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创业人

电商创业故事分享
创建于 2024-6-28 积分: 2419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老同学在做外贸,他95后,坐标深圳,去年赚了50万,他告诉我一些深刻的道理,我把他说的话整理成干货,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想做外贸的朋友一点启发。 他的办公室在城中村,20平米的隔间,摆着两张桌,一台打印机,墙上贴满快递单。他说别信那些“高大上”的外贸故事,他见过太多写字楼里的公司,看着光鲜,年底账上还没他这隔间赚得多。 第一年他栽过跟头。听人说3C配件好卖,跟风进了500个无线充电器,发往亚马逊美国仓。结果listing刚上,就被投诉外观侵权,货全被平台扣了,亏了3万多。那是他工作攒的全部积蓄,躲在出租屋吃了半个月泡面。 后来他学乖了,不碰热门品类。他在1688翻了三个月,发现一个冷门:宠物项圈的反光配件。欧美养大型犬的多,晚上遛狗要戴反光项圈,但配件容易坏,得常换。他找工厂定做,成本1.2元,卖4.99美元,利润空间70%。 他不贪大单。第一个客户是美国的小宠物店,只订了200个,利润刚够运费。他照样每天发消息,问“客户反馈怎么样”“要不要寄新款样品”。半年后,这个客户成了他的稳定渠道,每月订3000个,占他销量的40%。他说小客户像种子,你认真浇水,比追那些“一次性大单”靠谱。 沟通全靠即时工具。他手机里存着800多个客户的WhatsApp,备注着“爱讲冷笑话的英国大叔”“凌晨2点还在线的澳洲宝妈”。客户消息10分钟内必回,哪怕是问“能不能便宜0.5美元”。有次一个德国客户半夜说配件断了,他马上视频教对方怎么修,第二天补寄10个过去,客户直接加订了500个。 他算过一笔账:做外贸,利润不在“卖得多”,在“售后少”。他的配件用了加粗的线,比同行的耐用3倍,退货率只有3%,而同行平均是15%。他说少退100个货,就多赚400美元,比降价促销划算。 别囤货,用“试产+预售”。看中一款新产品,他先让工厂做50个样品,自己拍图挂独立站,标“预售,2周发货”。有10个人下单,就做200个;下单超30个,才敢做500个。去年他试了12款产品,成了5款,没压过一次货。 他不做平台,只做独立站。平台抽成高,规则还总变。他花300块建了个简易网站,每天在Facebook宠物群组发“客户家狗戴配件的视频”,留网站链接。流量不大,每月才200多访客,但转化率15%,比平台高8个点。 有人说他做得太小,成不了气候。他笑说,95后做外贸,优势就是“小”。船小好掉头,发现不对马上停;不用养团队,赚的每一分都是自己的;跟客户聊天没架子,能聊到一块去。他的客户里,有6个成了微信好友,过年还会互相寄特产。 他去年的50万利润,拆解开来:30万来自3个老客户的复购,15万是新款配件的增量,5万是帮客户找其他宠物用品的佣金。没有一笔是靠“爆单”,全是细水长流攒出来的。 很多人觉得外贸要懂英语、有资源、有本钱,其实不是。他英语四级都没过,靠翻译软件跟客户聊;没资源,就从1688的小工厂慢慢试;本钱少,就从小单做起。他说,现在的外贸,早不是大公司的游戏了,普通人的机会,就藏在那些“大公司看不上的小需求”里。 95后做外贸,不用学老一辈的“酒桌套路”,也不用拼“工厂实力”。把产品做扎实,把客户当朋友,用手机就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赚50万不难,难的是耐住性子,不贪快,不跟风,一点点把客户的信任攒起来。 你看他那20平米的隔间,墙上的快递单越来越密。那不是普通的单子,是一个年轻人靠自己,在陌生的外贸世界里,踩出的一条条小路。路虽小,走得稳,照样能到想去的地方。
展开...
