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3501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回答一个粉丝问我的问题 亚马逊关键词的竞争度问题 回答一个粉丝问我的问题 有一个卖家问了我这样子的一个问题:他挑选了一个关键词准备开广告,但是在搜索这个关键词的时候 发现搜索出来的竞品都是实力很强,也就是说他的产品无论是价格 评价评分都比不过别人,这个时候如果广告位摆在竞品旁边,不也没人买他的东西,都跑去买竞品的了。那我就打算换个关键词 ,找个没人的关键词去打广告,避开竞品去出单。 先说结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如果你新找的关键词,竞品既没有自然位也没有广告位,大概率这个词就有问题,对你的产品而言,这个词也基本没啥转化率。 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一个词,没有竞品的广告位和自然位,词本身也没问题,事实上也避开不了竞争,亚马逊竞争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在搜索结果没有出现竞品,实际上点开你自己的链接,商品页面下面也会出现别人产品,别人的照样会出来和你竞争。 所以想通过避开竞品去拿到流量出单,基本不现实。你更加应该关注自身链接在这个词下面的转化率。 话又说回来了,本来人家评价评分包括产品质量价格都比你优秀,本身就应该卖的比你好才对,所以我们在选品阶段就应该考虑这个东西。一个毫无优势毫无竞争力的产品为啥要去做呢,甚至价格还要卖的比人家贵,还要卖的比人家好。从买家角度考虑 ,何必要去买又贵又差的东西呢,这本身也不符合商业规则。
展开...
  • qw1.jpg
楼主三年亚马逊精铺经验,前司主营标品垂直类目,管制多所以只会一些比较浅显、通俗易懂的打法,但是成绩还是不错,可能产品质量优我打造的listing做到极致,所在类目的广告也挺容易打。(过往完全自学,入职的是初创公司,就这样温水煮青蛙过了三年) 今年由于个人身体原因离职,休息了两个月重新找工作,刚好也成功面试到家附近的一家初创公司,想着离家近预期工资在当地还行,也愿意在试用期买社保所以选择接了这个offer。对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面试过程中和老板交谈愉快,而且我提出想在新的团队巩固和学习,毕竟以往运营感觉比较肤浅,许多地方都一知半解或者糊糊涂涂就上手,无法有逻辑地串联起来。老板拍心口表示欢迎入职一起交流,公司有完善的培训和学习机制。 新公司做的是非标品,说是精品但是入职发现是是铺货,我目前大概每周需要编写1-2条listing,公司另一个运营一周4-6条listing。接手了一个小店铺,目前每天三四刀销售额这样子,老板在我这个新店铺上了两款季节性产品让我找感觉和推。这款季节性商品是1688上随手可以拿的通货,而且平台上同款的卖家已经上了四五年以上。老板不给利润表(🥹我想请问大家公司给知道利润吗),也不给开优惠卷。我觉得非标品转标品运营得很吃力,而且新公司不给申请vine,只能上直评,也没有美工,所以不能做a+和视频,老板说非标品没有标品那么吃listing。之前说好可以交流,每次我整理问题开会的时候提问,老板都会解答得非常敷衍,我知道老运营不愿意传授经验这一点我能理解。 我觉得做得很吃力很无助,目前做了三个月接了两个店铺都没有提成(我能理解,我没用把品推上去),但店铺收支情况不公开,老板说日后店铺有钱赚才会公布利润额 而且要试用期过公司才会给员工指导和帮助。 请问这公司值得做吗?
展开...
  • qw1.jpg
做跨境电商这么久,其实物流选对了能省不少心!常见的模式无非这几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货量和需求挑: - 邮政小包:像平时发2kg以内的小饰品、轻小件,走这个成本低、能到的国家也多,但缺点很明显——时效没个准头,有时候1个月都到不了,还容易丢件。 - 国际快递(DHL/FedEx这类):急单、高价值的货比如电子产品,选这个准没错,3-7天基本能到,服务也到位,但运费是真的贵,小商家一般舍不得常用。 - 专线物流:比如只做中美、中欧的,时效比邮政快、比快递便宜,还帮清关,但覆盖国家有限,不是所有目的地都有专线。 - 海运双清到门:适合发大货、重货,比如家具、家电、整柜的电商备货,成本是所有模式里最低的,但时效慢(通常15-30天),不过胜在省心——清关、关税、最后送到客户家门口,全程不用自己对接。 我们自己做澳洲、新西兰、新加坡、加拿大这条线的海运双清到门好几年了,不少做家居、户外用品的跨境老板都是长期合作。说实话,做海运最怕的就是清关卡关、到港后没人管,我们这边都是提前核对资料,清关有问题会第一时间跟进,不用客户自己跑流程;而且不管是电商批量补货,还是个人发家具、行李这种私人物品,都能安排,运费也明码标价,不会中途加钱。如果你们刚好有这几个国家的大货要发,其实可以对比下,省下来的物流成本也是利润嘛~
展开...
