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出海圈

创建于 2023-5-24 积分: 3730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展开...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第一批tiktok商家已经感觉不对劲了。上个月和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吃饭,她突然放下筷子说:“我们团队准备撤出TikTok了。”我吓了一跳,要知道她去年才All in这个平台,办公室从3个人扩到30人,天天朋友圈晒爆单截图。结果她给我看了后台数据:最近三个月流量直接腰斩,转化率跌到不足1%。 后来凑了个局,跟五六个做TikTok Shop的老板聊天,才发现这不是个例。有个深圳卖家指着电脑屏幕叹气,说6月平台偷偷改了流量规则后,他投50万广告费推一款美妆蛋,同款商品在英国本土店的转化率是他的3倍,“钱花出去像泼进水里,连个响都听不见”。另一个做服饰的杭州姑娘更无奈,她仓库里堆着500件夏季连衣裙,走TikTok官方物流发英国,等货到了当地,秋装都上架了,退货率飙到40%,“现在看到‘Fulfilled by TikTok’这行字就头疼”。 这些坑踩得人措手不及,背后藏着平台快速扩张的狼狈。有人翻出6月的更新日志,发现平台突然把70%的自然流量分给了本土注册店铺,跨境卖家哪怕砸钱投流,也挤不进核心推荐池。这背后是TikTok急于在欧美市场跟亚马逊、Shein抢地盘,想靠本土商家撑起本地化服务,但步子迈得太急,规则改得比翻书还快。 更让人窝火的是违规罚单,简直像开盲盒。有个卖小家电的老板,商品标题写了“best quality”,第二天就收到邮件说“夸大宣传”,冻结了账户里8万美金;还有人直播间放了首没版权的背景音乐,一场直播赚的2万美金全被扣光。最气人的是申诉,发十封邮件过去,回来的全是“请等待进一步通知”的模板回复,有人等了三个月,账户还冻着。这哪是做生意,简直像在跟看不见的裁判猜拳。 跟卖的乱象更让人心寒。有个团队花两个月测出一款爆款手机壳,第二天就被二十多个店铺盗图,价格压到成本价的一半,“点进去一看,好多是平台白名单商家,投诉了也没用”。有老板被逼得每天雇人爬数据,发现跟卖店后就举报,最多一天举报20次,“但人家删了又上,跟打地鼠似的”。 7月有份内部文件在卖家群里传疯了,说TikTok要学亚马逊搞“品牌备案”,没备案的店铺要被限流。可备案标准、要花多少钱、审核要多久,全都没说法。有个囤了200万货的老板拍着桌子骂:“这不是逼人赌命吗?货卖不出去,租金工资照样要付。” 现在还在坚持的卖家,日子过得像走钢丝。有人把一半库存搬到英国本土仓,物流成本涨了30%,但至少能保证时效;有人把直播间改成录播,躲过实时审核的雷区,流量却掉了一半;还有人干脆跟本土公司合伙,用当地人的身份开店,“等于重新创业,之前的积累全白费”。 说到底,TikTok不是不能赚钱,只是玩法早变了。去年是闭眼投流都能爆单,现在得有本土资源、独家供应链,还得每月砸20万测品试错,不然就是给平台填坑。那些招商经理画的饼,听听就行,当真你就输了。
展开...
