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3501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深圳的跨境公司倒得差不多了 这段时间,从一些同行或者一些客户那里知道有不少的跨境公司倒闭了,还看到了很多货代公司跑路,亚马逊拉黑一些服务商的信息。 干跨境这一行都快十年了,也算是见证了跨境的成长了。现在的跨境真的和之前不一样。之前真的就是懂点运营,打包发货这些就能干。 现在可不是这样了,要研究平台算法、物流、合规这些。前几天还在我们跨境交流群看到有跨境公司的人事说他们公司老板指定要招985/211的,普本都不要。 不过跨境发展到现在出现这种现象也算正常。现在的平台算法、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不懂这些的,可能花钱投流都没什么效果。还有合规,不懂这些,你的货可能会被扣,也可能出不去,店铺直接被封掉。 之前我听到我一个做运营的朋友说他之前待过的一家公司现在倒闭了。老板是那种只看价格,不会考虑质量和其他的人,但又想做欧洲市场。为了省钱就找那种价格很便宜的服务商做欧代。还没给钱的时候,那个对接的人,服务态度非常好,就算大半夜发信息都基本秒回。 那个老板就吃这一套,以为捡大便宜了,很快就签约打款了。没过多久,那个销售拉黑他们公司对接这个服务商的人。 他们没办法只好又找过服务商,但那个老板始终觉得自己可以找到便宜又负责的服务商给他做欧代。就又找了一个便宜的。 这次那个服务商没有拉黑他们,但没想到这个欧代挂靠的国外地址是假的,货被查了都没人处理。 还有因为地址是假的,就被官方撤销资质了。后面又因为那个老板的骚操作,公司成功倒闭了。 现在的跨境就是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阶段,有一些卖家为了流量,就疯狂卷低价,有一些服务商为了客户,什么都敢承诺,两周下任何号都敢说。
展开...
  • qw2.jpg
  • qw1.jpg
普通人做跨境电商当副业,每月赚几千块,真不是吹牛。别被“跨境”两个字吓住,它没你想的那么复杂,甚至比开个淘宝店还简单——不需要囤货,不用懂外语,每天花两小时,照样能把国内的货卖到国外去。 最大的误区是觉得“跨境=高大上”,其实门槛低得超乎想象。我表妹是护士,下班回家花1小时弄跨境店铺,现在每月稳定多赚4000。她做的是亚马逊的“自发货模式”:在1688上选款,客户在她店铺下单后,直接让1688的商家发到国内的中转仓,平台再帮着寄到国外。她连货长啥样都没见过,就赚中间的差价。 选对品,就成功了一半。别碰电子产品、服装这些大品类,竞争太激烈。普通人该选“小而美”的东西:比如国内10块钱的硅胶冰格,在欧美能卖30美元;带USB接口的暖手宝,冬天在俄罗斯是爆款;甚至手工做的中式茶杯垫,在东南亚很受欢迎。选品就看两个点:国内供应链有价格优势(拿货价低于50块),国外平台同款少(搜关键词,结果页少于1000个)。 时间完全能灵活安排。表妹每天的操作流程很固定:早上花10分钟看后台订单,让1688商家发货;晚上花40分钟选新品,复制国内商品图,用平台自带的翻译工具写描述;周末花两小时优化店铺——把没销量的品下架,给有订单的品调调价格。这些事碎片时间就能搞定,不耽误上班,更不用熬夜。 不懂外语?平台早帮你解决了。亚马逊、速卖通这些大平台,都有自动翻译功能,你写中文描述,系统直接转成当地语言,准确率够日常用。