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创业人

电商创业故事分享
创建于 2024-6-28 积分: 2663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xxxxz 2025-8-21+ 关注
卖货的真相:别太把成交当回事,也别太不把钱当回事。 无论你卖什么, 客户骂你“骗子”,同行抢你单,听听就好, 不要因为客户的刁难而怀疑自己, 更不要因为丢了一单就emo到不想开单, 只要能赚钱,就耐着性子谈。 开单的目的是攒够底气, 早日不用看人脸色, 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会卖。 销售场是讲“成交”的地方, 不是讲“你人好不好”“道理对不对”的地方, 客户说“产品垃圾”,可能只是想砍价; 同行背后使绊子,无非是怕你抢资源, 没必要较劲,更犯不着动气。 记住,客户的情绪是用来压价的, 不是用来否定你的。 他凶任他凶,你算好利润就敢让; 他挑任他挑,你讲清价值就稳当。 别信“销售能改变世界”的鬼话, 你卖的不是情怀,是客户刚好需要的东西。 客户夸你“服务绝了”,转头可能在别家下单; 客户说你“不专业”,也许只是今天心情不好, 真相是:你在客户眼里,就是个“卖东西的”, 成交了是“有用”,不成交就是“路过”。 别以为丢了个大客户天就塌了, 市场上的客户比星星还多, 这个不买,下一个总会买。 你不是客户的唯一选择, 客户也不是你的全部指望。 销售是你的赚钱工具, 不是你的人生标签。 被拒绝100次就歇一天, 被刁难到失眠就停两天, 为了开单熬坏身体,真不值。 你在客户列表里, 只是个随时能被替代的头像, 但在银行卡余额里, 你是自己生活的操盘手。 所以啊,开单时别飘,没单时别慌, 钱赚到手里,比啥都实在。
展开...
  • qw3.jpg
  • qw2.jpg
小白做电商也可以持续盈利 五十岁之前,我没碰过电商(事实上现在也是一头雾水),年轻时连续创业,成功过失败过,我评价自己是啥也不会的 上一个创业项目失败后,我精确预判到了当前的形式,前年夏天过段开始摸索超级个体的创业模式。说实话 挺难的,既然是超级个体,那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选择了相对熟悉的小家具这个行业,自己选品、设计、外加工、组装 、上架、发货。最简单的就是选品,小众类目热销的就那几个,很好找,但再设计就很有挑战,因为要么设计的更漂亮更有质感,要么更便宜成本别人不好竞争。很幸运,那是前年市场还凑合,当年我再设计了五款产品,其中两款勉强算得上爆款,一款卖的不温不火,还有两款工艺不成熟,销量惨淡,但这已经足够了,还是赚到了启动资金,打下了基础 因为有两款小爆款的利润支撑,去年我继续上了很多新品,这个过程主要是摸索工艺,磨合外加工商,到去年冬天,我终于又设计出两款小爆款。所以去年也是不错的。 我前年开始做的时候就预判这是普通人创业最后的三年,三年之后基本上创业必死。没想到今年一过年形势就持续恶化,我还是乐观了。好在超级个体的模式没有什么大的费用,只有小时工工资和低廉的房租,我一边持续优化之前的产品,一边设计新产品,活的依然很滋润,看着今年周边小作坊小工厂陆陆续续都都倒闭了,庆幸自己提前预判了形势。 最近我也开始筹备第三个工作室了,虽然也不容易,但痛并快乐着
展开...