我有位年入百万的前同事,昨天到我这儿来跟我聊天,他跟我分享了一些怎么快速积累第一桶金的秘密,我突然恍然大悟! 现在满大街都在说跨境电商、外贸能逆袭,可真赚到钱的没几个。我那同事,没砸过几十万广告费,没囤过整仓库货,就靠几个“不起眼”的路子,三年攒够了七位数。这事儿让我越想越心惊——我们总以为搞钱要“大动作”,其实全错了? 太多人做外贸、搞电商,第一步就踩进了坑。 迷信平台流量。总觉得上了亚马逊、Temu就能躺赚,结果要么被规则卡脖子,要么卷到利润比纸薄。真相是,平台是工具,不是爹。流量来了留不住,等于白忙。 贪大求全。上来就想做全品类,从服装到小家电都想沾,结果哪个都没吃透。用户要的不是“多”,是“准”。一个宝妈想买带夜灯的婴儿勺,你给她推一堆餐具套装,她不买账。 忽略“最后一公里”。总觉得把货发出去就完了,包装是中性的,说明书是机翻的,售后三天不回消息。老外也是人,在意的不是你卖啥,是你懂不懂他。 我那同事的路数,简单到让人想拍大腿。 他不追大品类。专找别人看不上的“小麻烦”。冬天看老外论坛,有人抱怨戴手套玩手机冻手,他就找工厂改了款带触屏的针织手套。成本加了三块,售价翻三倍。 他不囤货。先做样品挂独立站,有订单再让工厂代发。钱在自己手里,风险减一半。 他死磕私域。客户下单后,发邮件问使用感受,顺手拉进WhatsApp群。群里不推销,就分享手套搭配的小技巧。慢慢的,这群人开始问他有没有类似的保暖小物件,他再跟着开发。复购比新客多,利润自然稳。 他说,搞外贸搞电商,底层逻辑就一个:让别人觉得“你懂我”。别想着颠覆谁,先想着谁的“小麻烦”你能解决。 现在都说生意难做,破局的钥匙不在别人的成功案例里,在自己脚下的细节里。那些喊着“逆袭”的人,多数在等风口。真正赚到钱的,都在风没来的时候,把一个个小需求磨成了自己的护城河。 第一桶金的秘密,从来不是“快”,是“准”。准到知道谁需要,准到知道怎么让他离不开你。你以为的不起眼,可能就是别人的提款机。避坑的关键,不是躲开什么,是看懂什么值得你死磕到底。
展开...
一位身价过亿的老板偷偷告诉我:;这世上只有5种商业模式,其他都是骗人的!;当你还在为创业方向抓耳挠腮时,顶级大佬们早已把这5招玩得炉火纯青,赚得盆满钵满。看懂这五招,少走十年弯路! 第一招:流血式引流 - 没有牺牲,何来市场? 核心法则:三三制产品矩阵。 1/3 商品亏本卖,赔本赚吆喝;1/3 微利走量,稳住基本盘;1/3 暴利收割,利润核心点。流血换流量,是商业的第一铁律! 拼多多:9.9包邮横扫下沉市场,用户量火箭式蹿升! 瑞幸:8.8元、9.9元咖啡狂卷,硬生生从巨头嘴里抢下大块蛋糕! 特斯拉: Model 3 一轮轮降价,搅得整个新能源车市天翻地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流血,哪来的用户洪流? 第二招:会员制圈地 - 忠诚度就是印钞机! 会员制是把双刃剑!玩得好,客户终身绑定,源源不断;玩砸了,就是自掘坟墓! 山姆超市:260元会员卡年销超300万张!用户粘性高到离谱,复购率碾压同行。 好市多:会员费收入占利润大头,高达70%!卖货只是表象,收“门票”才是真本事。 关键在哪?产品和服务必须撑得起会员的期待!小超市、小品牌没那金刚钻,硬学这套,三个月内必死无疑——会员费收不上来,用户期待还更高,死得更快 第三招:合伙制裂变 - 员工变老板,门店自生长 当下实体门店最狠的扩张术,就是把员工变成合伙人,把门店变成你的提款机 百果园:8000家门店怎么来的?