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2815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亚马逊广告:自循环广告架构+广告复制矩阵 我昨天新开了几组广告,这ACOS真香啊~ 我习惯把广告架构搭建为引流,转化,闭环,回溯,捡漏这几个版块 引流:手动广泛或者词组去打大词、场景词;或者asin定投 转化:精准长尾词,自动广告 闭环:SB品牌投放,打自家ASIN形成流量闭环 回溯:SD浏览再定向 捡漏:海量长尾词或者竞品ASIN,用0.02+900%的bid+去捡漏 这样搭建的好处就是,整体结构稳定,分工明确 另外,可以看到,我的图中,自动广告也是跑出数据了的,这就好玩了 自动广告的矩阵玩法挺丰富的 比如我自动广告的紧密匹配、同类匹配、宽泛匹配、关联匹配都跑出了数据,那我就可以把这几个分别复制出去,采用不同的bid继续投放 类似 自动——紧密——0.5 自动——紧密——0.48 自动——紧密——0.46 自动——同类——0.5 自动——同类——0.48 自动——同类——0.46 自动——宽泛——0.5 自动——宽泛——0.48 自动——宽泛——0.46 自动——关联——0.5 自动——关联——0.48 自动——关联——0.46 这就得到了12组广告活动,还可以继续扩展,比如我这其中某一组自动广告的首页顶部表现不错,那我就可以继续复制出来一组,采用低基础竞价,给首页顶部位置加bid+,也形成瀑布流矩阵。 然后,表现不行的广告组,直接关掉就是 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要配合预算递增玩法,手动也好,erp自动也罢,广告活动多了,必须勤调预算,基础预算给低一点,然后根据跑出的数据来看,给表现好的广告活动加预算,让投产比最大化才是核心。第二天记得把基础预算复位。
展开...
  • qw1.jpg
变体的权重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排名机制到底是怎样的?变体怎么打才更容易推起来? 一个变体是由父体跟N个不同的子体组成的,父体本身是没有任何权重的,仅仅只是一个组合子体的作用。而不同的子体由于颜色或者是款式区别,市场需求量是不一样的,这也决定了每个子体需要在变体中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变体的类目排名是由所有子体加起来的总单量决定的,因此那些好卖的子体,承担的就是引流、推排名、堆单量、堆权重的角色。 并不需要你所有子体的销量都很好,只需要抓住好卖的子体去主推,放大你的优势,让整体的总单量变大,整个变体的排名自然就会更靠前。其他子体有它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比如说:承接流量、做高利润。 至于排名,亚马逊为了防霸屏,一个变体只能有一个自然位,并且自然位只会保留排名最高的那个子体,剩下的自然位都会被隐藏掉。除非你把变体拆掉,每个子体才会有自己单独的排名。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聚焦优势子体的打法是没错的。只有好卖的那个子体的量起来了,整个变体的类目排名和自然位才会更靠前。 总之变体的推广思路一定要很清晰,哪些是主推款?哪些是利润款?不同的子体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该用什么样的广告架构和广告思路去打?如果广告单是亏钱的,那就只能想办法去推自然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主推哪个asin,针对这个asin单独设计广告架构,而不是一股脑的所有子体全打或者也可以考虑让不同的子体去负责不同的关键词。 有侧重点、思路清晰、预算分配合理,变体的推广也许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展开...
野格子 昨天 14:36+ 关注
乘胜追击!2023年“出海四小龙”将中国跨境电商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024年“半托管”服务再次为跨境圈打开了一个新风口。春节这场跨境物流“保卫战”,我们赢定了! 2023年,咱们中国的“出海四小龙”可是大力推动了跨境电商,让咱们的商品火遍了全世界。到了2024年开头,有个新玩意儿叫“半托管”服务出现了,这说明咱们的电商行业又上了一个台阶,变得更加细致、高效了。 要是说2023年是咱们国货大举进攻海外市场的年头,那2024年就是咱们得稳稳当当,争取更大胜利的时候。这不,今年1月,速卖通和菜鸟联手搞了个“半托管”服务,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这可不是简单的快递提速,而是在不涨价的情况下,让商家的普通邮件也能像快递一样快,特别是在过节人多的时候,这服务特别给力。 春节那会儿,速卖通上那些有年味的商品,像红包、春联、龙年玩具啥的,卖得那叫一个火,比去年多了不止一倍,这给物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有了“半托管”服务,商家只需要先把货放到菜鸟的优选仓里,剩下的订单处理就不用操心了,菜鸟会负责运货和存货,保证23个国家的快递都能准时到。触手科技成了“半托管”模式的头一批尝到甜头的人。刚开始试的时候,他们每天的订单量一下子就冲到了一万多单,这下子他们更有信心了,赶紧加大备货,准备好好应对春节和情人节这两个销售旺季。 虽然这是“半托管”第一次赶上春节的大挑战,但是有速卖通的补贴,再加上菜鸟物流全程帮忙,这场跨境物流的“大战”,咱们肯定能赢。
展开...