客户咨询也别怕,常用问题提前存成模板,比如“发货时间”“退换政策”,复制粘贴就行。真遇到复杂问题,平台还有官方客服帮忙翻译,基本不用自己费心。 风险可控,试错成本极低。表妹启动时只花了300块:200块买了个基础运营课程(学怎么注册店铺、选品),100块用来垫付第一笔订单的货款。她没囤一件货,客户下单了才花钱进货,卖不出去也不亏。这种“无库存模式”,对普通人来说最友好——就算没做起来,损失也就几百块,比报个健身班还便宜。 赚几千块的核心,是“赚汇率差+信息差”。国内15块的折叠晾衣架,欧美卖25欧元(约190人民币),去掉物流和平台抽成,能赚80块。这80块里,一半是汇率差(欧元兑人民币的溢价),一半是信息差(国外消费者不知道国内拿货这么便宜)。你不用卖得多,一天出3单,一个月就有7000多。 别贪多,先跑通“1单的闭环”。刚开始别想着上多少品、赚多少钱,先搞定“从选品到收款”的全流程。选3个品上架,哪怕第一个月只出1单,也说明这条路能走通。表妹第一个月只卖了5单,赚了600多,但她摸清了怎么发货、怎么处理售后,第二个月就涨到20单,赚了2000多。 给普通人的3个实操建议:先从“亚马逊个人店”或“速卖通”起步,不用营业执照,身份证就能注册;选品盯着“国内小商品城的优势货”——义乌的饰品、永康的五金、潮汕的家居用品,这些地方的货在国外竞争力强;每天花10分钟看平台的“热销榜”,跟着卖同类但略有差异的品(比如别人卖塑料收纳盒,你卖带分隔的),少走弯路。 总有人说“跨境水太深”,那是把它当成发大财的路子。要是只想当副业,每月赚几千块,真没那么复杂。它不需要你懂国际贸易,不需要你有大资本,就靠国内供应链的优势,赚点汇率差和信息差的小钱。 普通人搞副业,图的就是“不耽误主业,还能多份收入”。跨境电商刚好踩中这两点:时间灵活,成本低,流程简单。与其下班刷手机,不如花两小时试试——说不定下个月,你就多了几千块的零花钱。
展开...
人到中年不得已,亚马逊创业FBA货也总算发走了! 36岁不得已开始从新创业,从注册店铺到选品再到把货发走,真是一路坎坷,这个年纪没了20出头的那种干劲和拼劲了,曾经有过辉煌的岁月,大环境的逼迫下又走上了风雨路,还是劝退想兼职做亚马逊的朋友,做就下定决心专职做,兼职做真的不容易做成功。踩了很多坑啊。 1.建议找现成符合亚马逊FBA产品包装要求的产品。不建议自己定制。一个人花费在包装上的时间太多了。 2.做差异化或赠品什么的一定要想清楚,所有打包什么的都需要自己动手干。 3.物流尽量做到不拋重,几公分的尺寸头程拋重算下来贵很多,尽量把包装做小。 4.能自己做图不要找人做,因为沟通时间太多。 5.FBA标签打印机买碳带的,一次到位,203dpi热敏不清晰,建议碳带铜版纸!!!非常坑 6.如遇假期前提前沟通发货时间,提前提前提前! 7.纸箱要够硬够硬够硬 8.透明胶带,黄色不行。 9.塑料袋大于5英寸要有防窒息标! 10.找供货商贴标,贴标贴死你(我发的1000件) 11.外箱不要带钉,带钉要一个一个箱贴胶带! 12.外箱最好印上MADE IN CHINA,省去打标修改! 13.分仓打标一定区分好,容易搞混乱。 14.品牌备案不要填ASIN,不好过。 15.能买商标不要自己注册。 16.物流多找几家!尽量找义乌,深圳船停靠的地方的货代。因为抛货按抛货重量收干线费(就是从你发货地到港口城市的运费)自己发国内物流到港口合适。 17.体积大的抛货走整柜合适,我1000件39480运费。
展开...
