制在5000到10000块之间,别一开始就碰高成本的,一款做稳了再考虑下一款。 • 物流选普船就好,价格更实惠。 • 美工图可以在某宝找,300块一套还能做A+,挺划算的。 硬件方面,有台电脑就够了。像打印机、封口器、透明胶带这些都不用准备,直接交给物流处理,省时又省力。单干的开销大概就是这些,大家看看还有什么漏掉的,欢迎帮忙补充呀~
展开...
  • qw1.jpg
很多人都会认为大词只要能推到首页,单量就一定能起来,其实未必! 单量等于曝光乘以点击率乘以转化率,最终你能拿到的单量,首先要看你能拿到多少有效的曝光? 而首页是有明显的生态位区分的,一页一共有48个展示位,你的自然位排在第一位和第48位,最终能拿到的有效曝光是相差非常大的。 以cat toys这个词为例,我们用工具搜索,找到目标建议排位这一列,上面的数字87代表90%的买家会在前87个产品中完成点击查看,如果想在这个词下方有一定的曝光,你不推到前87名几乎是不可能的。 下面的数字20代表50%的买家会在前20个产品中完成点击查看。说白了,想要拿到足够多的曝光,必须要把这个词打到前20名,光推到首页是不够看的。因此你就不应该把首页当作目标,而是应该以这两个指标作为参照物。 另外不同的产品类型,市场体量不一样,竞争度也是不一样的,对关键词的排位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有了足够有效曝光后,接着还需要考量链接承载流量的能力。如果链接质量,跟你前后左右的竞争对手相比,完全干不过别人,只是硬着头皮把词怼到了首页。 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低点击率和低转化,虽然曝光确实起来了,最后单量一样还是起不来。一旦你的量稳不住,要不了多久排名就会下滑,分分钟被打回原形。 所以要想起量,链接质量是核心,做到极致后,再去找到适合的参考排名区域,努力推排名拿到更多有效曝光。
展开...
  • qw2.jpg
  • qw1.jpg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