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3501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亚马逊封号潮,即将来临! 近日,亚马逊平台再次掀起大规模账号审查风暴,重点打击商品页价格/折扣信息违规及无关关键词引流行为。此次审查涉及全品类商品,已有大量卖家收到警告邮件,部分因“原价虚标”“限时折扣不实”等违规操作被限流、商品下架,甚至直接封号。 亚马逊平台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8月的审查中,某家居类目头部卖家因将“全年常态折扣”包装为“限时特惠”,被系统识别为“误导性标价”,导致店铺流量暴跌70%,主力链接转化率从18%骤降至5%。更严峻的是,该卖家因多次违规被纳入“高风险账户”名单,面临为期6个月的流量限制,预计损失超200万美元。 亚马逊其监管手段已形成“技术识别—人工审核—法律追责”的完整链条。(1)AI语义分析精准狙击:通过算法抓取商品描述、评论区、广告文案中的价格表述,对“限时”“仅剩”“原价XX元”等关键词进行语义分析。(2)区块链追溯供应链:针对“伪造采购凭证”等行为,亚马逊要求卖家上传供应链全流程文件(如采购合同、物流单号、关税凭证),并通过区块链技术验证文件真实性。(3)全球法律协同打击:亚马逊反假冒犯罪部门(CCU)已在全球12个国家展开行动,2020年至今发起200余起民事诉讼,推动65名造假者被判。 面对亚马逊的合规高压,卖家需构建全链条风控体系。(1)价格策略透明化:避免使用“原价”“划线价”等易引发误解的表述,若需展示历史价格,需提供6个月内的真实交易记录,限时折扣需明确标注起止时间,并确保活动期间价格低于日常价。(2)供应链合规数字化:采用ERP系统管理采购、库存、物流数据,确保文件可追溯、可验证,避免“一品多店”模式,若需在多店铺销售同品牌商品,需在品牌备案中提前申报关联关系,防止被误判为“跟卖违规”。(3)应急响应机制化:收到警告邮件后,需在72小时内提交申诉,材料需包含完整证据链(如采购发票、物流记录、合规声明),定期使用“账户状况”工具自查,重点关注“客户投诉率”“退货率”“政策合规性”等指标,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合规经营者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对于卖家而言,唯有将合规融入运营基因,才能在平台实现长期发展
展开...
  • qw1.jpg
00后年轻人做TK跨境的现状。。 别以为上架就有单,商品卡流量早被大卖家分完了。找达人带货能爆单?实际流量高的达人根本不搭理新手店铺,而且跨境店的流量通常不如本土店,真要找建议自己先买个本土店配合。投流引流?没好内容,钱全白花。​ 就算把开店、物流、回款流程摸透,不懂短视頻和流量玩法,照样是行业里的炮灰。小白想在TikTok小店立足,得闯过供应链、资金、流量渠道三关。前两关不少人能过,流量渠道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TikTok小店有5条流量道:商品卡、投放、自卖短视頻、直播、达人。​ 商品卡流量看着容易获取,其实商家太多,流量不够分,美区小店的竞争有多激烈,看看就知道。​ 投放流量想靠GMVMax放量,得持续产出高质量短视頻素材。不懂短视頻内容,投放就是白烧钱。​ 自卖短视頻是做TikTok的基本功,可多数新人连爆款视頻都看不明、抄不像,原生感内容更是不懂。​ 直播对新人来说门槛太高,要调研目标人群、核心卖点,主播得有本土口语塑品能力、控场互动能力,找主播合作成本也高。​ 达人带货别想着抱大腿,靠谱的很少。tk店铺被封原因及解决方法,新人不会做短视頻就找达人,可好达人只带头部链接,新店难找到靠谱的。产品卖爆的完整流程,达人不会帮你做,除非你自己懂。​ 小白做TK跨境,别急着开店,先从选品、发视頻测试开始,不挂车,看自己能不能做好短视頻,行就继续,不行就止损,别成炮灰。
展开...
