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3501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投资价值 市场潜力巨大:全球跨境电商市场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24万亿美元。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23年交易规模已达17.1万亿元,且出海趋势明显,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支持有力:各国政府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中国更是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纳入国家级战略,通过通关、税务、外汇等创新政策,为行业提供制度保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与风险。 技术创新驱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跨境电商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如AI选品系统提高爆款命中率,智能物流体系缩短配送时效,为投资者带来新的增长点。 品牌出海机遇:跨境电商助力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通过差异化产品和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竞争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 投资策略 关注核心赛道:重点投资智慧物流、数字供应链服务和品牌出海等核心赛道,这些领域具备 显著价值潜力,能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选择优质企业:寻找拥有自主可控海外仓网络、数据驱动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在细分品类建立品牌护城河的企业,这些企业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注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增长迅速,投资者可关注在这些市场有布局的跨境电商企业,把握市场扩张机遇。
展开...
普通人做跨境电商副业:月赚几千不难,靠选对品、轻运营就行。普通人做跨境电商副业,真不用怕没资金、没技术——我认识的一个宝妈,每天等孩子睡后花2小时打理Shopee店铺,卖国内的儿童发饰和家居小件,三个月就稳定月入5000+。她没囤货、没投广告,靠的只是“选对品类+轻量运营”。这说明做跨境副业,拼的从不是“能砸多少钱、懂多少技术”,是“找对路、用对方法”,只要踩准这两点,月赚几千真不算难事。 先搞懂:普通人做跨境副业,选品别贪大,先抓“轻、小、稳”。宝妈选的儿童发饰(比如公主蝴蝶结发夹、节日小发圈)和家居小件(比如迷你收纳盒、折叠晾衣架),有三个优势:一是轻,快递费低,国内发往东南亚,一件运费才5-8块,不会吞掉利润;二是小,不用囤货占地方,家里阳台就能放样品;三是需求稳,儿童发饰每个季节都有新款需求,家居小件是刚需,不会像网红款那样突然没人买。反观很多人一上来选手机壳、T恤,要么竞争大,要么运费高,没做几天就放弃——选品错了,再努力也白搭。 没囤货的底气,来自“1688代发”,不用压一分钱本金。宝妈没自己进货,而是在1688找能“一件代发”的厂家,客户在Shopee下单后,她把地址发给厂家,厂家直接发货给客户,她赚中间的差价(比如1688拿货8块的发饰,Shopee卖18块,一单赚10块)。这样既不用压本金囤货,也不用打包、发货,省了90%的杂事。普通人做副业,最怕的就是“投钱囤货后卖不掉”,代发刚好解决这个痛点——卖多少发多少,没卖出去也没损失,风险几乎为零。 不投广告也能有流量,靠“优化关键词”抓平台自然流量。宝妈没花一分钱投广告,却能每天有稳定订单,核心是会写产品标题。比如卖儿童发饰,她会在标题里加“儿童发饰 公主 蝴蝶结 节日 东南亚”,这些词是她在Shopee搜“发饰”时,看同行卖得好的产品标题总结的;卖迷你收纳盒,就加“迷你收纳盒 桌面 化妆品 便携”。平台算法会根据关键词推送给想买的人,只要关键词选得准,就算不投广告,也能被客户搜到。普通人做跨境副业,别一开始就觉得“没广告没流量”,先把标题优化好,自然流量就够起步了。 每天2小时够不够?够,只要抓“核心事”,别做杂活。宝妈的时间安排很明确:半小时在1688选新款(看销量前10的发饰、收纳盒,选3-5款上新);1小时回复客户消息、盯订单(客户问“发什么快递”“多久到”,她用模板快速回复,再确认厂家是否发货);最后半小时优化标题(把没流量的产品标题,换成同行高流量的关键词)。