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3599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今天聊聊执行力,我跟很多运营都聊过,他们对执行力的认知是:我只要把领导或者老板交代我的事情干完就行了,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这就叫执行力强。其他需要额外动脑的部分,一概与我无关,那是领导或者老板应该考虑的事情。 而真正执行力强的人是怎么做事的呢?他们会对任务进行细致的拆解和分析,每一步该怎么干?有哪些问题点?根据这些问题点再去主动思考:到底怎么干才能干得更好?才能拿到结果?需要哪些支持?需要哪些资源?最后反馈出来的是完整的解决方案以及参考建议。甚至会对结果负责到底,直到完成最终的目标。 这两种人摆在你的面前,你会更欣赏哪一种呢?毫无疑问是后者,而且随着时间拉长,两种思维方式造就的能力差异会越来越大。“做完” 跟 “做好”,看似就一个字的差别,但是背后的思维方式跟做事逻辑,相差是巨大的。 拿我自己举例,我刚入行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白。即使在我啥都不懂的情况下,每当团队遇到困难,我都会主动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老板,我会怎么办?时间一长,对我的决策力和判断力,提升是很明显的。 所以那些自以为自己执行力很强的运营们,是时候该醒醒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以结果导向,为结果负责。我敢保证,如果你能以这样的态度去做事和思考,不出两三年,绝对能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运营。你觉得呢?同意的点赞!
展开...
当下的这种环境,创业者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能量场。 不要轻易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社交和饭局上。这种局参加多了,对能量的消耗会很大。你以为你在向上社交、结交人脉,其实只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一直以来,我从来不相信所谓的“贵人”,你想向上社交,难道别人不想吗?别人凭什么跟比自己混的差的人玩儿?说到底还是得向内求,你最大的贵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要有意识的主动去屏蔽一些信息,那些看了会让你持续焦虑的信息、那些持续给你带来消耗的人或事,都得远离。集中所有注意力,专心搞钱。 拿我自己来说,我现在的时间,基本上花在了工作、学习、锻炼和陪娃上(PS:最近爱上了打羽毛球)其他无意义的饭局能推的基本全都推了,保护好自己的能量场。 尤其是对于创业者,这种高压群体来说,只有你自己心情舒畅、精力充沛了,才能迸发出创造力。我自己的一些好的idea,基本都是在状态好的时候,突然从脑袋里蹦出来的。 如果你一直是在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工作,你觉得你能把事情做好吗?你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吗?长此以往,不光事情做不好,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人到了一定年纪,要学会往回收,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才能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同意的点赞!
展开...
没有3000万千万别碰跨境电商!这话不是吓唬人,是真有泪水教训摆在眼前。 杭州有个供应商老王,淘宝上赚了500多万存款,两辆车,两套房,全部抵押砸进跨境电商,脑子里想的都是亚马逊上货卖爆全球的画面。结果呢?从去年开年折腾到现在,愣是没听个响,仓库里货堆得跟小山似的,压得他喘不过气。后院还起了火,媳妇跟他闹离婚,孩子也被送回老家跟爷爷奶奶读书,生活一地鸡毛。这事让我唏嘘好几天,跨境电商真不是随便谁都能玩得转的,得掂量掂量自己口袋里的钱和脑子里的招。 先说现金流,3000万不是随便喊的数字,是实打实的门槛。为啥?跨境电商不是开个淘宝店,拍几张图就能卖货。得租海外仓,备货得提前两三个月,货船在海上飘着的时候,你的钱就得先垫进去。亚马逊FBA(亚马逊物流)动不动就要你囤几千件货,少了一件平台就给你差评,流量直接被掐。算一笔账,假设你卖个小家电,单品成本100块,备货5000件,光进货就50万。加上运费、仓储费、广告费,100万起步都不够看。网上查了下,2024年亚马逊全球开店的卖家,平均前期投入得200万到500万人民币,这还是小打小闹的规模。要是想做自有品牌,搞点差异化,研发、模具、认证,哪样不要钱?随便一个CE认证(欧盟强制性认证),小家电类得花个10万到20万。没个3000万现金流,你连第一波货都铺不下去。 再说货源。老王就是没自有货源,靠从义乌批发市场拿货,贴个牌就想当品牌卖。结果呢?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亚马逊上同款产品一搜,几十个卖家杀到成本价以下,谁敢不跟?自有货源的还能省点成本,利润空间大点,1500万兴许能撑一撑。没货源的,进货价被供货商卡得死死的,利润薄得像刀片,一单赚10块都算高。2025年跨境学买卖告里说,70%的卖家因为供应链问题血亏,库存积压、断货、物流延误,哪个都能要你的命。老王就是典型,货没卖出去,仓库租金照交,现金流断了,房子车子全搭进去。 时代也变了。七八十年代,胆子大点,敢跑单帮的都能发财。现在跨境电商是红海,亚马逊、Shopify、Temu,哪个平台不是挤满了人?2024年亚马逊全球卖家数量突破700万,竞争白热化。中国卖家占比超40%,光广东深圳就有几十万家企业在抢这块蛋糕。你没点硬实力,凭啥出头?老王当初听人吹亚马逊一天能赚几万美金,脑子一热就all in,压根没算过账。结果货没卖出去,广告费哗哗烧,平台还三天两头改规则,封号、限流、涨佣金,搞得他晕头转向。 还有个事儿得提,跨境电商不光是钱的事儿,心态也得够硬。老王这人吧,平时淘宝店干得顺风顺水,以为自己换个赛道也能行。谁知道跨境电商是另一个世界,语言、文化、政策,哪样不踩坑?比如美国站,客户退货率高得离谱,2024年亚马逊美国站退货率平均15%,有的品类像服装能到30%。你得提前算好这笔账,不然一退货,运费都得你自己掏,利润全吐回去。欧洲站更别提,VAT(增值税)交得人想哭,注册个税号得几万块,找个税务代理一年又是十几万。心态差的,干半年就得崩溃。 老王的故事不是个例。网上搜了搜,X上好多帖子都在吐槽跨境电商的坑。有人说投了200万,半年没回本,货压在仓库发霉;还有人说刚熟悉平台规则,账号就被封了,申诉一个月没结果。2025年初,亚马逊还爆出过一波大规模封号,理由是违规S单,好多卖家连申诉机会都没,直接血本无归。这些教训告诉我们,跨境电商不是光有钱就行,还得有团队、经验、供应链,缺一不可。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机会。深圳那边有些大卖家,年销售额上亿,他们咋做到的?一是现金流雄厚,动辄几千万砸进去,铺货、打广告、优化listing,硬生生把流量抢过来。二是有自己的工厂,供应链稳得像铁板一块,成本压得低,利润空间大。三是团队专业,分工细到极致,有人专门研究亚马逊算法,有人盯着物流,有人搞客服,连退货都优化到极致。普通人想学?难。没那资源,硬上就是送钱。 写到这儿,我真觉得跨境电商这行水太深。不是说完全不能碰,但得量力而行。没个3000万现金流,货源不稳的,最好别瞎折腾。想试水的,建议从小做起,投个几十万试试市场,别一上来就all in。老王的故事就是个警钟,钱没了还能再赚,家散了孩子送回老家,那种心酸谁受得了? 你们咋看? 有没有做过跨境电商的,踩过啥坑?来聊聊呗!
展开...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