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4月23日晚上8点,淘宝正式启动百亿补贴秒杀节,原价1779元的商品瞬间降至惊人的低价。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了无数消费者的疯狂抢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购物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百亿补贴秒杀节作为一场大型的促销活动,自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不少人纷纷在活动开启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准备抢购自己心仪已久的商品。 然而,随着秒杀活动的进行,现场情况却异常火爆。购物网站服务器不堪重负,频频崩溃,导致许多消费者无法正常完成购买流程。在短短几分钟内,商品就被抢购一空,许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仪的商品从指尖溜走,心情无比失落。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少消费者表示不满和抱怨。他们认为,作为一场大型的促销活动,购物平台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免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失望。而且,一些商家还被指责存在虚假宣传和炒作行为,让消费者产生了误解和期待。 尽管如此,百亿补贴秒杀节依然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参与,成交额也达到了惊人的数字。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优惠购物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让商家意识到了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百亿补贴秒杀节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也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和惊喜。相信随着购物平台的不断完善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类似的促销活动将会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人们期待已久的购物盛宴。
展开...
  • qw2.jpg
  • qw1.jpg
翼果科技 2024-10-28 09:43+ 关注 来自 淘宝卖家圈
商品卡上这个黑科技链接分分钟爆单。 今天给你们分享一个黑科技玩法,把商品卡上这样的黑科技链接分分钟爆单,效果非常好。这是一个绝对干货操作,具体怎么样去搞这个操作不需要去买任何的工具和软件,按照我讲的步骤手动就可以卡出来。 它的原理就是把商品拼单价变成两块钱甚至一块钱,这样在系统看来价格非常低就会推流,但是用户进来之后看到的是商品的原价,只能以原价下单,这个效果就非常爽了。具体的操作就是: 首先要判断要把商品的拼单价卡成多少才有用,所以要先去报领券中心,直接高价去报领券中心就可以了。 等系统驳回之后就可以看到价格是多少,会告诉你用什么样的价格去报名,这个就是系统比到的价格,只需要记住给到最低的价格是多少,比如给到哪个规格最低的价格是两块钱,拼单价就要卡到两块钱以下,卡成一块九。意思就是要先去做一块九的低价引流,在规格里面做好就可以了。 然后再去把商品所有规格的价格全部虚高个五块钱到十块钱,再去打开限时限量购,把要卖的正常的价格全部设置好,记住低价引流价格就可以了。比如低价引流是一块九,其他规格是五块、十块、十五块,正常设置。 然后再打开商品列表,在商品列表这里选择修改价格,把所有的规格的价格全部调成一块九一,就是比限量购最低规格的价格高个一分钱。在两边都同时设置好,两边都先不要提交,提交的时候要先点商品修改价格的提交。 提交完了之后等它显示提交成功了,开始计时,计时六秒,到了六秒钟马上点击限时限量购,确定提交。 这样操作完就会发现商品的拼单价格变成了一块九一。商品本身的价格是限量购的价格,限量购最低规格是一块9,其他规格的价格全是正常的。用户进来之后看到的也是限量购的价格,只能原价下单。这样是欺骗系统,骗过比价系统,从而给你推流。但是用户进来之后看到就是原价,非常炸裂。
展开...
棒棒佳 2024-12-15 10:10+ 关注 来自 淘宝卖家圈
作为一个开店十几年的老卖家,我想说这样的数据出来真值得高兴吗?有什么意义呢。 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月均业务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40亿件。 做电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两年这么难过,每天发一堆快递出去,退一堆回来,有时候退回来的快递比发出去的快递还要多。 连我家70岁的老叔都讲: “看你做这样的生意,有什么鸟用?每天发出去又退回来,新东西都变成烂茶渣渣了。” 我不知道这140亿件里面有多少是退货的快递,估计这样的数据也无法统计出来吧,服装类目有哪个是低于50%的出来举个手,我拜你为师。 以前网上购物,大家都讲诚信。 问好了,了解清楚了再买,不要给彼此添麻烦,都是成年人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是自己行为的第一责任人。 那时候的快递费很贵。 人人都是君子,商品问题卖家负责来回运费,买家自己的问题则由买家负责来回运费,如果是包邮的商品,则只需要买家付发回来的运费就可以了。 现在的快递方便又便宜。 人人都是伪君子,因为有了运费险,但凡有一点不满意就退货,反正快递费不用自己出,嘴巴上说运费险只是一个保障,实际上运费险已经成为了电商卖家的“催命符”。 运费险的存在,让平台、快递赚的盆满钵满,让买家喜笑颜开,但是让商家苦不堪言。 比如卖服装,卖出去大半个月的还能退回来,但有时候款式的季节已经过了,退回来了还能怎么办,只能是库存了。 平台、卖家、买家、快递这四方本应该是互存共赢的关系,现在已经变成了商家的单方面输出,长此以往下去。 我们的商业靠什么来支撑。 这些卖家背后的工厂还要不要开了?
展开...
  • qw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