她从不在“做详情页、拍精美图”上浪费时间——详情页用厂家的图,稍微加几句文字说明就行;图片不用修,真实反而让客户放心。做副业要的是“高效出单”,不是“完美运营”,抓核心事就够了。 很多人觉得“我不懂外语,肯定做不了”,其实翻译工具能搞定90%的事。宝妈英语不好,客户发英文消息,她用DeepL一键翻译;产品标题、详情页的英文,要么抄同行的(改几个词),要么找淘宝代笔(50块写10个产品的文案)。东南亚客户也有很多用中文沟通的,就算遇到纯英文的,翻译工具也能应付。别让“不懂外语”成为借口——现在的工具足够帮你跨语言障碍,真正的障碍是“不敢开始”。 普通人做跨境副业,最该避开的坑:别一上来就“全职做”“大投入”。有人看别人做跨境赚钱,就辞掉工作、囤几万块的货,结果没卖出去,反而亏了本金;有人一开始就开直通车、投广告,花了几千块,订单没几个。宝妈的做法很稳:先当副业做,每天只花2小时,没投一分钱广告,没囤一件货,等稳定月入5000+,才考虑要不要多花点时间扩品类。做副业的核心是“不影响主业、不亏本金”,稳着来才能长久。 想起步?教你三个“零门槛”步骤,今天就能试。第一步,选平台:优先选Shopee(入驻简单,不用交保证金,东南亚市场需求大),用身份证、营业执照(个体户执照就行,淘宝能办)就能注册;第二步,选品:打开1688,搜“儿童发饰 代发”“家居小件 轻量”,按销量排序,选销量1万+、评价4.8分以上的厂家,拿3-5款样品先测;第三步,运营:上新时抄同行高流量标题(改3个词避免重复),客户消息24小时内回复,用厂家代发,订单有问题直接让厂家处理。 最后想说,普通人做跨境电商副业,真不用“高大上”的准备——不用懂复杂运营,不用砸钱投广告,不用囤货压本金。只要每天挤2小时,选对“轻、小、稳”的品类,用代发降低风险,靠优化关键词抓流量,月赚几千真的不难。别总觉得“跨境离自己很远”,其实从今天选一款发饰、上一个链接开始,你就已经在靠近这个收入了——副业的意义,从来不是“一夜暴富”,是“每天多赚一点,慢慢把日子过好”。
展开...
展开...
跨境电商挣钱吗跨境电商能否挣钱没有绝对的答案,其既存在盈利的机会,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从盈利的方面来看,跨境电商具有较大的潜力。一方面,政策利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各地政府持续推动相关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促进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消费持续转向线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3-2030年,全球B2B电商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2% 。此外,一些卖家通过合理的选品和运营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如元良时代的创始人许晋华,凭借50万启动资金,在亚马逊各站点销售总额超3亿,新兴站点虽仅投入1%的资源和精力,但利润占比约10% 。还有卖家通过将中国文化与产品结合,如利用AI算命吸引用户,销售五行手链、佛教饰品等,获得了较高的利润。 然而,跨境电商也并非人人都能盈利。随着入行门槛不断降低,商家数量激增,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新进入市场的商家为迅速获取市场份额,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利润逐渐走低 。例如,2023年,仅有27%的跨境电商卖家表示其利润高于上一年同期,59%的卖家则报告利润出现下滑 。而且,跨境电商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生产、销售、物流配送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利润,如物流慢、退货率高、平台封店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卖家亏损。
展开...
展开...