  • qw4.jpg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观察过一位年入200万的电商卖家,他每天只花2小时选品,其余时间组建选品小组+对接供应链。他说:我找3个兼职买手帮我逛1688,用爆款关键词+利润测算表筛选商品,抽成10%。普通人做电商:先组轻量团队做选品杠杆。 这位卖家的操作,看似只是“分工不同”,实则藏着普通人做电商最该突破的“效率困局”——很多人陷在“自己扛所有活”的误区里,逛1688、筛数据、盯供应链连轴转,结果时间不够用、选品质量差,最后赚不到钱。而他靠“轻量团队做选品杠杆”,把自己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核心环节,这才是年入200万的关键,具体可拆成3个可复制的逻辑: 1. 用兼职买手破“时间瓶颈”,把重复活“外包”出去 普通人做电商,最耗时的就是“逛1688、刷平台爆款数据”——一天花8小时,可能只筛出2-3个潜在品,还耽误了对接工厂、优化运营的时间。但这位卖家直接把“低价值的选品动作”交给3个兼职买手: - 分工明确:有人专门盯“1688类目爆款词”(比如“2024夏季刚需”“高复购家居”),有人用利润表初筛“净利润超25%”的商品,有人核查“工厂代发时效、瑕疵率”,一天能初筛50个品,效率比他自己干翻10倍; - 成本可控:抽成10%看似花钱,但算笔账:一个好品能赚1.2万,分给买手1200,自己还剩1.08万;如果自己选品,可能一周都出不了一个好品,反而亏了“时间成本”(比如错过爆款窗口期)。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一开始就找3个,哪怕先找1个时间灵活的兼职(比如学生、宝妈),把“刷品、记录数据”的活交出去,就能腾出时间做更重要的事。 2. 用“工具标准”定方向,避免团队选品“瞎忙活” 很多人不敢组团队,怕“别人选的品不符合要求”,但这位卖家早用“爆款关键词+利润测算表”堵上了这个漏洞——不是让买手“凭感觉选”,而是给明确的筛选标尺: - 爆款关键词:提前整理平台热词库(比如从抖音、小红书截流的“网红同款”“解决XX痛点”),买手只需按词搜索,先过滤掉没流量的“冷门品”; - 利润测算表:做好自动公式,买手输入“拿货价、运费、平台佣金”,系统直接算出净利润,低于20%的直接pass,不用反复沟通“这个品能不能做”。 这样一来,买手选品有方向、有标准,选出来的品基本符合“有流量、有利润”的核心要求,不用他再花时间返工。普通人组轻量团队时,也得先定好“选品标准”,别让团队“瞎忙活”,才能保证效率和质量。 3. 自己抓“供应链”核心,守住“稳赚的关键” 原文里提到他“其余时间对接供应链”,这正是他不被团队“绑架”的关键——选品能外包,但供应链必须自己盯: - 跟工厂谈“优先发货权”,旺季时保证48小时内出库,避免缺货流失客户; - 实地考察工厂产能,比如有次买手选了一款折叠洗衣篮,利润、流量都达标,但他去工厂后发现“产能跟不上,旺季可能断货”,果断放弃,避开了后期的售后纠纷; - 跟货代定“固定运费价”,比临时找货代节省15%的物流成本。 反观很多普通人,自己既当“选品员”又当“供应链对接员”,两头顾不过来,结果选品没做好,工厂发货还出问题。组轻量团队的本质,是“把非核心环节交出去,把核心环节抓在手里”——选品是“前端引流”,供应链是“后端保障”,后者才决定“能不能把钱稳稳赚到手”。 其实这位卖家的做法,核心就是“普通人做电商的破局思路”:别把自己当成“全能执行者”,要做“统筹者”——用兼职买手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用工具标准解决“选品不达标”的问题,自己聚焦“供应链”这个核心,让每个环节都高效运转。 对想做电商的普通人来说,不用一开始追求“大团队”,哪怕先找1个兼职买手,用表格定好选品标准,自己专心对接2-3家靠谱工厂,就是“选品杠杆”的开始。毕竟,电商赚的是“效率钱”,一个人干10个人的活,不如用1个人的成本让10个人帮你干“重复活”,自己干“能赚钱的关键活”——这才是从“小打小闹”到“稳定盈利”的必经之路。
展开...
