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3599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最近有个朋友看到他以前的同事转行做了跨境电商后月入十万左右,他也想转行,想选的平台是亚马逊。由于他没人带也没从事过这行,算是从零开始,现在小心翼翼地在了解和摸索中。 我通过另一个在广州电商公司工作的朋友了解到的亚马逊的情况是这样的。 这几年亚马逊市场依然是具有增长潜力,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在2023年已达到1.83万亿元,增长20%。 但同时,亚马逊面临来自Temu、SHEIN、TikTok Shop等新兴平台的竞争,流量争夺加剧导致卖家利润空间收窄。 亚马逊的优势是,作为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完善的物流体系(FBA),为卖家提供了触达全球消费者的便利渠道。 数据显示,中国卖家在亚马逊上的表现持续增长,过去两年销售额超1000万美金的中国卖家数量增长了近60%。这说明平台仍有很大潜力。 但挑战也不容忽视,最主要的是成本上升的问题,包括广告费用(CPC)上涨、佣金提高、物流和人力成本增加等。 根据一些数据,FBA费用年均涨幅达5%-8%,广告CPC成本同比上升15%。同时,亚马逊平台的规则趋严,对产品质量、品牌注册、合规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真的要决定干,对于新手卖家,需要准备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双币信用卡等材料;还有建议是新手从北美站开始;发货方式推荐FBA(亚马逊物流)虽然费用较高但省心;选品方面建议选择轻小、不易损坏、利润较高的产品。 同时,还建议新入局者优先选择细分品类,初期投入控制在15万以内。 从风险角度看,亚马逊店铺入门门槛较高,表现在注册困难、对产品要求高、需要英语能力、封店风险以及需要不断学习平台规则的变化。 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你们觉得现在跨境电商还香吗?
展开...
  • qw1.jpg
失业后,在亚马逊找到新的人生目标 说真的,从公司出来那天,我反倒松了口气。不再为月底的KPI熬夜,不用应付办公室里绕来绕去的人际关系,更不用看着工资条上的数字,算着什么时候能攒够首付。 以前总觉得朝九晚五是安稳,可真到了35岁那道坎,才发现所谓的安稳,不过是给别人的梦想添砖加瓦。我做了十二年的运营,每天盯着后台数据,优化着别人的店铺,转头想想,自己的日子却没什么起色。 失业后没急着投简历,倒是把攒了几年的想法翻了出来——做亚马逊跨境电商。一台旧笔记本,一个二手货架,从选品到打包发货全自己来,第一天连英文物流单都填不利索。 有人说这行早饱和了,可我总觉得,再挤的赛道,也有空隙留给肯琢磨的人。盯着国外的节日找灵感,看小众论坛里的讨论挖需求,凌晨爬起来跟海外客户聊售后,慢慢也就摸出了门道。现在一个人管着两个店铺,忙起来连饭都忘了吃,但看着后台的订单提醒,比以前拿年终奖还踏实。 上个月算下来,除去货代、仓储和平台费用,到手两万出头。给女儿交了兴趣班的钱,给爸妈换了台新空调,剩下的存进卡里,看着数字一点点涨,心里比什么都稳。 确实不容易,选品错了压一堆货,遇到恶意差评能愁得睡不着,有时打包到半夜,腰都直不起来。但比起在职场里看脸色、被PUA,这点累算什么?至少赚多赚少全凭自己,不用看谁的脸色,不用猜谁的心思。 现在每天睁开眼,想的是今天要优化哪个Listing,哪个产品该补货了,虽然也有焦虑,但更多是为自己打拼的劲儿。人生哪有什么固定路线,与其在别人画的圈里打转,不如自己趟出条路来。反正都是过日子,为自己忙活,再累也心甘
展开...
  • qw1.jpg
毕业后一头扎进亚马逊的坑里,摸爬滚打到现在7年多了,从踩雷无数到现在闭着眼都能预判爆单趋势~这次新开的工具类店铺直接单日冲上100dan,虽然早有预感,但看到数据的瞬间还是忍不住尖叫! 总有人问我爆单秘诀,其实核心就藏在「选品」二字里!这些年我总结出一套超实用的选品SOP,手把手教你们怎么精准狙击蓝海市场👇 选品七步绝杀技 数据侦查兵:用工具扒透类目数据,不光要看销量趋势,更要盯紧「增长曲线」和「竞争密度」,专挑那些销量涨、卖家少的潜力股! 用户读心术:把自己当成目标客户,刷遍海外论坛、社媒评论,连差评都要掰开揉碎研究!比如欧美用户超在意的「尺寸适配性」,就是我从千条差评里挖出来的选品灵感 产品体检表:重量超1kg的直接pass!运输成本高到离谱!还要警惕季节性产品,囤货压仓血亏的痛我不想再经历 竞品放大镜:把TOP30竞品的Listing、QA、评论全扒一遍!找到他们的致命弱点,比如同类工具续航只有4小时,我直接把产品做到8小时,瞬间脱颖而出 利润计算器:别光看毛利率!把头程运费、FBA费用、广告成本全算进去,低于25%利润率的品根本不碰 质量守门员:样品至少要测3轮!我之前吃过质量亏,退货率飙升到20%,现在直接要求供应商提供SGS认证 合规保险箱:欧美站点的认证千万不能少!工具类产品一定要过CE、UL认证,不然分分钟被下架 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经验!如果你也想做亚马逊,却卡在选品第一步,欢迎来讨论!
展开...