  • qw1.jpg
建议做跨境电商,不是跟风。是因为它真的能让普通人跳出“用时间换死工资”的坑,还不用把自己熬成陀螺。 打工的本质是卖时间,一个月卖30天,换来固定数字。跨境电商是搭管道,选对了品,铺好了路,哪怕每天只花1-2小时维护,订单也能自己跑。这不是神话,是很多小卖家正在验证的事。 国内市场卷到什么程度?同一个杯子,十几家店拼价格,利润压到几块钱。跨境不一样,把国内工厂10块钱的手工饰品,放到欧美平台,能卖到10美元。差价里,藏着普通人能抓住的机会。 不用起早贪黑,是有前提的。选品时多花点功夫,避开大热门,盯着细分需求——比如宠物用品里的“老年犬防滑鞋”,户外装备里的“露营迷你咖啡机”。这些小品类竞争小,一旦铺开,后续不用天天上新,每天回复几个咨询、处理下订单就行。 时间怎么省出来?现在工具太成熟了。ERP系统自动同步订单、算运费,AI能写英文产品描述,连客服都能挂个自动回复模板。前期把框架搭好,后期就是“轻运营”,1-2小时足够处理完所有事。 启动成本也没想象中高。不用囤货,做一件代发,先拿样品拍图上架,有订单了再让工厂直接发。几千块钱就能开个店,比加盟奶茶店、摆地摊风险小多了。 怕外语不好?真不用愁。平台后台有翻译功能,聊天用翻译软件,客户问的问题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尺寸、材质、发货时间,记熟模板就行。我认识个大姐,初中文化,靠翻译软件做亚马逊,现在每月稳赚两万多。 别被“跨境”两个字吓住。它本质还是卖东西,只不过买家在国外。你需要学的不是复杂的外贸知识,是怎么找到“国外人需要但当地不好买”的东西,怎么用最简单的方式把货送到他们手里。 打工想涨工资,得看老板脸色、拼资历。跨境电商的收入,只看你选品的眼光和铺的渠道。做得好,一个月顶打工半年,还不用挤地铁、开例会。 当然不是没风险。选品错了可能压货,平台规则变了可能受影响。但这些风险,比打工“十年如一日原地踏步”的风险,值得冒。 想试试的话,先从最小成本开始:花几百块买个平台教程,选3个小品类,用免费模板做个简单listing。用1-2小时的碎片时间维护,成了,就扩大;不成,损失也能承受。 跨境电商的好,不在“躺赚”,在“多劳多得”的同时,还能让你握住自己的时间。这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难得的机会了。
展开...
央妈都推出跨境电商了,跟着政策走没错的。做了几年亚马逊跨境电商还不错,不算大佬,但每个月基本上都是稳定的,时间地点也自由 政策带火跨境电商,我做亚马逊这几年,确实赚了也自由了 国家现在特别支持跨境电商,新闻里老说相关政策,我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三年前瞎猫碰上死耗子,做了亚马逊,现在每月收入稳当,不用打卡上班,在哪儿都能干活,这日子确实舒坦。 说起来当初也是瞎折腾。从外贸公司辞职那阵,天天不想上班,看见朋友圈有人发亚马逊开店,心想反正手里有点闲钱,大不了亏了就当交学费。第一款卖的是带刻度的硅胶冰格,没想到歪果仁还挺吃这一套,仨月就卖进了小类目前面,当时可乐坏了。 其实做这个真没想象中难。不用租店,不用压一堆货,连外语都不用太懂,平台有翻译工具。我认识个山东大叔,就卖他家做的风筝,照样往欧美发;还有个宝妈,给宠物做定制项圈,一个月也能挣不少。关键是国家政策给力,免税、简化流程这些,对我们来说就是实打实多赚钱。 不过也不是躺平就能赚。选东西得琢磨老外的喜好,欧美那边认环保认证,日韩就喜欢小尺寸的;还得盯着汇率,去年美元值钱的时候,我多赚了不少;物流也得操心,货啥时候补、怎么进亚马逊仓库,弄错了就影响销量。 总有人问现在入行晚不晚。我觉得不晚,但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上点货就想赚钱了。现在得选对东西,好好运营。我店里的东西从3个加到20多个,每个都改了好几次,光包装就试了俩月。 说真的,从天天挤地铁上班,到现在在哪儿都能办公,亚马逊不光让我钱多了,更能自己说了算。看到老外拆我卖的东西拍视频,那感觉比赚钱还爽。 要是你也想试试,不想朝九晚五被管着,不如先看看平台规则,研究研究卖啥。政策都给铺路了,胆子大点试试呗。反正我这普通人都能做起来,你说不定也行。
展开...