MINI 2025-8-13+ 关注
入局跨境电商两年的感受! 跨境电商入局两个月说点感受 从刚实习头脑一热决定做跨境开始,元旦后申请执照,开始上品,到现在陆陆续续快两年了,来唠叨一下感想吧。 我申请了东南亚的执照,但是前期只做了菲律宾,如果这周出单情况比较稳定,就打算马上把越南的保证金交了。 我就是那个被所谓“年入百万的跨境电商”冲昏了头脑的普通人,没有电商经验,没有资源,啥都不懂,真的开始做了才发现没那么容易。 跨境电商还有市场吗?答案确实是肯定的,但肯定不是你下班花两三个小时就能实现所谓自由的,他还是要投入很多精力去研究的 需不需要找陪跑?我目前还没有花学费,大部分的基础入门资料在tk官方卖家学堂都是免费的,如果仔仔细细看完入门是足够的。另外就是咱们上那么多热心的xdjm,大家都去看看别人的经验也是有用的。 ps.我遇到过一些很“真实”的姐妹来+我,跟我分享自己做得多好多好,每天和我聊天家长里短的,然后推荐她们所谓的陪跑,后来发现其实就是“托儿”,大家自己分辨哦 从我开店到现在其实也踩了些小坑,比如上架效率比较慢,不会设置价格等等,现在只出了几单,但应该也不是亏的,哈哈哈 做电商以后会真的很容易焦虑,曝光,浏览,订单,我这种数据控很容易一直刷新刷新刷新,大家一定要想好再入局,更不要辞职来入局~
展开...
  • qw1.jpg
第一批tiktok商家已经感觉不对劲了。。。 上个月和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吃饭,她突然放下筷子说:“我们团队准备撤出TikTok了。”我吓了一跳,要知道她去年才All in这个平台,办公室从3个人扩到30人,天天朋友圈晒爆单截图。结果她给我看了后台数据:最近三个月流量直接腰斩,转化率跌到不足1%。 后来和几个做TikTok Shop的同行聊,发现这不是个例。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现在都在偷偷转型,因为平台政策变得太快了。说几个最近踩坑的真相: 1️⃣ 流量分配机制暗改 6月更新后,平台把自然流量大量倾斜给“本土店”(比如英国公司注册的店铺),跨境卖家哪怕投广告,ROI也拼不过本地商家。有个深圳卖家砸了50万广告费测试,同款商品本土店转化率比他高3倍。 2️⃣ 罚单来得莫名其妙 现在违规扣分像开盲盒。有人因为商品标题写了“best quality”被判定夸大宣传,直接冻结资金;还有直播间背景音乐没版权,一场卖货赚的2万美金全被扣光。最坑的是申诉通道形同虚设,官方邮件回复永远模板化。 3️⃣ 物流成本藏雷 平台强制使用TikTok物流(Fulfilled by TikTok)的类目变多了,但实际时效比独立站慢2-3周。有个杭州卖家卖了500单夏季连衣裙,等货到英国都快换季了,退货率冲到40%。 4️⃣ 跟卖狗杀疯了 现在同行恶意跟卖完全管不住。有人辛苦测出的爆款,第二天就有几十个店铺盗图降价,甚至用AI生成假销量数据。更绝的是这些跟卖店很多是平台自己的“白名单”商家。 5️⃣ 新政策像悬着的刀 7月流出的内部文件显示,TikTok可能要学亚马逊搞“品牌备案”,没备案的店铺会被限流。但具体标准、费用、审核时间全都没公布,现在囤货就像赌命。 说实话,TikTok还是能赚钱,但玩法已经变成“高成本赌博”。我认识的幸存者都在做三件事: • 把50%库存转到本土仓(虽然成本涨了30%) • 直播间改录播规避实时审核(但流量会降) • 用第三方工具爬跟卖店铺数据,每天举报20次 最后说句扎心的:现在入局的小白,大概率是给平台填坑的。除非你能搞定本土资源/有独家供应链/舍得每月烧20万测品,否则别听招商经理画大饼了。
展开...