搞钱最快的路,确实是经商。但经商的核心不是守着账本算数字,是走出去,往人堆里扎——钱藏在人的需求里,人藏在你迈出去的脚步里。 窝在家里空想的人,容易陷入“自嗨式创业”。对着电脑写计划书,觉得自己的想法天下无敌,可真到了市场上,客户一句“这东西我不需要”,就能把所有空想砸得稀碎。经商赚的是“市场的钱”,市场在哪儿?在茶馆的闲聊里,在工厂的车间里,在客户的抱怨里——这些地方,你窝在家里永远摸不到。 走出去,首先是为了撞信息。去年认识个开建材店的老板,他说自己的第一桶金,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聊出来的。有人吐槽“装修买材料,跑断腿还怕被坑”,他当天就琢磨:能不能搞个“一站式配送”,把瓷砖、水泥、涂料打包卖,包运包退。就这一句话的启发,三个月赚了二十万。信息差不是坐在家里搜出来的,是在人堆里撞出来的。 和人打交道,重点不是喝酒吹牛,是“捞干货”。真正能成的生意,往往藏在对方的“不经意”里。客户说“最近工人不好招”,可能是缺一个靠谱的劳务中介;朋友叹“孩子放学没人接”,可能是缺一个社区托管点。走出去的时候,别只当听众,多问一句“这事儿最麻烦的是啥”——答案里可能就有商机。 有人说“我嘴笨,不会聊天”,其实走出去不需要口才多好。有个开水果店的姑娘,平时话不多,但每次去批发市场,都会蹲在摊位旁看老板们卸货、算账,听他们说“哪种水果损耗大”“哪个小区的人爱买贵的”。听得多了,她知道夏天荔枝损耗高,就搞“当天现摘现送”;知道白领怕麻烦,就切好装盒卖——这些招,不是想出来的,是听出来的。 窝在家里的人,容易被“完美主义”困住。总觉得“等我准备充分了再开始”,可市场不等人。走出去的人,敢在聊天时就把想法说出来:“我想搞个上门修家电的服务,你觉得可行不?” 对方可能会说“我家洗衣机坏了,找师傅等三天”——这就是信号,赶紧试,哪怕先接几单试试水。经商赚的是“试错的钱”,试错的勇气,往往来自和人的碰撞。 走出去不是瞎混圈子。有人天天赶饭局,名片发了一沓,回头啥用没有。关键是带着“找共赢”的目的:你有啥资源?我能帮你解决啥问题?前阵子有个做小程序开发的,总去餐馆吃饭,不是为了蹭饭,是看老板们的收银台——发现很多餐馆还在用手写单,就主动说“我帮你做个简单的点餐小程序,先试用,赚钱了再分成”,现在合作了二十多家店。 别把“走出去”想成多复杂的事。哪怕每周只做一件事:去小区门口的超市聊十分钟,问问老板“最近卖得最好的是啥”“最怕遇到啥麻烦”;去楼下的理发店等理发时,听理发师吐槽“客人总嫌等太久”。这些细碎的交流,攒多了就是市场地图——哪里有坑,哪里有肉,一目了然。 窝在家里的人,容易高估“技术”,低估“人情”。觉得只要产品好,自然有人买。可经商到最后,拼的是“谁更懂人”。同样是卖辣椒酱,有人守着店等客来,有人走出去,给餐馆老板试吃,说“卖不掉我全收回来”,还帮老板算“加了我的酱,你的面能贵两块”——后者的生意,肯定比前者好。 走出去的核心,是把“我想卖啥”变成“你需要啥”。前者是闭门造车,后者是顺水推舟。就像钓鱼,你得知道水里有啥鱼,爱吃啥饵,总不能对着鱼缸琢磨“鱼应该爱吃面包”。人就是那片水,走出去,才能看清鱼在哪儿,饵该咋挂。 有人怕走出去被拒绝,被冷落。其实做生意的人,早就习惯了“热脸贴冷屁股”。被拒绝一次,至少知道“这条路不通”;总不出去,连“不通”都不知道,只能在原地打转。赚大钱的人,脸皮都“磨厚”过——不是没尊严,是知道比起面子,摸到赚钱的门路更重要。 经商搞钱,就是个“链接”的活儿。链接需求和产品,链接资源和缺口,链接你和能帮你赚钱的人。这些链接,不会自己跑到家里来敲门。 你走出去一步,就离钱近一步;总窝着不动,钱也懒得理你。搞钱的速度,从来不是算出来的,是走出来的——脚底下的路越宽,口袋里的钱才越厚。
展开...