接触亚马逊3年,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店铺能稳定出单,踩过不少坑也攒了些实战经验,今天整理成干货分享给同样在做亚马逊的朋友们! 选品:避开红海,找对赛道很重要 刚开始做的时候总想着跟风卖爆款,结果要么因为竞争太大拿不到流量,要么因为库存压太多亏了钱。后来才明白,选品不能只看热度,得结合这几点: • 用工具查类目竞争度,优先选BSR前100名评分在4星以下的,说明有优化空间 • 避开太重太大的产品,物流成本会吃掉不少利润 • 关注小众需求,比如我做的宠物用品,从“猫咪折叠猫砂盆”切入,比大类目好做太多 Listing优化:细节决定转化率 很多人觉得Listing随便写写就行,其实这是出单的关键!我的小技巧是: • 标题里埋3-5个核心关键词,不用堆砌,自然融入(比如“夏季透气狗狗胸背带 防挣脱 中小型犬专用”) • 主图一定要清晰,突出产品卖点,我会用对比图展示和同类产品的差异 • A+页面加场景图,让买家直观感受到使用场景,比如宠物用品就拍狗狗戴着出门的样子 流量:站内为主,站外为辅 亚马逊的流量逻辑其实很简单,做好这两点基本不愁单: • 新品期开自动广告测词,一周后把高转化的词拎出来开手动精准,预算慢慢加 • 积累一定评价后,参加站内活动,比如Lightning Deal,能快速冲排名 避坑提醒:这些雷我替你们踩过了 • 不要刷单!现在平台查得严,一旦被抓得不偿失 • 库存周转要算好,我之前因为旺季囤太多货,仓储费交了快2000刀,后来用FBA库存规划工具,备货精准多了 其实做亚马逊没有那么复杂,把每个环节做细,坚持3-6个月基本都能看到效果。我现在每天花2小时看数据,其他时间都比较自由,比上班香多啦~ 你们做亚马逊都遇到过哪些问题?评论区一起交流呀~
展开...
  • qw1.jpg
从月亏5万到稳定盈利,亚马逊卖家3年实战复盘:跨境生意的本质,是做透“确定性” 2022年夏天,我清理完亚马逊仓库最后一批滞销货时,银行卡里只剩下3268元。那是我做跨境电商的第18个月,前后投入的20万本金几乎亏空。 如今3年过去,我的亚马逊店铺月销稳定在5万美元以上,利润率维持在25%左右。回头看这段经历,最大的感悟是:跨境生意从来不是“赌爆款”的游戏,而是通过拆解平台规则,把每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 一、选品:放弃“押注思维”,用“数据筛品”避开90%的坑 刚入行时,我犯了所有新手都会犯的错——凭感觉选品。看到“网红泡泡机”卖得火,就跟风囤了5000个,结果因为没有专利,被投诉侵权,货全砸在了手里。 后来我总结出一套“三维筛品法”,连续12个月选品成功率提升到70%: 1. 用“差评逆向思维”找机会 打开亚马逊前台,看目标类目前100名产品的1-3星评价。如果80%的差评集中在同一个痛点(比如“婴儿背带卡扣易松动”“保温杯漏水”),说明这个类目有优化空间。我做的第一款盈利产品“防漏吸管杯”,就是因为发现同类产品70%的差评都在说“倾斜漏水”,加了一层硅胶密封圈后,迅速打开了市场。 2. 算清“隐性成本账” 新手最容易忽略的不是采购价,而是物流和售后成本。我的公式是: 预期利润=(售价-采购价)×0.7 - 物流费 - 平台佣金(15%) (乘以0.7是预留售后和损耗空间) 比如一款重1.5kg的产品,海运+FBA仓储费就要占售价的20%,这类产品我直接pass。 3. 用“小单测试”降低试错成本 现在选品,我会先找工厂做50-100个样品,发FBA后开自动广告测试7天。如果点击率低于0.8%、转化率低于1%,立刻放弃。去年测试的“折叠泡脚桶”,因为点击率只有0.5%,及时止损,只损失了3000元。 二、运营:把“流量逻辑”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 很多卖家觉得“运营就是开广告”,其实亚马逊的流量分配逻辑很清晰:你能帮平台解决用户需求,平台就给你流量。我的运营方法可以总结为“三阶流量法”: 1. 新品期:用“自动广告+手动精准”快速测词 新品上架前3天,开自动广告,预算每天30美元,收集用户搜索词。第7天筛选出“点击率>1%、转化率>2%”的词,转为手动精准广告,出价是自动广告的1.5倍。这个方法能让新品在2周内快速获得精准流量,我最近一款“儿童雨衣”用这个方法,10天就出了80单。 2. 成长期:用“评价节奏”撬动自然流量 亚马逊的A9算法很看重“评价增速”,但绝对不能碰违规操作。我的做法是: • 随包裹放“售后卡”,引导用户留评(比如“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解决后如果满意,欢迎分享使用体验”) • 积累到5个评价后,申请“早期评论人计划”,平台会帮你邀请用户留评,安全且有效 3. 稳定期:靠“场景化Listing”提升复购 很多卖家忽略了“复购”对权重的影响。我在Listing里加了“使用周期提示”:比如卖宠物粮,就在详情页写“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口味,搭配益生菌效果更佳”,同时在店铺后台设置“复购提醒”邮件,老客户复购率提升了15%。 三、心态:跨境生意的“长期主义”,是“不贪多、不着急” 做跨境3年,见过太多“一夜爆单又一夜崩盘”的案例。我现在的节奏是: • 不追“大爆款”,只做“小而美”的类目,目前店铺只聚焦3个细分品类,管理成本降低了60% • 旺季前2个月开始备货,用亚马逊的“库存健康度”工具计算备货量,去年黑五没有多交一分仓储费 • 每天花1小时看数据,但不盯着实时订单,重点看“7天平均转化率”和“广告ROI”,避免被短期波动影响判断 其实跨境电商没有那么复杂,它更像一场“精细化的耕种”:选品是选种子,运营是施肥浇水,心态是耐心等待。你不需要比别人聪明,只需要比别人更愿意拆解细节、更能接受“慢慢变富”。 如果你正在做亚马逊,或者打算入行,不妨从今天开始:选一个小类目,算清一笔成本账,写好一条Listing。把这些小事做透,时间自然会给你答案。
展开...
  • qw1.jpg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