  • qw1.jpg
下一个机遇就是,在江西做跨境! 刚从南昌出差回来,朋友硬拉着我参观了一个跨境电商产业园,那场面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园区里全是朝气蓬勃的95后,人均3台手机,电脑屏幕上清一色英文界面。一打听才知道,大家都在通过TikTok带货。有个98年的小伙,上个月刚提了辆保时捷,看得我当场就心动了。回来后我研究了一周,发现江西做TK跨境真是天时地利。 先说物流,南昌国际陆港和赣欧班列可不是吃素的。朋友给我看了物流账单,发往欧洲的运费比广州便宜25%,连厦门都要让三分。再说供应链,江西各地都是宝藏。景德镇的陶瓷、赣南的脐橙、鹰潭的铜工艺品,都是海外市场的香饽饽。有个姑娘在TikTok上卖婺源油纸伞,老外抢着下单都要排队预约。 最让我惊喜的是人才优势。在上海招个双语运营,月薪没有1万下不来,而在南昌,同等水平6000元还能精挑细选。园区里连保安大叔都能用英语说;delivery time;。当地政策更是给力,赣江新区给跨境电商提供办公补贴,南昌综保区免费教直播话术。认识的几个老板,早上在滕王阁边吃拌粉,晚上盯着纽约时区数美金。 现在入场正是黄金时期。TikTok小店刚开放全球市场,老外们还处在;看到江西特色商品就疯狂;的阶段。上周我亲眼见到有人把淘宝30元的青花瓷挂件卖到39.9美元,评论区全是;Amazing Chinese art&。 不过有些坑得注意。工艺品出口要谨慎,景德镇海关查验比浦东还严。文化类产品要当心,有个卖风水罗盘的被投诉到下架。时差也是挑战,我试过凌晨四点回复;when will it arrive。 准备下个月去赣江新区租个办公室,有没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在江西的跨境电商蓝海里,闯出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
展开...
  • qw1.jpg
JOYZD 2025-7-29+ 关注
现在是女生转行做跨境的黄金时机。 现在已经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成功每月赚取2万元,并且已经从事这一行业两年了,从最初的迷茫和无助的新手,我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蜕变。 为什么我会选择做跨境电商呢? 1. 国内的电商市场已经相当饱和,并不适合我这种电商小白,但跨境电商市场却完全不同,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 虽然做跨境电商的门槛并不高,但可以利用翻译软件来弥补语言方面的不足,同时由于跨境电商的启动成本较低,可以小规模起步,从而大大降低了风险。 3. 此外,跨境电商还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这降低了做跨境电商的难度和风险。 为什么说现在是做跨境电子商务的最佳时机? 1. 根据相关行业报告数据,202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达到了1.22万亿元,这说明做跨境电商的潜力是巨大的。 2.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倾向于线上,全球的消费行为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跨境电商正好能够满足这一点。 3. 不仅国内在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各个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提供扶持等,这些都证实了跨境电商是创业的新风口。 那么,做跨境电商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1. 做跨境电商就意味着要与国内不同,因此不能用国内的标准来衡量跨境电商,而是要提前了解你选择的市场的文化、消费偏好、禁忌和宗教信仰。 2. 在注册跨境电商平台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平台的运营规则、收费标准和物流要求,以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受到平台的处罚。 3. 做跨境电商必须严格遵守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严重的甚至可能上升到国际问题,还有就是售后服务一定要做好!!!
展开...
TK爆了18OO单后,反噬来了 前阵子靠着达人带货,小店算是爆了——7天硬卖了18OO单。本来正乐呢,结果一堆破事儿紧跟着来了,真是又喜又愁。 最头大的是退货。十单里有三单要退,全是因为物流瞎搞。USPS那边显示“已送达”,可老外非说没收到,上来就喊着要退款。这事儿搁平时还好,单量一上来,一天能碰见十几个,头都大了。 你说我能咋办?跟物流掰扯,人家就一句“系统显示送到了”;向平台喊冤,平台胳膊肘总往外拐,毕竟得护着买家。到最后,钱退了,货也可能没了,全是我自己扛损失。其实我也想过优化流程,可USPS这公共物流,丢件、送错地方是常事儿,我一个小卖家哪管得了?估计不少做TikTok的都遇过这坑,天天被物流坑,店铺信誉都跟着掉。 更糟的是差评。爆🥚后好评是有,但连着来了三个一星差评,平台直接给我限卖一天。结果呢?流量直接掉成狗,之前好不容易攒的热度全没了。 说真的,我比窦娥还冤。这仨差评里,俩都是因为物流没送到,老外急了就骂我是pian子 说我压根没发货。天地良心,我每天盯着发货,快递单堆得比我高,结果背这黑锅。平台不管这些,只看差评率,一高就掐流量,你说气人不? 不过吐槽归吐槽,我还是回头复盘,爆dan不是运气,选品、找达人合作、控直播节奏,这些环节确实有门道。但真爆了🥚才是考验的开始——物流能不能扛住、售后能不能跟上,比卖货本身还重要。 现在算是想明白了,做TikTok小店,别光盼着爆dan,得先琢磨明白:爆🥚之后,能扛得住后面那些糟心事儿吗?