老同学在做外贸,他95后,坐标深圳,去年赚了50万,他告诉我一些深刻的道理,我把他说的话整理成干货,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想做外贸的朋友一点启发。 他的办公室在城中村,20平米的隔间,摆着两张桌,一台打印机,墙上贴满快递单。他说别信那些“高大上”的外贸故事,他见过太多写字楼里的公司,看着光鲜,年底账上还没他这隔间赚得多。 第一年他栽过跟头。听人说3C配件好卖,跟风进了500个无线充电器,发往亚马逊美国仓。结果listing刚上,就被投诉外观侵权,货全被平台扣了,亏了3万多。那是他工作攒的全部积蓄,躲在出租屋吃了半个月泡面。 后来他学乖了,不碰热门品类。他在1688翻了三个月,发现一个冷门:宠物项圈的反光配件。欧美养大型犬的多,晚上遛狗要戴反光项圈,但配件容易坏,得常换。他找工厂定做,成本1.2元,卖4.99美元,利润空间70%。 他不贪大单。第一个客户是美国的小宠物店,只订了200个,利润刚够运费。他照样每天发消息,问“客户反馈怎么样”“要不要寄新款样品”。半年后,这个客户成了他的稳定渠道,每月订3000个,占他销量的40%。他说小客户像种子,你认真浇水,比追那些“一次性大单”靠谱。 沟通全靠即时工具。他手机里存着800多个客户的WhatsApp,备注着“爱讲冷笑话的英国大叔”“凌晨2点还在线的澳洲宝妈”。客户消息10分钟内必回,哪怕是问“能不能便宜0.5美元”。有次一个德国客户半夜说配件断了,他马上视频教对方怎么修,第二天补寄10个过去,客户直接加订了500个。 他算过一笔账:做外贸,利润不在“卖得多”,在“售后少”。他的配件用了加粗的线,比同行的耐用3倍,退货率只有3%,而同行平均是15%。他说少退100个货,就多赚400美元,比降价促销划算。 别囤货,用“试产+预售”。看中一款新产品,他先让工厂做50个样品,自己拍图挂独立站,标“预售,2周发货”。有10个人下单,就做200个;下单超30个,才敢做500个。去年他试了12款产品,成了5款,没压过一次货。 他不做平台,只做独立站。平台抽成高,规则还总变。他花300块建了个简易网站,每天在Facebook宠物群组发“客户家狗戴配件的视频”,留网站链接。流量不大,每月才200多访客,但转化率15%,比平台高8个点。 有人说他做得太小,成不了气候。他笑说,95后做外贸,优势就是“小”。船小好掉头,发现不对马上停;不用养团队,赚的每一分都是自己的;跟客户聊天没架子,能聊到一块去。他的客户里,有6个成了微信好友,过年还会互相寄特产。 他去年的50万利润,拆解开来:30万来自3个老客户的复购,15万是新款配件的增量,5万是帮客户找其他宠物用品的佣金。没有一笔是靠“爆单”,全是细水长流攒出来的。 很多人觉得外贸要懂英语、有资源、有本钱,其实不是。他英语四级都没过,靠翻译软件跟客户聊;没资源,就从1688的小工厂慢慢试;本钱少,就从小单做起。他说,现在的外贸,早不是大公司的游戏了,普通人的机会,就藏在那些“大公司看不上的小需求”里。 95后做外贸,不用学老一辈的“酒桌套路”,也不用拼“工厂实力”。把产品做扎实,把客户当朋友,用手机就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赚50万不难,难的是耐住性子,不贪快,不跟风,一点点把客户的信任攒起来。 你看他那20平米的隔间,墙上的快递单越来越密。那不是普通的单子,是一个年轻人靠自己,在陌生的外贸世界里,踩出的一条条小路。路虽小,走得稳,照样能到想去的地方。
展开...