前天跟深圳icon做跨境电商的老赵吃饭,他说现在最赚钱的不是亚马逊icon也不是独立站,而是手里握着十几个TikTok带货账号的00后。这话我信,因为上个月我广西icon的表妹icon靠拍自家果园的沃柑icon视频,在马来西亚icon地区卖出去三千多斤,价格比当地超市还贵三成。 你知道现在的00后玩TikTok有多野吗?我那表妹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帮衬果园,去年冬天看邻居家孩子拍抖音卖砂糖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载了TikTok。一开始就拿旧手机蹲在果园里拍,镜头对着挂满枝头的沃柑晃一圈,配上段《失恋阵线联盟》的BGM,字幕就写;中国沃柑甜过初恋;。谁能想到这种连运镜都没有的视频,居然让马来西亚的华人留学生追着问链接。 后来我专门跑去广西看她操作,小姑娘房间里摆着三个手机支架,每天早上摘果时拍一段带晨露的特写,下午用榨汁机现场做沃柑汁,晚上开直播教东南亚网友用沃柑做水果捞。最绝的是她把快递单号打印出来贴在沃柑箱子上,拍了条;从中国果园到你家餐桌只要72小时;的开箱视频,直接让订单量翻了五倍。现在她不光卖自家的果,还带着全村搞起了;TikTok果园联盟;,连隔壁村的芒果种植户都跑来请教怎么拍视频。 老赵说他公司最近招了三个00后实习生,全是玩TikTok的一把好手。有个小姑娘专做东南亚美妆赛道,把国内平价彩妆拆开做成;贫民窟女孩改造;系列视频,三个月就在TikTok攒了20多万粉。最让老赵震惊的是,这些孩子根本不看什么市场调研报告,全凭刷TikTok时的直觉选品。;上周那个实习生指着视频里跳舞的泰国女生跟我说,;赵总你看她戴的蝴蝶发夹,咱们仓库里那批库存能清了,结果三天卖出去八千多个。 前几天刷到个广州00后团队的纪录片,五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城中村租了套三室一厅,客厅当摄影棚,卧室堆货。他们专做中东市场,卖改良版的头巾和长袍,所有视频都让团队里的新疆姑娘出镜。镜头里姑娘们在珠江边拍变装视频,上一秒还是T恤牛仔裤,转个身就换上镶满水钻的阿拉伯长袍,配文;谁说穆斯林女孩不能时尚,硬是把三十块成本的头巾卖出了两百块的价格。现在他们的TikTok账号每天能稳定出三百多单,上个月还在沙特开了家线下体验店。 最颠覆认知的是物流方式。传统跨境电商走海运至少要一个月,这些00后直接把货囤在深圳和义乌的中转仓,客户一下单就走顺丰国际小包。有个卖汉服的00后告诉我,她现在能做到英国客户下单后,四天收到货试穿不满意还能免费退换。;我们算过账,虽然物流成本高了15%,但退货率从20%降到了3%,反而更赚钱。 现在老赵公司的老员工都在偷偷学TikTok运营,会议室里经常能看到四十多岁的经理们拿着手机拍手势舞。;上周开月度会,00后实习生直接在会上说我们的详情页做得像说明书,当场用剪映给我们改了个;30秒看完产品亮点;的短视频模板。;老赵呷了口茶苦笑,;以前总说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现在才算真正见识到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00后能成功,无非是把国内玩剩下的短视频套路搬到了海外。但他们最厉害的不是模仿,而是懂得怎么本土化改造。卖螺蛳粉的会在视频里强调;清真认证;,卖暖手宝的专门拍;英国留学生宿舍取暖神器;教程,连卖辣条都要做成;中国版能量棒;的健身视频。就像我表妹说的:拍视频嘛,就跟走亲戚送礼一样,得知道人家喜欢啥忌讳啥,光把东西堆那儿没人看的。 现在跨境电商的江湖确实变天了。以前做亚马逊要懂SEO优化,搞独立站得学谷歌广告,现在的00后们用一部手机、一个剪辑软件就能闯荡海外市场。他们没有传统外贸的条条框框,凭着对内容的敏感度和敢想敢干的冲劲,硬是在TikTok上凿开了一条新航道。或许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永远有新的浪潮在等着敢于弄潮的年轻人。
展开...
我做跨境电商,没什么复杂理由——就是比打工赚得多,还不用耗整天。 打工拿固定工资,干多干少差不了太多,想多赚点就得加班熬点,时间全绑在工位上。跨境电商不一样,赚多赚少看自己选品和运营,做好了,收入能甩打工几条街。更关键的是,不用起早贪黑挤地铁,每天在电脑前花1-2小时就够了。 不是说这行躺赚,刚开始得摸透规则——比如目标市场喜欢什么、平台怎么上架产品、物流怎么对接。但摸透后,事儿就变简单了:早上花半小时看订单,处理下客户咨询;晚上花一小时调调产品关键词、看看销量数据,不用像打工那样从早坐到晚。 我刚开始做的时候,选了个小国家的刚需品——当地稀缺的家居收纳工具。上架后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盯着用户搜索量调整标题,没几天就有订单。后来对接了第三方物流,客户下单后物流自动揽件,我不用管发货,每天就花点时间维护,第一个月赚的就比当时打工的月薪多。 打工是用时间换固定钱,干一天得一天的钱,哪天不上班就没收入。跨境电商是先搭好架子,架子稳了,每天花点时间维护,订单就能持续来。比如我现在手里有三个店铺,每天1-2小时轮流看看,收入比之前全职打工翻了三倍,还能腾出时间陪家人。 当然,不是随便选个品就能成,得找小众但有需求的,避开红海竞争;也得守平台规矩,别踩违规的坑。但只要找对路,这行的优势很明显:不用被上班时间捆着,赚的还比打工多——这就是我选跨境电商最实在的原因。
展开...