  • qw1.jpg
新手做亚马逊跨境电商,这些要点一定要记牢! 想做亚马逊跨境电商的新手宝子们看过来啦!很多人觉得跨境电商水深不敢尝试,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一切都没那么难哦。 第一步,先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不同站点的特点和消费习惯,比如欧美站点和亚洲站点就有很大区别。分析热门品类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别盲目跟风选品。 第二步,注册店铺。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像营业执照、身份证等,按照亚马逊的要求一步步注册。注意资料要真实有效,不然很容易审核不通过。 第三步,选品是关键。找那些有市场需求,又有利润空间的产品。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或者参考一些行业报告和数据。同时,要考虑产品的重量、体积,因为这会影响物流成本。 第四步,优化listing。这就像是给你的产品做广告,标题、图片、描述都要用心去做。标题要包含关键词,图片要清晰美观,描述要详细准确,突出产品的卖点和优势。 第五步,物流选择。亚马逊有FBA和自发货两种模式。FBA就是把货物提前存储在亚马逊仓库,由亚马逊负责配送,这样能提高物流速度和客户满意度;自发货则是你自己处理物流,成本相对低一些,但要注意物流时效。 第六步,客户服务。及时回复客户的消息和问题,处理好退换货等售后问题。良好的客户服务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新手做亚马逊跨境电商,只要做好这几步,慢慢积累经验,就能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啦! 如果不知道怎么入行可以互相交流
展开...
  • qw1.jpg
没做过美国本土店铺的亚马逊卖家亏大了 各位做美国亚马逊的卖家朋友们,今天真心想跟大家聊聊本土店的那些隐藏优势,尤其是还在纠结用什么店铺模式的新手,看完可能会帮你少走很多弯路。之前跟很多客户聊天的时候他们 一开始用的是国内店,总是担心账号安全问题,毕竟一旦被封号,前期投入的时间和成本基本就打水漂了。但换成本土店之后,这种焦虑感真的减轻了很多,因为本土店是用美国公司和美国法人注册的银行账户,从根源上就降低了被审核和关联的风险,亚马逊平台本身也会更信任这类商家,毕竟资料更符合当地运营规范,封号的概率自然就大幅下降了。​ 而且做本土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流量上的差距,它能解锁更多普通国内店没有的流量入口,还能主动参与亚马逊官方的专项引流项目,这些项目不是随便什么店铺都能参加的,都是平台针对本土商家开放的资源。有了这些资源加持,店铺的曝光量会明显提升,之前国内店可能要花很多心思做推广才能有一点起色,现在借助平台给的流量倾斜,曝光上去了,订单量也跟着稳步增长,运营起来更省心。​ 另外还有个很关键的点,就是选品范围的拓展。做国内店的时候,很多品类都受限制,像杀虫剂、各类粉末产品还有种子这些,想做却没办法上架,只能看着市场需求干着急。但本土店就没有这个顾虑,这些受限品类都能正常销售,等于多了很多竞争压力小、利润空间还不错的赛道。更重要的是,美国当地的消费者其实更信赖本土注册的店铺和产品,他们会觉得本土店在售后和产品合规性上更有保障,所以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更愿意选择本土店的商品,这也间接推动了销量的增长,尤其是做细分品类的卖家,这种优势会更明显。
展开...
在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选品,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程度、产品特性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选品的方法和技巧: - 利用平台工具选品 :可以通过亚马逊BSR榜单找到各类目热卖品,其能显示每个产品在所属类别中的销售排名和热销情况。还可以利用亚马逊New Releases,关注那些增长迅速的新产品。另外,卖家平台中的商机探测器也是很好的选品工具,借助它卖家不仅可以了解当前市场的总体需求情况,还能看到哪些关键词下的需求在迅速增长。 - 关注市场趋势和热点:关注绿色消费、智能家居升级、健康细分等趋势品类。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和节日提前准备相应的产品,如8月美国返校季的校服、文具,10月万圣节的摆件、服装等。 - 分析竞争对手 :通过分析竞品的销量、价格、评价等,验证产品的市场需求,发现市场痛点和空白,帮助计算毛利率和定价区间。可以选择一些销量较好但评论数相对较少的竞品,这类产品可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考虑产品成本和利润 :使用亚马逊的收入计算器等工具,准确计算类目佣金、FBA仓储费、FBA配送费等成本,确保产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一般来说,空运毛利率在20%以上,海运毛利率在30%以上的选品才值得尝试。 - 选择合适的供应链:优先选择中国产业带密集且工艺成熟的品类,如深圳的3C配件、义乌的小家居等,可以通过1688的“产业带地图”锁定货源。同时,要确保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稳定,交货期可靠。 - 规避风险:选品时要注意规避侵权风险,用ERP查询商标、筛查专利。避免选择液体、粉末等需FDA认证的类目,以及已被大品牌或亚马逊自营垄断的类目。
展开...