我有位年入百万的前同事,昨天到我这儿来跟我聊天,他跟我分享了一些怎么快速积累第一桶金的秘密,我突然恍然大悟! 现在满大街都在说跨境电商、外贸能逆袭,可真赚到钱的没几个。我那同事,没砸过几十万广告费,没囤过整仓库货,就靠几个“不起眼”的路子,三年攒够了七位数。这事儿让我越想越心惊——我们总以为搞钱要“大动作”,其实全错了? 太多人做外贸、搞电商,第一步就踩进了坑。 迷信平台流量。总觉得上了亚马逊、Temu就能躺赚,结果要么被规则卡脖子,要么卷到利润比纸薄。真相是,平台是工具,不是爹。流量来了留不住,等于白忙。 贪大求全。上来就想做全品类,从服装到小家电都想沾,结果哪个都没吃透。用户要的不是“多”,是“准”。一个宝妈想买带夜灯的婴儿勺,你给她推一堆餐具套装,她不买账。 忽略“最后一公里”。总觉得把货发出去就完了,包装是中性的,说明书是机翻的,售后三天不回消息。老外也是人,在意的不是你卖啥,是你懂不懂他。 我那同事的路数,简单到让人想拍大腿。 他不追大品类。专找别人看不上的“小麻烦”。冬天看老外论坛,有人抱怨戴手套玩手机冻手,他就找工厂改了款带触屏的针织手套。成本加了三块,售价翻三倍。 他不囤货。先做样品挂独立站,有订单再让工厂代发。钱在自己手里,风险减一半。 他死磕私域。客户下单后,发邮件问使用感受,顺手拉进WhatsApp群。群里不推销,就分享手套搭配的小技巧。慢慢的,这群人开始问他有没有类似的保暖小物件,他再跟着开发。复购比新客多,利润自然稳。 他说,搞外贸搞电商,底层逻辑就一个:让别人觉得“你懂我”。别想着颠覆谁,先想着谁的“小麻烦”你能解决。 现在都说生意难做,破局的钥匙不在别人的成功案例里,在自己脚下的细节里。那些喊着“逆袭”的人,多数在等风口。真正赚到钱的,都在风没来的时候,把一个个小需求磨成了自己的护城河。 第一桶金的秘密,从来不是“快”,是“准”。准到知道谁需要,准到知道怎么让他离不开你。你以为的不起眼,可能就是别人的提款机。避坑的关键,不是躲开什么,是看懂什么值得你死磕到底。
展开...
一位身价过亿的老板偷偷告诉我:;这世上只有5种商业模式,其他都是骗人的!;当你还在为创业方向抓耳挠腮时,顶级大佬们早已把这5招玩得炉火纯青,赚得盆满钵满。看懂这五招,少走十年弯路! 第一招:流血式引流 - 没有牺牲,何来市场? 核心法则:三三制产品矩阵。 1/3 商品亏本卖,赔本赚吆喝;1/3 微利走量,稳住基本盘;1/3 暴利收割,利润核心点。流血换流量,是商业的第一铁律! 拼多多:9.9包邮横扫下沉市场,用户量火箭式蹿升! 瑞幸:8.8元、9.9元咖啡狂卷,硬生生从巨头嘴里抢下大块蛋糕! 特斯拉: Model 3 一轮轮降价,搅得整个新能源车市天翻地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流血,哪来的用户洪流? 第二招:会员制圈地 - 忠诚度就是印钞机! 会员制是把双刃剑!玩得好,客户终身绑定,源源不断;玩砸了,就是自掘坟墓! 山姆超市:260元会员卡年销超300万张!用户粘性高到离谱,复购率碾压同行。 好市多:会员费收入占利润大头,高达70%!卖货只是表象,收“门票”才是真本事。 关键在哪?产品和服务必须撑得起会员的期待!小超市、小品牌没那金刚钻,硬学这套,三个月内必死无疑——会员费收不上来,用户期待还更高,死得更快 第三招:合伙制裂变 - 员工变老板,门店自生长 当下实体门店最狠的扩张术,就是把员工变成合伙人,把门店变成你的提款机 百果园:8000家门店怎么来的?核心就是“员工带资入股”!店长自己掏钱开店,既是老板又是打工人,能不拼命干?总部轻资产、低风险,坐享其成,扩张速度堪比病毒裂变 精髓:利益深度捆绑,激发内生动力。让有能力的人掏钱出力,替你攻城略地 第四招:众筹式创业 - 集众人之力,成一人之业! 新时代的创业玩法:众筹资金、众创点子、众包客户、众销渠道、众享利润 案例:50个资深吃货,每人3600元,合力开餐厅!钱大家凑,菜大家品鉴提意见,客源大家拉,渠道大家推,利润大家分。风险分摊,资源聚合,活力爆棚! 共享厨房、社区团购、网红餐厅...当下所有新兴火爆业态,骨子里都在玩这套“五众模式”。聚沙成塔,借力打力! 第五招:产业链统治 - 做庄家,不做玩家! 