我认识个做跨境电商的老哥,40岁前还在义乌鸡毛换糖,42岁那年靠亚马逊白牌爆单,一年赚了以前十年的钱。他总说:“发家哪是熬年头?是等一个‘风把钱吹到你面前,你敢不敢伸手接’的瞬间。” 2015年那会儿,他还在市场里倒腾小商品,每天算着“一个杯子赚3毛,卖1万个才3000块”。有天他蹲在档口刷论坛,看见有人说“老外爱在亚马逊买带USB接口的台灯”,国内批发价25,平台能卖60美金。他没像别人那样觉得“跨境水太深”,当天就找工厂打样,凑了8万块压了500台,铺到亚马逊上。 没想到三个月就卖空了。不是因为他懂运营,是那会儿做白牌小家电的人少,老外搜“USB台灯”,首页就能刷到他的货。他咬着牙又投了30万加单,半年后光这一个品就赚了200万——这不是熬了几年,是刚好踩中“国内供应链+跨境平台流量红利”的重叠窗口,这个窗口也就18个月,他抓住了,就跳过了别人十年的爬坡路。 反观他同村的发小,开了十年服装厂,每天琢磨“怎么把成本再压5毛”,2020年疫情一来,外贸订单全停,仓库堆着几百万的货,十年积累一夜亏光。不是他不努力,是他的战场在“拼成本的存量市场”,而老哥的战场在“有增量的新渠道”——时间长短不重要,赛道有没有“突然掉钱”的机会才重要。 更有意思的是个90后程序员,2018年从大厂离职,没去创业,反而盯着“企业微信”琢磨。那会儿大家都觉得这工具“不如微信好用”,他却看出“公司用企业微信管理客户,需要批量加好友、自动发消息的插件”。他花三个月写了个简单的脚本,卖给中小企业,300块一套,第一年就卖了8000套。 2020年企业微信突然开放API接口,他的插件一下成了刚需,腾讯生态里的服务商主动找他合作,一年营收破了5000万。他说:“我哪熬了几年?就是赌企业微信会火,赌对了,半年顶别人干十年。” 其实男人发家的关键,从来不是“我做了几年”,而是“我在某个节点,比别人多看到一点,多敢押一点”。就像2018年那些收光刻机的老板,他们不是预言家,只是知道“芯片会缺”,敢抵押房子梭哈;就像2022年囤抗原的人,不是运气好,是算准“疫情放开后需求会炸”,敢把现金流砸进去。 普通人总被“十年磨一剑”的说法框住,觉得“没熬够年头就不配成功”。但现实是,在这个信息差快速迭代的时代,真正的机会窗口往往只有1-2年,甚至更短。你在传统行业熬十年攒的经验,可能抵不过别人在新赛道里抓住一个6个月的红利。 说到底,发家需要的不是时间,是“准备好认知,等风来”。风来的时候,站对位置的人,一年就能跑完别人十年的路;风没来的时候,熬再久也只是原地打转。就像老哥说的:“钱不是熬出来的,是‘当它飘过来时,你手里刚好有网’。”
展开...
做了6年亚马逊运营,我为什么至今没单干? 总有人问我:“你做亚马逊6年了,经验这么足,为啥不自己单干当老板?” 其实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都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像有人会问厨师“你菜炒得这么好,怎么不自己开饭店?” 但你看那些老字号餐馆,后厨掌勺的老师傅可能干了一辈子,未必都想当老板。有人擅长把菜炒到极致,有人擅长把店开得红火,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本事”。 单干的风险,我真的想清楚了 不是没动过单干的念头。前几年行业风口猛的时候,我身边不少的同事辞职去创业,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半年就亏光积蓄。我见过最唏嘘的案例:当时一个能力很强的同事,自己开了公司后既要盯选品、优化Listing,又要跑供应链、应付合规审查,反反复复,最后熬夜熬到住院,项目也黄了。 单干意味着什么?是没有底薪的“裸奔”,是库存压在手里的焦虑,是遇到封号、侵权时没人替你扛的压力。我算过一笔账:自己开公司,房租、人工、备货资金加起来,至少要准备半年的“亏损缓冲金”,这还不算隐性的时间成本——以前只需要专注运营,单干后可能80%的精力都要花在“非专业”的琐事上。 我承认自己是个“风险保守派”。比起“赌一把可能大赚”,我更怕“万一输了,连安稳生活都保不住”。 现在的日子,其实更适合我,没单干,不代表没“自己的事”。 白天在公司做运营,拿着稳定工资,跟着团队接触大项目、学习新玩法——比如今年很火的亚马逊、品牌备案新规,这些资源和经验,单干时很难低成本获取。 晚上花两到三小时时间打理自己的店铺,选品、优化Listing全凭兴趣,不用考虑团队KPI,反而做得更轻松。算下来,工资+店铺收益,收入比单干时更稳,还不用操“老板的心”。 人生哪有标准答案 有人适合冲锋陷阵当老板,有人适合深耕专业做骨干。我见过单干成功的,也见过回归职场后更出彩的。 亚马逊这行确实能赚钱,但“赚钱”的方式不止一种。对我来说,守住稳定、保住热爱,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你们,会怎么选?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