核心就是“员工带资入股”!店长自己掏钱开店,既是老板又是打工人,能不拼命干?总部轻资产、低风险,坐享其成,扩张速度堪比病毒裂变 精髓:利益深度捆绑,激发内生动力。让有能力的人掏钱出力,替你攻城略地 第四招:众筹式创业 - 集众人之力,成一人之业! 新时代的创业玩法:众筹资金、众创点子、众包客户、众销渠道、众享利润 案例:50个资深吃货,每人3600元,合力开餐厅!钱大家凑,菜大家品鉴提意见,客源大家拉,渠道大家推,利润大家分。风险分摊,资源聚合,活力爆棚! 共享厨房、社区团购、网红餐厅...当下所有新兴火爆业态,骨子里都在玩这套“五众模式”。聚沙成塔,借力打力! 第五招:产业链统治 - 做庄家,不做玩家! 最高级的商业形态,永远是掌控生态链,做规则制定者 晨光文具:表面看是卖笔的,背后8万家门店的秘密是什么?核心是做供应链! 赋能学校周边小店:提供品牌、管理系统、稳定货源、营销支持... 自己转型成为隐形的“文具批发帝国”。 当你在辛苦卖货时,高手在搭建平台、制定标准、掌控渠道。做庄家,才是闷声发大财的王道! 所以,老板们切记:所有成功的商业帝国,本质上都是这5种模式的排列组合与深度应用!那个神神秘秘跑来告诉你发现了颠覆性的“第6种模式”的人,不是认知不足的傻子,就是居心叵测的骗子! 实战案例拆解:不起眼的生鲜店,00后美女老板如何3个月逆袭,年赚百万? 当同行还在为门可罗雀发愁时,这家小店7000人排队疯抢,5000会员疯狂复购!90后美女老板仅用四招组合拳,三个月引爆市场,直指年入百万!她的打法,堪称教科书级! 第一拳:开业即爆!;猜重量免费拿;引爆全城 招牌一挂:“掂准重量,水果免费/半价抱回家!”(误差3两内免费,5两内半价)。瞬间点燃好奇心与参与感!7000人次蜂拥而至,门店被挤爆!表面看是亏本促销,实则是最高明的精准获客——超过70%的围观者最终都忍不住全价购买!流量,就是生意的源头活水! 第二拳:私域锁客!;满30进群返5元;建金矿 收银台轻描淡写一句:“老板,满30块扫码进群,立马返您5元红包哦~”。效果炸裂!5000个精准客户瞬间导入微信私域!这哪里是微信群?这是一座行走的、可随时触达的复购金矿!美女老板的微信好友列表,价值连城! 第三拳:临期品变引流神器!;2折秒杀;清库存、聚人气 临期水果头疼?在私域群里玩:“XX芒果最后50份,2折秒杀!手慢无!” 信息一出,三分钟内抢购一空!别人眼里的“垃圾”,在她手里成了超级引流钩子!顾客觉得捡了大便宜,老板零成本清了库存、拉了活跃、巩固了好感,一箭三雕! 第四拳:返现刺激!;消费全额返;激活会员疯抢排名 每周五固定节目:群内公布本周消费金额排名,TOP 3 红包返还本周消费全额!为了冲榜,会员们主动提高消费频次、拉高客单价!锁客成本几乎为零,复购率飙升到恐怖的80%!用户粘性,牢不可破! 核心启示:所有成功的生意,万变不离其宗——前端让利引洪流,中端锁客筑城池,后端收割稳江山!老板们请谨记: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 做生意赚差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赚的是现金流,玩的是模式,整合的是资源!如果你是一位实体生意创业者,或者想创业,强烈推荐你学习我的专栏:《超常规营销获客》,本专栏通过丰富的门店案例,专注实体店当下的痛点,帮你打造实体生意引流、锁客、复购、裂变的营销闭环。
展开...