  • qw1.jpg
从最初的一天只有5单,到现在能有100单,不知不觉,我折腾亚马逊已经七年了。 刚创业那会,真的挺辛苦的,天天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熬夜更是家常便饭。不过看到订单量还不错,心里也算有点安慰。 刚开始接触亚马逊,我玩的是自发货(FBM),没碰FBA。那时候觉得FBM香啊,每天几十单,纯利润能控制在30%—50%以上,自己都挺满意,觉得这事儿能成! 后来在圈子里混久了,明白FBA这条路迟早得走,但FBM也不能丢。就跟公司沟通,搞起了双店铺模式,一边FBA,一边FBM 。 FBA刚开始也遇到不少挫折,好在慢慢摸索出一套测品流程,生意渐渐好起来。不过对于亚马逊小白,我还是建议从FBA起步,少量多批次发货。别一开始就理想化,觉得某个品肯定爆,哐哐发大货,结果上架后半个月才出10来单,最后只能头疼清货,结算时亏到姥姥家 ! 新手做亚马逊,最关键的是熟悉平台规则、体验出单流程,别积压库存。不能只盯着利润,运营能力得跟上!除非运气爆棚乱做都爆单,不然没运营能力真玩不转。 要是新手没合理规划,参考下我这套流程: 前三个月, - 60%精力搞选品!行业都说“七分选品,三分运营”,好产品是爆单地基 。 - 30%精力研究写优秀listing!得清楚listing是给亚马逊和买家看的,先让亚马逊懂你的品,它才会推给买家,好listing是高转化率前提 。 - 10%精力了解平台规则、功能、基本操作和行业资讯(资讯可以少,但不能不知道) 。 把这些搞明白,基础就扎实啦!之后就是沉淀运营能力,这得花时间。 最后强调,新手想爆单,得建立在足够了解平台、有运营基础上(当然,运气逆天的当我没说 )。
展开...
  • qw1.jpg
欧盟取消150欧元免税,中欧跨境电商迎变局 欧盟正式通过取消150欧元免税政策,中欧跨境电商格局将被重塑 据最新消息,欧洲议会已以619票的高票通过一项重大关税改革方案,正式取消150欧元以下进口包裹的免税政策。根据新规,未来每件直邮包裹将被征收2欧元处理费(若从仓库发货则减免0.5欧元)。这一政策一旦落地,将对中欧跨境电商带来深远影响。 一组关键数据令人震惊: 2024年欧盟共接收小额包裹46亿件,其中41.8亿件来自中国; 在这些包裹中,约65%存在低报、瞒报、逃税行为; 新规实施后,平台综合成本预计增加15%; 部分原本利润率为30%的爆款产品,利润率将暴跌至个位数。 企业已开始应对布局 面对成本压力,以Temu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已启动紧急应对措施: 计划将80%的欧洲订单转为本地仓发货,以规避高额处理费用; 与国际物流巨头DHL深化合作,构建“local-to-local”物流体系,实现从海外仓到终端的高效配送; 加快布局欧洲本地供应链和仓储网络,提升合规运营能力。 政策生效时间与影响展望 该政策预计最快将于2025年底正式实施,届时将对中欧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带来结构性变化。未来,拥有本地仓、合规能力强、供应链稳定的企业将更具优势,而依赖低价直邮、税务不规范的中小卖家将面临巨大挑战。
展开...