  • qw1.jpg
有一说一,亚马逊的合规审核比想象中难搞多了。我之前上架一款小型电子产品,本以为找第三方出个CE证书就能过,结果后台直接提示:技术文件不完整,认证失败。 当时真的一脸懵,问了客服只回了个官方链接,点进去全是术语。后来翻了半个外网,才知道亚马逊现在对CE自我声明类产品审核越来越严,不止要有DoC(符合性声明),技术文件(Technical File)也必须到位。 我那次就是因为只提供了报告,没有提交完整的技术文件内容,导致被拒。 我后来重做了整套技术文件,主要包含这几个核心部分👇: 1. 产品描述 + 结构图纸 包括功能介绍、组成部件、材料信息等,图纸最好有爆炸图形式,方便解释电路和结构逻辑。 2. 风险评估报告(Risk Assessment) 这块最麻烦,要从使用者角度写出可能遇到的风险点(比如短路、触电、误操作等),并一一标注产品是怎么规避这些风险的,比如电压控制、电池隔离、塑料防火等级等。 3. 测试报告(Test Report) 这部分不是难点,但注意报告里的产品型号必须和实际申报一致,别被实验室偷懒用错模板坑了。 4. 符合性声明(DoC) 模板网上很多,但我发现不少人连产品图片、欧代地址都没写清楚就直接上传,被拒也正常。 5. 用户手册 + 安全须知 建议自己做一版简洁图文版,配上常见QA和保养建议,也可以体现你对产品使用场景的熟悉。 做完这套文件后我重新上传,三天后顺利通过。说实话这不是一次性搞定的事,而是慢慢踩坑摸索来的。 这事也让我意识到:合规不是交差,而是产品本身的一部分。尤其做欧洲站的,CE、RoHS、REACH基本是入场券,不认真准备真的容易被砍listing。 顺便提一句,如果你也在多账号跑站点,跨境卫士这类工具可以防止账号间IP关联,很多人用它来做账号隔离,挺省心的。 你有没有被合规搞崩过?评论区一起交流下经验,互相支个招。毕竟合规这块不踩雷就是赢。
展开...
  • qw1.jpg
跨境电商的税务规则无论平台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服务中国卖家或者和中国用户就要申报 1. 境内平台(如淘宝、京东):由持有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的企业报送。 2. 境外平台在华有运营主体(如Temu、TikTok Shop、亚马逊): 3. 境外平台无境内实体(如日本乐天、德国OTTO): 需指定中国代理人报送,或由在华招商团队所属公司负责。覆盖所有主流平台:亚马逊、eBay、TikTok Shop、速卖通、Shein等无一例外平台需报送数据1.身份信息企业名称/个人姓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号、店铺ID、联系方式2.收入信息(按季度报送)销售总额(未扣除平台佣金)、退款金额、净收入、订单量、支付给平台的服务费。关键细节:虚拟货币收入需按平台规则折算为人民币上报!关键时间节点2025年7月1日-30日:平台完成自身基本信息备案(域名、许可证号等)2025年10月1日-31日:平台首次报送卖家2025年第三季度(7-9月)身份及收入数据。 此后每季度:次月内报送上季度数据(如2026年1月报2025年Q4数据) 1. 收入全透明,避税路径被封死 平台报送的“毛流水数据”将与卖家自行申报的税务数据交叉比对,差异过大将触发补税+滞纳金+罚款。 2.平台清理“不合规卖家”降低自身风险,平台可能冻结或清退“无税号”“流水异常”的账户,中小卖家首当其冲。 3. 历史收入面临追溯风险税务机关可能通过平台数据回查既往未申报收入,私户收款、拆分订单等操作无所遁形违规后果:最高罚50万+停业整顿!平台责任:瞒报/拒报数据,罚款2万-50万元,情节严重者停业整顿卖家责任:若隐匿收入被稽查,补缴税款+滞纳金政策原文: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5号
展开...
  • qw1.jpg
谁懂啊!从那家破跨境电商小公司跑路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后背都能长出翅膀来——不是累的,是解脱的!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一家卖项链手链的破小公司,能把一个运营逼到自己提离职,不是口语上逼迫,而是从平时做事或者各种行为上。我在招聘软件上问公司有多少人,他说十个人左右,面试的时候进去我都傻眼了,这不就两人吗!还是两夫妻,另外还有仓库打包的几个阿姨,可以不计入了……好好好,我刚毕业,可以接受的吧。老板笑眯眯地说“咱们公司虽然人少,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都是运营过来人,我们会的知识都会教给你们的”,现在想想,这哪是学东西,这简直就是典型的压榨应届生啊! 一开始我以为自己是个正儿八经的shopee运营,每天研究研究关键词,调调广告出价,挺好的。结果上了一个周后,老板说:“××,我们还有其他平台的小店铺,你顺便管理吧,还有××新拍的产品图片,也是你们俩一起负责修的,以后都是你们负责”我那会寻思着多学点等下练练手也好,就应下了。现在觉得自己真的很蠢!!!不单是运营,还是美工(全公司的)、客服,还是三个平台的。牛马都没那么多活…… 最离谱的是首饰这类目,看着轻巧,事比牛毛还多,一张图修这修那的,不是斑驳就是光泽度不够。经常有客户半夜发来消息:“我买的手链怎么戴了一天就掉色,是不是假货?”我还得赔着笑脸解释“你好,首先非常抱歉给你带来不好的体验,这是镀金工艺,避免接触汗水哦”。 平时大促前,每天盯着广告预算和折扣券,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叮咚叮咚响,早上打开电脑五六百条信息,当然这是我成功做起来的店铺,信息才多。有时回复到忘记下班时间,忘记点外卖… 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提了离职,老板还假惺惺地问:“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但是做这一行就是这样的呀,我也不挽留你了,希望你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心里冷笑:你们夫妻两在公司时不时就当众吵架,店铺一出什么问题就吵起来,是个人都受不了吧。
展开...
  • qw1.jpg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