  • qw6.jpg
  • qw5.jpg
  • qw4.jpg
  • qw3.jpg
97年小伙半年净赚3000万,破局点不在产品多牛,而在他把赚钱的逻辑倒过来了。普通人盯着产品琢磨“我能卖什么”,他盯着人群琢磨“谁最舍得花钱”——这步颠倒,差的不是技巧,是对赚钱本质的理解。 普通人创业,总陷在“自嗨式感动”里。觉得自己的产品用料扎实,情怀动人,客户就该买账。但市场的真相是:客户买不买,不看你有多努力,看你能不能戳中他的“必须要”。而“必须要”的程度,往往和口袋里的钱成正比——有钱人群的“必须要”,更愿意用真金白银买单。 这个小伙的第一步,不是做产品,是画“高付费人群画像”。他列了三类人:开工厂的老板、做电商的头部卖家、一线城市的高端宝妈。这三类人的共同点很明确:时间值钱,怕麻烦,愿意为“省时间”“保效果”多花钱。盯着这些人,就避开了最耗精力的“价格战”——他们对几块钱的差价不敏感,敏感的是“能不能解决问题”。 找到人群后,他做的不是“推销”,是“翻译需求”。比如工厂老板常头疼“车间设备突发故障,维修工半天到不了”,他就整合了一批有资质的维修师傅,搞“2小时上门抢修”,年费收2万,工厂老板觉得值——停工一小时损失可能几十万,2万买个安心太划算。这不是他多懂设备,是他看懂了老板的“隐性成本焦虑”。 普通人总怕“高端客户难伺候”,其实恰恰相反。高端客户的需求更明确,决策更干脆。你把服务流程做细,把结果写进合同,他们很少像散户那样反复砍价、挑刺。这个小伙做电商卖家的“代运营优化”,只接月销50万以上的客户,收费是销售额的8%,但承诺“3个月没提升就退款”。卖家一算账:花8%换可能20%的增长,值,所以签单极快。 他的逻辑里,有个关键:不做“全民生意”。普通人总想“客群越广越好”,结果精力分散,谁都伺候不好。他只啃“一小块肉”——比如高端宝妈,他不做全品类母婴用品,只做“0-3岁宝宝的高端早教陪玩服务”,派有资质的老师上门,按小时收费,一次300块,宝妈们觉得比自己瞎带强,复购率极高。 很多人觉得“赚有钱人的钱需要大投入”,这是误区。他启动时就三个人,没租办公室,靠线上社群触达客户。工厂老板在行业群,电商卖家在服务商平台,高端宝妈在私立医院的宝妈群——精准渗透比遍地撒网省钱,还高效。他说,找到对的池塘,用小钩子就能钓大鱼,没必要造航母。 普通人该怎么学?分三步。第一步,列3个你能接触到的“高付费群体”,别贪多,比如小区里的企业主、写字楼里的中层管理者、开实体店的老板。第二步,蹲点观察他们的“抱怨”:企业主可能抱怨税务麻烦,管理者可能抱怨团建没新意,老板可能抱怨客源少。第三步,针对一个抱怨,做“最小成本测试”——比如帮企业主对接靠谱的代账公司,赚点介绍费;帮老板做美团店铺优化,收点服务费。 别觉得“赚小钱丢人”,这个小伙的第一单只赚了800块——帮一个电商卖家改了详情页,转化率提了15%。但这800块让他确认:高端客户的需求,藏在“提升效率”“降低风险”里,不是藏在“便宜”里。后来的3000万,都是从这800块的逻辑里长出来的。 很多人创业失败,不是能力不够,是一开始就找错了“买单人群”。你对着一群“只想花10块钱”的人,再努力也赚不到100块;但对着一群“愿意花1000块”的人,稍微用点心就能赚到100块。 赚钱的核心,从来不是“我有什么”,而是“谁愿意为我有什么付钱”。先锁定那个“愿意多付钱”的人,再把你的产品变成他“非买不可”的东西——这步搞反了,再折腾也是白搭。 那个97年的小伙没什么特别,就是先想明白了:钱在谁口袋里,比你有什么产品重要。找对了口袋,赚钱的速度会快到你自己都不信。
展开...