  • qw4.jpg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立秋后,亚马逊卖家的“生存突围” 立秋一过,天气转凉。跨境电商圈里,亚马逊卖家们的“战斗”热度可没降。有人盯着后台数据发愁,有人却在琢磨新玩法,这个平台就像一个大江湖,不管季节咋变,想活好都得使劲折腾。 立秋后,海外消费者需求跟着变。欧美那边,天气转凉,家具类毛毯,暖手宝,服装类的卫衣,薄外套,需求开始往上冒,但得研究细节,普通款竞争大,搞点节日元素的。或者食品类,秋季是丰收季,海外家庭爱搞烘焙,聚餐,小包装的烘焙原料,特色调味料,说不定能成爆款。选品就像“追节气”别等别人卖爆了,才跟风。 广告流量玩法也得变,旺季前就得调整策略。把核心关键词精准“锁死”,像卖服装,出价得舍得往上提,争取抢到搜索结果前排位置。 物流和库存更得操心,立秋后,离欧美购物旺季更近了(黑五,圣诞)。得提前和货代谈好价格,适当调整库存。根据前期销售量,预拌哪款品能爆,灵活调整。要是库存推太多,资金压着不说,遇到滞销,旺季前清库存都难。 立秋后,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有人在季节交替找不到方向,也有人能敏锐抓住需求变化,让店铺销量“逆寒而上”。跨境江湖里,季节循环不停,赚钱的门道也跟着转,想站稳脚跟,就要灵活应变,跟着市场需求走,才能在亚马逊这片天地里,挣到属于自己的“秋粮”。亚马逊财富密码远不只于此,这些商机背后的门道,藏着普通人也能学会的跨境赚钱诀窍,就看你愿不愿意深究。
展开...
  • qw1.jpg
前段时间试了个新思路,没想到让我的亚马逊新品15天天出了600多单,现在回想还挺惊喜的。 最开始是在亚马逊前台翻新品榜,看到一款同类产品突然冲到了小类目前50,点进去研究发现,它的Listing里藏着不少“小心机”——标题里埋了3个精准长尾词,五点描述里又把材质、场景、人群这些属性词拆解得很细,连A+页面的文案都在反复强化一个核心卖点。 我当时就想着照这个思路试试,写Listing前先做了件事:用卖家精灵拉了10个同类竞品的流量词表。反查之后发现,有个带场景的词“outdoor portable grill”虽然搜索量不算顶高,但SPR值只有20多,意味着上首页只需要很少的单量。更关键的是,这个词下的竞品平均评分才3.8,评论数大多在50条以内,一看就是新品能挤进去的“蓝海词”。 选好词之后,我在写标题时特意把这个词放在了最前面,五点描述里又围绕“outdoor”延伸出露营、野餐、自驾游这些场景,还把材质词“stainless steel”和功能词“foldable”穿插进去。写完后用卖家精灵的Listing评分工具测了下,关键词相关性直接飙到了90分,比之前的老Listing高了20多分。 新品上架后,我还结合了站外折扣——设置了30%的coupon,配合早期评论人计划,没想到第3天就开始出单,第7天直接爆到了120单。后来看后台数据,那个“outdoor portable grill”带来的自然流量占了40%,广告点击成本也比之前选的大词低了一半多。 其实找词的时候,卖家精灵的市场分析真的帮了大忙。比如它会显示每个关键词下的平均价格带,要是发现大部分竞品都在卖高价,而你的产品有价格优势,那这个词就值得重点抓;还有广告竞品数,要是低于50个,投自动广告的时候竞价都能省不少。 对了,要是懒得自己琢磨文案,卖家精灵的AI生成Listing功能是真的好用,输入核心词和产品卖点,直接能出一版带关键词分布的草稿,稍微改改就能用,省了不少时间。 现在这个品稳定在小类目前100,每天能出50多单,打算接下来再用这个方法测测其他品类。大家要是也试试,有啥新发现记得来交流呀~
展开...
