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卖家圈

拼多多卖家创业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57737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我用一年多时间还清30多万欠款,其中绝大多数收入都来自电商卖货。今天毫无保留分享我的选品经验——全是实操得出的干货。 起步阶段我采用最基础的“搬运模式”:直接复制别家商品加价5-10元上架,客户在我这下单后,我再去原店铺代发。做了几百单后,因手动填地址工作量太大,我与上家谈成了一件代发,但每单只赚5-10元,来钱太慢,于是我开始寻找利润更高的产品。 后来我发现,不同平台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同一款产品,供应商报价50元且不包售后,但我在拼多多上找到只要30-40元还包售后的同款,卖同样价格让我每单利润提到15-25元。拼多多的百亿补贴频道更是宝藏,例如某款产品旗舰店售价299元,供应商报215元,而拼多多补贴价只要139元,我卖199-209元,一单净赚60-70元。 有些时候,京东活动价甚至更低。我曾卖过一款产品,拼多多最低30元,京东大促时能做到20元,我便适当囤货,卖出不到十单就回本,剩下全是利润。 对于品牌类、价格透明的小家电,我选择主动与供应商谈合作。在平台找到个人卖家,转到微信沟通一件代发。虽然被拒绝是常事,但只要多聊一些卖家,总能找到愿意合作的人。如今我已积累五六个稳定供货商,售后无忧、利润也更有保障。 我不用1688,因为很多商家不包邮、不包售后,也不支持无理由退货,作为卖家要自行承担风险。在我负债最深的时候,根本承受不了大额退换货的损失,因此我更倾向选择售后完善的零售平台做货源。 总结来说,我的选品路径经历了“搬运→跨平台比价→锁定供应商”三大阶段。高利润的背后,是不断对比货源、抓住活动差价、建立稳定供应链的结果。这条路我亲身走通,每天稳定出单,利润可观。只要你愿意花时间选品、敢于主动谈合作、严格执行售后规避风险,你也有机会靠卖货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展开...
干了小十年电商,踩过坑、亏过钱、也爆过单,我算彻底整明白了——每个平台的流量压根不在一个世界里。你产品再牛,团队再强,只要没摸清平台的底层逻辑,基本就是白给。今天我就给你们拆解一下,这几个主流电商平台到底怎么玩转流量! 先唠淘宝。淘宝的流量核心就一句话:价格决定人群,人群决定流量。 它的“千人千面”早就不是技术问题了,是消费力分层的问题。L1、L2、L3指的可不是等级,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能力。你定价19.9,系统绝不会把你推给买得起199的人;你客单价做上去了,低消费人群你也基本看不见。 所以很多人抱怨“没流量”,其实是你根本没定价对!高价有高价的打法,得讲调性、讲服务、讲品牌;低价有低价的逻辑,得冲销量、拉评价、玩活动。定价定生死,在淘宝一点不夸张。 再说抖音。抖音的流量,玩的是时间赛道。 它是真真正正“看天吃饭”的电商。暑假前游泳圈、水枪、亲子露营装备爆;天一热,小风扇、冰袖、凉席冲上来;开学前书包、文具、宿舍神器又刷屏。 你产品再好,不合季节、不合热点,系统推都推不动。为啥?因为抖音的本质是“内容”,内容要情绪、要场景、要即时感。你不会追热点、不会抓时间节点,趁早别在抖音硬扛。 京东的流量,很多人搞不懂。我说白了:​关系>运营。 不是你产品好、价格低、服务到位就一定能爆。在北京这圈,很多资源是人牵人、关系带关系。你后台没人、渠道没绑紧、供应商资源不到位,想靠“技术”闯出来?难。但这不代表不能做——找准你的资源定位,小步快跑,慢慢建关系,也能活得好。 拼多多的人群两极分化特别明显:​要么极年轻,要么极年长。 30岁左右、注重品质又看重性价比的中生代?在拼多多占比很低。所以要么你做便宜到极致的生活日用,吸引阿姨妈妈;要么你做新奇好玩、价格敏感的小物件,吸引学生和年轻人。中间价位、讲调性讲品质的,在拼多多真的吃力。 唯品会的流量,非常现实:​认品牌不认人。 哪怕你只是个品牌边缘品类——比如某个大牌突然出了个毛巾、拖鞋、收纳盒——只要你品牌够硬、进了它的品牌库,流量就不会差。没品牌加持的话,哪怕你产品再好、利润再高,也很难冲进去。所以做唯品会,要么你自己是品牌,要么你抱紧品牌大腿。 最后提一嘴小红书:流量密码就三个字——小资女。 她们爱美、爱生活、信种草、愿意为精致买单。你的产品、内容、视觉,只要打不中这群人,基本没戏。别扯什么“男性市场”“下沉用户”,在这儿,服务好都市年轻女性,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说,电商这事儿,选对平台比努力运营更重要。 在我看来,互联网搞钱,越简单越好,要求的越少越好,买了一堆设备电脑,最后搞不起来有什么用?就像我现在搞的自媒体矩阵ai项目,3.5个号,利用ai1生成,一个月3.5千就够了,简单粗暴,没号就去营业厅办几张卡,没设备闲鱼买几台也就几百,3.5天就能起号,所以搞钱越简单越好,不要想什么高大上的项目,钱到手才是真的!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