入门跨境电商并不难,主要是得有方法,很多人觉得跨境电商很高大上的,好像得懂八国语言才能入行。但说实话,它和国内电商icon差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它的产品是卖到国外,而国内电商是卖到国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买卖而已。 首先入门跨境电商,开始就要选平台,要选就选流量大、规则透明的平台,虽然流量大竞争也激烈,但是客源比其它平台要稳定很多。其次就是小型做差异化的跨境平台,也是一个机会,不过流量就没有大平台多了,但是更细分而已。 其次就是注册店铺,店铺注册前要准备好所需的资料,像个人信息这种基础的是必须的,当然也可以找服务商,注册店铺是不花一分钱的,注册店铺的过程都是全中文,也不用担心外语之类。 运营说白了,就是把货卖给对的人,做好数据选品、基础listing 和运营投放就可以。卖产品千万不要自嗨,要从数据分析外国人喜欢的品类,而不是把你喜欢的上架卖。 Listing详情页这一块都是有要求的,比如主图都是纯白背景,辅图要放细节、使用场景、对比图等到,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靠自己去胡思乱想。再就是广告投放,一定要开自动广告,先让系统把数据跑起来,用几天时间看一下哪些关键词出单多,哪个产品哪个国家流量大,之后再花时间做调整,这样也就有了方向,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实做跨境电商就像学骑自行车,看别人骑:好难啊,万一摔了咋办? 自己上车摔两次:哦,原来保持平衡这么简单! 做跨境电商就是,先把店铺注册了、选个品上架了,哪怕第一个月只卖出去 1 单,也比你在家刷十篇攻略有用。跨境电商没有门槛,唯一的门槛是你不敢开始!
展开...
  • qw1.jpg
6年做了5个以上新品牌0到1,核心竟然是… 有很多人在说自己操盘品牌从0到1的经验,搞素材的渲染自己的内容能力,付费流的吹自己的投放和素材迭代能力,都对也都不对,因为这些说的只是卖货而已。 而做一个新品牌,不仅仅是把货卖出去,在隔壁兴趣电商最火的那两年,我们同时操盘了精品咖啡和功能性饮料两个食饮盘子。而后来也被验证食饮类目几乎就是某音最卷,从素材到直播间都是。 我们也做了不少一条素材引爆一个新品,然后用内容电商渠道反哺全渠道,这个过程我一度引以为傲的是素材的迭代能力,和运营的成本把控。 但是和更多品牌从0到1走过后,我越来越发现,不是营销和渠道是否够努力和专业的问题,很多品牌从上线的第一天起,它的寿命周期就已经确定了。 为什么我有这样的结论,经过和新消费品牌从0到1的过程,在这个赛道我们更相信最终活下来的是带着使命感入局的人,创始人的过往的经历让他获得了那个关键时刻入场的门票。而一个成功的新消费品牌就是:一个心力够强的创始人,在关键时刻下场,不断迭代产品力,以遵循市场和用户的消费习惯持续经营。 所以创始人的认知和眼界就是品牌的天花板,在这以外其实都是增量,好的结果就是有一个足够高认知的创始人,想把品牌和产品做好,然后在这个目标和愿景下,他会找到合适的伙伴,包括团队和外部合作方。而这,不是玄学!
展开...