  • qw1.jpg
普通人做跨境电商当副业,每月赚几千,真不是空想。别被“跨境”两个字吓住,它没那么多高深门道,说白了就是把国内的东西卖给外国人,用对方法,业余时间足够折腾。 先破个误区:不用懂外语,不用囤大货。现在翻译工具(谷歌翻译、deepl)足够用,产品详情页抄同行的,改改关键词就行;物流有货代全包,你把货寄给货代,他们负责清关、送到国外,不用自己跑海关。有个宝妈,英语只认识26个字母,靠翻译软件在虾皮上卖儿童发饰,每月稳定赚4000多,就是选品选得巧,操作够简单。 选品抓“小而轻”,避开红海。大件家具、电子产品别碰,运费贵、售后麻烦,新手扛不住。就选几样小东西:比如国内10块钱的手机壳,国外能卖30块;5块钱的发圈,亚马逊上标15美元不稀奇。关键是“差异化”——别人卖普通手机壳,你卖带中国风图案的;别人卖纯色发圈,你加个小刺绣。有个上班族,下班研究国外小红书,发现欧美姑娘喜欢“复古风抓夹”,就在1688上找货,加价3倍卖,每月花5小时上架、回复消息,赚6000多。 平台别贪多,盯准一个“新手友好”的。亚马逊规矩多,适合后期冲量;虾皮(Shopee)、速卖通门槛低,注册简单,还有新手流量扶持。刚开始就选一个平台,把它的规则摸透:比如虾皮的“聊聊回复率”要保持90%以上,不然降流量,那就每天花20分钟集中回消息;速卖通的“橱窗推荐”要给爆款,那就每周看一次数据,换一次推荐品。不用追求“全平台布局”,把一个平台的基础玩法吃透,就够赚零花钱了。 用“一件代发”降低风险,别压货。1688、拼多多上找支持代发的商家,客户在你店里下单,你直接让商家发给货代,中间赚差价,自己一分钱库存不用压。有个小伙,在亚马逊上卖户外露营小配件(挂钩、灯串),全靠1688代发,卖了半年没囤过一件货,最多的时候月赚8000,就算某款卖不动,也没啥损失。新手最忌“想大干一场”,先轻资产试错,能赚钱了再慢慢囤点爆款。 时间不用多,每天1-2小时足够。早上花10分钟看数据:昨天卖了多少,哪款点击高,把没流量的下架;中午午休时上新2-3个产品,抄抄同行的标题改改关键词;晚上花半小时回复消息、处理订单。不用熬夜,不用全天盯,碎片化时间就能搞定。有个程序员,每天睡前1小时打理他的虾皮店,从月赚1000到现在稳定5000,没耽误主业,还多了份收入。 赚几千的核心,是“不贪多、做精”。别想着“我要做全品类”,就守着1-2个细分领域:比如只卖宠物用品,就研究狗绳、猫抓板;只卖厨房小工具,就盯打蛋器、切菜器。把这几样东西的关键词、客户评价、售后问题摸透,比啥都卖却啥都不精强。有个姑娘只做“汉服配饰”,卖给国外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款式就10来种,靠复购和推荐,每月稳稳6000,她说“少而精,反而省心”。 别害怕售后,大部分问题能化解。客户说“没收到货”,让货代查物流记录,截图给他看;客户说“质量不好”,小额的直接退款(比如10美元以内),别纠缠,保住店铺评分更重要。新手遇到售后容易慌,其实国外客户没那么难缠,只要态度积极,90%的问题都能解决。有个卖家,遇到客户投诉“发错货”,直接补寄一个还送了小礼物,客户后来成了回头客,介绍了好几个朋友来买。 普通人做跨境电商当副业,赚几千的逻辑很简单:用国内的供应链优势(便宜、多样),借平台的流量,靠“小而轻、低风险”的模式,用业余时间赚点差价。它不需要你辞职,不需要你懂太多专业知识,甚至不需要你花太多钱,关键是敢开始、肯花点时间研究“怎么卖得出去”。 那些说“跨境电商太难”的,要么想一口吃成胖子,要么没找对方法。对普通人来说,它就是个“多一条赚钱路子”的选择,每月几千不多,但积少成多,还能慢慢摸索经验,万一以后想做大了,这也是个扎实的起点。别犹豫,先开个店上架几款货试试,比光想有用多了。
展开...