最高级的商业形态,永远是掌控生态链,做规则制定者 晨光文具:表面看是卖笔的,背后8万家门店的秘密是什么?核心是做供应链! 赋能学校周边小店:提供品牌、管理系统、稳定货源、营销支持... 自己转型成为隐形的“文具批发帝国”。 当你在辛苦卖货时,高手在搭建平台、制定标准、掌控渠道。做庄家,才是闷声发大财的王道! 所以,老板们切记:所有成功的商业帝国,本质上都是这5种模式的排列组合与深度应用!那个神神秘秘跑来告诉你发现了颠覆性的“第6种模式”的人,不是认知不足的傻子,就是居心叵测的骗子! 实战案例拆解:不起眼的生鲜店,00后美女老板如何3个月逆袭,年赚百万? 当同行还在为门可罗雀发愁时,这家小店7000人排队疯抢,5000会员疯狂复购!90后美女老板仅用四招组合拳,三个月引爆市场,直指年入百万!她的打法,堪称教科书级! 第一拳:开业即爆!;猜重量免费拿;引爆全城 招牌一挂:“掂准重量,水果免费/半价抱回家!”(误差3两内免费,5两内半价)。瞬间点燃好奇心与参与感!7000人次蜂拥而至,门店被挤爆!表面看是亏本促销,实则是最高明的精准获客——超过70%的围观者最终都忍不住全价购买!流量,就是生意的源头活水! 第二拳:私域锁客!;满30进群返5元;建金矿 收银台轻描淡写一句:“老板,满30块扫码进群,立马返您5元红包哦~”。效果炸裂!5000个精准客户瞬间导入微信私域!这哪里是微信群?这是一座行走的、可随时触达的复购金矿!美女老板的微信好友列表,价值连城! 第三拳:临期品变引流神器!;2折秒杀;清库存、聚人气 临期水果头疼?在私域群里玩:“XX芒果最后50份,2折秒杀!手慢无!” 信息一出,三分钟内抢购一空!别人眼里的“垃圾”,在她手里成了超级引流钩子!顾客觉得捡了大便宜,老板零成本清了库存、拉了活跃、巩固了好感,一箭三雕! 第四拳:返现刺激!;消费全额返;激活会员疯抢排名 每周五固定节目:群内公布本周消费金额排名,TOP 3 红包返还本周消费全额!为了冲榜,会员们主动提高消费频次、拉高客单价!锁客成本几乎为零,复购率飙升到恐怖的80%!用户粘性,牢不可破! 核心启示:所有成功的生意,万变不离其宗——前端让利引洪流,中端锁客筑城池,后端收割稳江山!老板们请谨记: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 做生意赚差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赚的是现金流,玩的是模式,整合的是资源!如果你是一位实体生意创业者,或者想创业,强烈推荐你学习我的专栏:《超常规营销获客》,本专栏通过丰富的门店案例,专注实体店当下的痛点,帮你打造实体生意引流、锁客、复购、裂变的营销闭环。
展开...
  • qw6.jpg
  • qw5.jpg
  • qw4.jpg
  • qw3.jpg
97年小伙半年净赚3000万,破局点不在产品多牛,而在他把赚钱的逻辑倒过来了。普通人盯着产品琢磨“我能卖什么”,他盯着人群琢磨“谁最舍得花钱”——这步颠倒,差的不是技巧,是对赚钱本质的理解。 普通人创业,总陷在“自嗨式感动”里。觉得自己的产品用料扎实,情怀动人,客户就该买账。但市场的真相是:客户买不买,不看你有多努力,看你能不能戳中他的“必须要”。而“必须要”的程度,往往和口袋里的钱成正比——有钱人群的“必须要”,更愿意用真金白银买单。 这个小伙的第一步,不是做产品,是画“高付费人群画像”。他列了三类人:开工厂的老板、做电商的头部卖家、一线城市的高端宝妈。这三类人的共同点很明确:时间值钱,怕麻烦,愿意为“省时间”“保效果”多花钱。盯着这些人,就避开了最耗精力的“价格战”——他们对几块钱的差价不敏感,敏感的是“能不能解决问题”。 找到人群后,他做的不是“推销”,是“翻译需求”。比如工厂老板常头疼“车间设备突发故障,维修工半天到不了”,他就整合了一批有资质的维修师傅,搞“2小时上门抢修”,年费收2万,工厂老板觉得值——停工一小时损失可能几十万,2万买个安心太划算。这不是他多懂设备,是他看懂了老板的“隐性成本焦虑”。 普通人总怕“高端客户难伺候”,其实恰恰相反。高端客户的需求更明确,决策更干脆。你把服务流程做细,把结果写进合同,他们很少像散户那样反复砍价、挑刺。