  • qw1.jpg
人生建议,跨境电商选择中东市场,做noon 💡 为啥我选中东搞Noon,而不是挤破头去抢热门平台? 🌍 一提到跨境电商,是不是马上想到亚马逊、eBay、还有东南亚那俩(Lazada、Shopee)?甚至好多人一窝蜂往欧美冲?但我偏不!我盯上了中东,做起了 Noon!原因特简单:不想在红海里呛水,要找自己的“新大陆”! 💰 先说说中东这地方:钱多、对手少! 中东的土豪们买东西是真舍得啊(客单价贼高)!比起欧美那片已经卷成麻花、新人进去容易“内伤”的地方,这儿对新手卖家简直太友好了,试水首选! 🔥 再说Noon这个平台:本土大佬,正在起飞! 它背后有中东土豪撑腰,资金实力杠杠的。物流啊、支付啊都在飞速升级变好。关键是,它现在入驻门槛没亚马逊那么高,竞争也小得多! 红利期还在呢,懂吧? 🤔 避开那些热门平台和地区,好处真的多: 👉 你在亚马逊卖个东西,可能几百上千个对手跟你抢,天天拼价格拼到头破血流。但在Noon?同样的东西,可能市场还没被挖透,流量更容易抓到手! 👉 欧美买家眼光可“毒”了,特别认牌子看评价,新手一个差评可能就凉凉。中东买家呢?更看重东西实不实用、好不好用,新手起步压力小,更容易出单! 👉 物流也是大优势!Noon跟本地物流合作,送货贼快,运费还便宜。比起动不动就跨洋过海的欧美单,省下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和时间! 📈 我的策略是啥? 在Noon主攻生活小家电和厨房用品。这些东西在中东家庭需求大、利润空间也不错,很对他们的胃口。靠精准选品和合理定价,我完美避开了亚马逊的价格绞肉机,稳稳把钱赚了! 💬 有时候啊,往人少的地方走走,说不定真能发现一片新天地。 选中东、做Noon,是我的一次大胆尝试,现在看来,这宝还真押对了!
展开...
  • qw4.jpg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我跟我朋友副业就做的跨境电商,倒不是说给这行贴金,实话实说跨境电商这行无论是从前景看还是钱景看,都很值得做。 你可能会撇嘴,说“我没外贸经验,外语也烂,肯定做不了”。之前我也这么想。但朋友刚开始做的时候,连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都算不明白,现在照样每月多赚几万块。 关键不在你有啥,在这行能让你用“小本钱”撬动“大市场”。 国内电商卷成什么样了?你卖20块的杯子,有人敢卖15块还包邮,利润薄得像层纸。但跨境不一样,同样的杯子,换个赛道,比如卖到中东,那边工厂少,买家愿意花20美元买。不是他们人傻钱多,是供需差摆在那。 门槛也没你想的那么高。 不用你会外语,现在翻译软件精准得很,客户消息复制过去,秒出译文。不用你租仓库,1688上找代发,客户下单了,工厂直接发国际物流,你坐在家里赚差价。我朋友一开始就花500块注册了个店铺,连电脑都是用的旧的。 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避开“时间绑架”。 朋友白天上班,晚上花两小时回复消息、盯物流。周末优化下产品页面,看看哪个国家下单多。没加班到深夜,没天天开不完的会,收入却比主业的年终奖还多。这种“付出和回报能对上”的感觉,打工人都懂有多稀罕。 想做,得先避开三个坑。 别上来就追爆款。什么手机壳、数据线,全世界的卖家都在卖,你挤进去就是当炮灰。朋友专做“户外折叠水杯”,国内拿货15块,挂到亚马逊上卖25美元。因为欧美人爱露营,这种轻便不占地的小东西,当地超市卖得贵还少,她靠这个稳赚了一年。 别自己囤货。刚开始就拿100件试试水,卖完了再找工厂补。有次她进了500个太阳能小夜灯,结果欧洲突然降温,需求掉了一半,剩下的砸手里?没有,她挂到折扣区,亏了点运费清掉了,总比压着强。小单试错,亏也亏得有限。 别忽略平台规则。每个平台都有“流量密码”,比如Temu要低价引流,亚马逊要看客户评价。朋友花一周研究亚马逊的关键词规则,把“户外水杯”改成“露营便携折叠杯 食品级材质”,曝光量直接翻了三倍。规则摸透了,不用花钱投广告,自然有单来。 这行的核心,不是靠运气。 是靠“信息差”和“执行力”。国内过剩的好产品,国外刚好缺;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你先开个店试试;试错了就调整,卖好了就加量。 朋友常说,跨境电商不是什么风口,是给普通人留的一条“慢车道”。不用你一夜暴富,但能让你每月多赚几千、几万,慢慢把日子过宽绰。 比起死守着一份工资,怕裁员、怕降薪,这种“自己能说了算”的收入,才是真的稳。 你要是也想给生活多开个窗口,这行真可以试试。反正试错成本不高,成了,多份底气;不成,也亏不了啥。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