  • qw1.jpg
这么多年,我发现,能让草根翻身的赛道,就那么几个:跨境电商、自媒体。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谁能踩准其中一个、抓住机会,真的很容易翻身。以自媒体为例,现在国内做电商,如果你纯靠平台流量,很难再有那种野蛮生长的红利了,必须要叠加自媒体。 先说说跨境电商,为什么它对草根友好?核心是“启动成本可控,且能避开国内内卷”。不像开实体店要房租、囤货,草根做跨境电商,初期可以用“1688代发”模式——不用自己压货,客户在亚马逊、Shopee上下单后,直接让1688的工厂发货到国外,自己赚中间差价。之前认识个农村出来的小伙,没什么本钱,就靠在Shopee上卖家居小物件,每天花2小时优化商品标题、回复客户,半年就做到了月入2万,后来慢慢扩大品类,一年后月入突破5万,这就是草根靠跨境电商站稳脚的典型。 它不用你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也不用复杂的人脉,只要愿意花时间学平台规则(比如怎么避免侵权、怎么算物流成本),甚至外语不好也能做——现在翻译工具很成熟,商品详情页用工具翻译后稍作调整就能用。对草根来说,这种“小投入试错、成了再放大”的模式,比一上来就砸钱的生意安全多了。 再看自媒体,它对草根的最大价值是“零门槛启动,靠内容建立信任”。一部手机、一个账号,不管是拍短视频、写图文,还是做直播,只要你能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教大家做家常菜、分享职场经验、测评性价比商品,就能慢慢吸引粉丝。而且自媒体的流量不依赖平台的“付费推荐”,靠内容打动的粉丝更精准,后续变现也更稳。 就像用户说的,现在国内纯做电商太难了——平台上同类商品多,大家比价格、比销量,新店铺没流量根本活不下去。但叠加自媒体后,逻辑就变了。比如有人做美妆电商,不直接在平台开店卖货,而是先做美妆测评自媒体:拍“百元内好用粉底液”“油痘肌护肤步骤”这类视频,积累几万粉丝后,再在账号里推荐自家店铺的产品。粉丝因为看了她的测评信任她,不仅愿意下单,复购率还高,根本不用跟其他店铺打价格战。 我身边还有个做农产品的草根,老家种橙子,之前靠批发给贩子,一斤只能赚几毛钱。后来他开始拍短视频:从橙子开花、结果,到自己上山采摘、打包,把“原生态”的过程拍出来,再在视频里说“想吃新鲜橙子的可以找我”,慢慢积累了几千粉丝,现在直接零售,一斤能赚3块多,一年下来比之前批发多赚了十几万。 其实跨境电商和自媒体这两个赛道,有个共通点:都不需要草根有“先天优势”。不用你有家底,不用你有资源,只要你肯花时间、肯琢磨——跨境电商研究选品和物流,自媒体研究内容和粉丝喜好,坚持下去就有机会。不像传统行业,比如开工厂、做工程,没几十万启动资金根本做不了,还得有靠谱的人脉,草根很难挤进去。 但也要提醒一句,不是说踩上赛道就一定能翻身,关键是“抓住核心,不盲目跟风”。做跨境电商别贪多,先把一个平台、一个品类做透,再考虑扩品类;做自媒体别今天拍美食、明天拍职场,找准一个细分领域深耕,粉丝才会记住你。比如做跨境电商,先把Shopee的家居品类做好,月入稳定后再试试亚马逊;做自媒体,先把“宝妈育儿技巧”这个领域做起来,有了粉丝基础再考虑带母婴用品。 草根的优势本来就是“灵活、能吃苦、敢试错”,而跨境电商和自媒体刚好能放大这种优势——不用承担高额成本,试错了损失也小;只要愿意持续投入时间,就能看到反馈。不像在传统行业里,草根可能努力几年,也只是在底层打转,很难有突破的机会。 所以说,能让草根翻身的赛道真的不用多,抓住跨境电商或自媒体其中一个,沉下心去做,把“小机会”做成“稳定收入”,再慢慢放大,翻身其实没那么难。尤其是现在,国内电商需要叠加自媒体破局,跨境电商还有不少新兴市场的机会,只要肯行动,草根真的能靠这两个赛道改变现状。
展开...
展开...
  • qw4.jpg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