这个小伙做电商卖家的“代运营优化”,只接月销50万以上的客户,收费是销售额的8%,但承诺“3个月没提升就退款”。卖家一算账:花8%换可能20%的增长,值,所以签单极快。 他的逻辑里,有个关键:不做“全民生意”。普通人总想“客群越广越好”,结果精力分散,谁都伺候不好。他只啃“一小块肉”——比如高端宝妈,他不做全品类母婴用品,只做“0-3岁宝宝的高端早教陪玩服务”,派有资质的老师上门,按小时收费,一次300块,宝妈们觉得比自己瞎带强,复购率极高。 很多人觉得“赚有钱人的钱需要大投入”,这是误区。他启动时就三个人,没租办公室,靠线上社群触达客户。工厂老板在行业群,电商卖家在服务商平台,高端宝妈在私立医院的宝妈群——精准渗透比遍地撒网省钱,还高效。他说,找到对的池塘,用小钩子就能钓大鱼,没必要造航母。 普通人该怎么学?分三步。第一步,列3个你能接触到的“高付费群体”,别贪多,比如小区里的企业主、写字楼里的中层管理者、开实体店的老板。第二步,蹲点观察他们的“抱怨”:企业主可能抱怨税务麻烦,管理者可能抱怨团建没新意,老板可能抱怨客源少。第三步,针对一个抱怨,做“最小成本测试”——比如帮企业主对接靠谱的代账公司,赚点介绍费;帮老板做美团店铺优化,收点服务费。 别觉得“赚小钱丢人”,这个小伙的第一单只赚了800块——帮一个电商卖家改了详情页,转化率提了15%。但这800块让他确认:高端客户的需求,藏在“提升效率”“降低风险”里,不是藏在“便宜”里。后来的3000万,都是从这800块的逻辑里长出来的。 很多人创业失败,不是能力不够,是一开始就找错了“买单人群”。你对着一群“只想花10块钱”的人,再努力也赚不到100块;但对着一群“愿意花1000块”的人,稍微用点心就能赚到100块。 赚钱的核心,从来不是“我有什么”,而是“谁愿意为我有什么付钱”。先锁定那个“愿意多付钱”的人,再把你的产品变成他“非买不可”的东西——这步搞反了,再折腾也是白搭。 那个97年的小伙没什么特别,就是先想明白了:钱在谁口袋里,比你有什么产品重要。找对了口袋,赚钱的速度会快到你自己都不信。
展开...
入门跨境电商并不难,主要是得有方法,很多人觉得跨境电商很高大上的,好像得懂八国语言才能入行。但说实话,它和国内电商icon差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它的产品是卖到国外,而国内电商是卖到国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买卖而已。 首先入门跨境电商,开始就要选平台,要选就选流量大、规则透明的平台,虽然流量大竞争也激烈,但是客源比其它平台要稳定很多。其次就是小型做差异化的跨境平台,也是一个机会,不过流量就没有大平台多了,但是更细分而已。 其次就是注册店铺,店铺注册前要准备好所需的资料,像个人信息这种基础的是必须的,当然也可以找服务商,注册店铺是不花一分钱的,注册店铺的过程都是全中文,也不用担心外语之类。 运营说白了,就是把货卖给对的人,做好数据选品、基础listing 和运营投放就可以。卖产品千万不要自嗨,要从数据分析外国人喜欢的品类,而不是把你喜欢的上架卖。 Listing详情页这一块都是有要求的,比如主图都是纯白背景,辅图要放细节、使用场景、对比图等到,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靠自己去胡思乱想。再就是广告投放,一定要开自动广告,先让系统把数据跑起来,用几天时间看一下哪些关键词出单多,哪个产品哪个国家流量大,之后再花时间做调整,这样也就有了方向,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实做跨境电商就像学骑自行车,看别人骑:好难啊,万一摔了咋办? 自己上车摔两次:哦,原来保持平衡这么简单! 做跨境电商就是,先把店铺注册了、选个品上架了,哪怕第一个月只卖出去 1 单,也比你在家刷十篇攻略有用。跨境电商没有门槛,唯一的门槛是你不敢开始!
展开...
  • qw1.jpg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