展开...
  • qw1.jpg
现在的人都想搞钱。打开手机,全是风口神话。今天这个跨境电商月入十万,明天那个外贸新平台躺赚百万。可真上手试的,十个里九个亏。要么压货压到哭,要么投流投到账户空,最后骂一句水太深,退出去继续刷手机等下一个风口。 我前同事不一样。他做外贸五年,从一个人扛包裹到年入百万,昨天坐在我对面,说透了快速攒第一桶金的核心。听完我后背直冒汗——原来我们一直搞错了方向。 很多人觉得搞钱靠风口。哪个平台火就扎进去,亚马逊热做亚马逊,TikTok火做TikTok。平台规则变了,就慌得像没头苍蝇。这不是搞钱,是给平台打工。风口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的。他刚做外贸时,亚马逊已经卷成红海,他没跟风做3C产品,反而盯着欧美家庭的宠物殡葬需求。一个小小的宠物骨灰盒,定制刻字,利润比手机壳高五倍。风口再变,人总要死,宠物也总要体面离开,这需求变不了。 有人觉得搞钱靠资本。总说自己没本钱,等攒够十万再开始。他启动资金就八千。进了两百个手工布艺收纳袋,从阿里巴巴找的小厂,成本12块,挂独立站卖39美金。第一批货发出去,他没赚差价,全用来换客户邮箱。客户收到货,他发手写信感谢,附上网页折扣码。三个月后,这两百个客户带来了八百个复购和转介绍。本钱小不是问题,怕的是总想一口吃成胖子,忘了小钱能滚成大钱。 更蠢的是信运气。总说谁谁谁运气好,撞上了好产品。他告诉我,他做的第一个爆款,是蹲了三个月论坛蹲出来的。欧美妈妈论坛里,总有人抱怨婴儿背带太硬,夏天用孩子起疹子。他找工厂改了面料,加了透气孔,成本只多3块,售价却能提20%。上架第一个月就卖断货。哪有什么运气?不过是有人愿意把别人刷短视频的时间,用来翻外文评论、记客户吐槽罢了。 想快速攒第一桶金,就别想复杂了。 选品别贪大。外贸也好,电商也罢,盯着那些大卖家看不上的缝隙。大卖家做全品类,你就做细分。比如做户外用品,别做帐篷睡袋,就做露营用的便携咖啡炉清洁剂。需求小,但竞争更小,利润更稳。 流量别追算法。平台流量再大,也不是你的。他现在60%的订单来自私域。客户在亚马逊买过一次,他就用包裹里的小卡片引导加WhatsApp,发使用教程,节日发折扣。平台流量费涨了,他的复购率反而从15%涨到40%。流量是租来的,客户才是自己的。 利润别算单次。很多人做跨境电商,只看售价减成本。他算的是客户终身价值。一个买过宠物用品的客户,一年能买四次粮、两次玩具、一次驱虫药。第一次赚十块,后面三次赚五十,这才是真利润。别总想着低价抢单,把服务做扎实,让客户觉得在你这花钱值,比什么都强。 说到底,第一桶金的秘密,不是找个神奇项目,也不是等来好运气。是把“搞钱”这两个字,拆成具体的动作。拆成每天翻多少条客户评论,拆成每周优化几个产品细节,拆成每月维护多少个老客户。 这些事看着笨,却没人愿意下笨功夫。大家总觉得有捷径,结果绕了一圈,发现最笨的路,反而最快。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