五到百的跨越~ 七年亚马逊之路,我从日均5单做到了100单,这一路的摸索想和大家聊聊。 创业初期的日子挺拼的,每天守在电脑前,熬夜更是常事,但看着订单慢慢涨,心里就踏实。最开始我做的是自发货(FBM),当时觉得这模式真不错,每天几十单,纯利能维持在30%-50%,那会儿就觉得这事儿能干成。 后来在圈子里待久了,才明白FBA是绕不开的路,但FBM也不能丢。于是和团队商量后,就搞起了双店铺模式,一边做FBA,一边做FBM。 FBA起步时踩了不少坑,好在慢慢摸出了测品的门道,生意才渐渐有了起色。不过对亚马逊新手,我还是建议从FBA开始,发货要少量多批次。千万别一开始就太理想化,觉得某个品肯定能爆,一股脑发一大堆货,结果上架后半个月才出10来单,最后只能费劲清货,结算时亏得心疼! 新手做亚马逊,核心是先熟悉平台规则、跑通出单流程,千万别积压库存。别光盯着利润,运营能力得跟上!除非运气好到离谱,乱做都能爆单,不然没运营能力真玩不转。 要是新手没做好规划,可以参考我这套流程: 前三个月 60%的精力放在选品上!行业都说“七分选品,三分运营”,好产品是爆单的根基。 30%的精力用来打磨优质listing!得清楚listing是给亚马逊和买家看的,先让亚马逊理解你的产品,它才会推给买家,好的listing是高转化率的前提。 10%的精力了解平台规则、功能、基本操作和行业资讯(资讯可以少看,但不能一无所知)。 把这些做好,基础就稳了。之后就是沉淀运营能力,这得慢慢来,急不得。 最后想说,新手想爆单,得建立在足够了解平台、有运营基础的前提下(运气特别好的除外哈)。 大家有啥想法,欢迎一起交流~
展开...
  • qw1.jpg
新手做亚马逊,第一个月爆单! 刚入行时踩的坑现在想起来还心疼。当时听人说刚需品稳赚,一股脑进了一大批厨房收纳盒,发FBA的时候觉得量大自然成本低,结果上架后每天就几单,库存积压到要交高额仓储费,最后只能半价清货,算下来亏了小两万。 后来才明白,亚马逊不是选个品就躺赚,得摸透平台的脾气,比如最开始我连A+页面都懒得做,觉得文字描述够了,直到看到同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产品细节讲透,转化率比我高30%,才赶紧补上这一课。 给新手的几个实在建议: 1️⃣别一开始就追求“爆品”,先从“能出单的品”做起。哪怕每天只有5单,能让你完整走一遍选品、上架、发货、售后流程,比盯着别人的爆单数据焦虑强。 2️⃣学会看数据但别被数据绑架。像Listing的点击率低,可能是主图没突出卖点;转化率低,大概率是详情页没解决买家的顾虑,这些都得靠自己一点点试错总结。 3️⃣资金规划要抠到细节。比如发FBA的头程运费,不同货代报价能差20%;库存周转周期,尽量控制在30天内,不然资金链很容易断。 其实亚马逊没有那么多捷径,那些慢慢打磨选品、优化Listing、跟着平台规则走的人,做得更稳。新手最该做的,就是把每一步基础打扎实,等你能轻松应对差评、处理库存、调整广告时,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展开...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