  • qw1.jpg
跨境电商出单好,不是走了捷径,而是走了正确的路 不少跨境电商卖家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店铺能持续出单,自己的生意却总是不温不火?其实那些出单稳定的店铺,并不是走了捷径或者有秘诀,而是把基础工作做对了、做透了。 选品要靠数据而非感觉。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跟风追热,看到某款产品畅销就盲目跟进,结果往往陷入激烈的价格战。而成熟卖家会先算清账:市场容量够不够大?竞争对手有多少?价格带是否合理?他们不贪热门赛道,反而深耕竞争适度的细分领域。与其在红海里挣扎,不如在蓝海里深耕。 运营要慢工出细活。有些新手急于求成,一口气上架几十个产品,结果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而出单稳定的店铺,宁愿把一个产品做透:反复测试关键词,优化产品图片,研究客户评论。那些期稳定出单的卖家,都对细节较真、对数据敏感,更对结果有耐心。 成本控制要精打细算。很多新手只看产品售价就觉得利润可观,却忽略了产品成本、运费、平台佣金等隐性支出,最后可能忙活一个月只赚几百块。而盈利的卖家都有自己的成本控制体系,清楚哪些钱该花、哪些能省,毕竟跨境电商赚的是净利润,不是流水。 其次就是心态,心态上要接受现实并持续改进。不少新手一开始信心满满,遇到挫折就抱怨平台不公或市场难做。其实任何生意都不容易,我们要做的是分析自身不足,学习同行优点,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就像我们开车,路况会变,但驾驶技术好再难的路也能开好。 做跨境电商,说白了就是把基础工作做好,出单只是时间问题。做生意拼的从来不是速度,而是稳扎稳打的实力。
展开...
  • qw1.jpg
最近跟很多亚马逊卖家朋友聊天,发现大家普遍陷入一个“死亡循环”:广告费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每天累死累活,月底一算账,发现全是给姐夫在打工! 你是不是也这样? 新品上架,不开广告没流量,一开广告ACOS就奔着200%去,备的一堆货在仓库里看着都心慌。想找个蓝海产品,结果发现你看上的,早就被人做烂了。 其实,90%的卖家之所以这么痛苦,根源就一个:还在用“产品思维”做亚马逊,而不是“市场思维”! 啥意思呢? ❌ 错误做法(产品思维):先找个产品,然后一头扎进去研究怎么推,结果发现是个超级红海,活活被巨头卷死。 ✅ 正确做法(市场思维):先不看产品,而是把亚马逊当成一个股票市场,用数据工具去筛选,找到那个“高增长、低竞争、高利润”的蓝海市场,再进去找产品。 这套逻辑的转变,能从根上解决你的问题。我们Sorftime团队把它总结成一个简单的三步法: 第一步:用“全类目扫描”代替“关键词搜索” 别再凭感觉搜产品了!用专业的市场分析工具,直接筛选全站几万个类目。把你的标准输进去:比如月销量>3000,卖家数30%。系统会直接给你一份你可能听都没听过的蓝海市场清单。 第二步:找那个“不花钱”的榜样 在蓝海市场里,用工具(比如我们的“隐赚指数”)去找到那个几乎不花广告费,但销量和排名却在稳定上升的“神仙产品”。它就是被亚马逊用自然流量选出来的“版本答案”。你要做的,就是像素级研究它,然后做出一个优化版。 第三步:让数据帮你“预测未来” 备货别再靠感觉赌了!用工具(比如我们的“未来趋势预测”)看一下,你想做的这个市场,未来90天是涨还是跌。提前布局即将爆发的市场,完美避开季节性下跌的“天坑”。 说白了,现在做亚马逊,已经不是比谁钱多、谁更努力,而是比谁的认知和方法更高维。从“产品思维”升级到“市场思维”,才是唯一的出路。 大家觉得这个思路对吗?你们在运营中还踩过哪些坑?评论区聊聊!
展开...
亚马逊广告,很多人都只会盯着自己的数据去看,比如说:某个广告位的点击率大于自己的平均点击率,潜意识就会认为这个位置的数据比较好。 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数据不是拿来跟你自己比的,而是要跟前后左右的竞争对手去比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广告打得很靠前,数据反而变差了,说到底就是因为你的链接跟前后左右的竞争对手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了。 所以,千万不能就着数据看数据,而是要跳出来,站在整个市场竞争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拿亚马逊的三个广告位举例:头部、搜索其余位置以及商品页,头部的广告位,曝光一般跟真实的展示是很接近的,因此点击率一般是比较高的。但是搜索其余位置以及商品页,就不一样了,跑出来的曝光要比真实的展示多很多,因此点击率就会偏低。 所以如果你只盯着自己的数据看,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比如:很多人看到首页点击率高,就想着把广告往首页打,殊不知你看到的高点击率都是假象,是要拿到市场上去PK的,相同的位置你的点击率比对手高,那才叫真的高。 如果数据明明没有对手好,只是自己单纯觉得这个位置点击率高,就盲目把广告往首页去卡,这么玩儿投产比是好不了的。 学会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这才是聪明的亚马逊运营应该干的事情!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