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圈

亚马逊卖家成长圈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23501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亚马逊爆单有多爽? 全职两年,我终于摆脱迷茫赚得踏实! 说真的,谁能体会到亚马逊突然爆单的快乐啊!在看到订单的那一刻,全化成了实打实的开心。 我一直觉得,“不上班”和“不工作”是两码事。现在自己做亚马逊,不用再看老板脸色、被KPI追着跑,少了那种被压迫的感觉,整个人都轻松多了。最舒服的是,终于不用定闹钟跟早高峰死磕,每天能睡到自然醒,醒了再慢悠悠处理店铺的事,这种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今年是我全职做亚马逊的第二年,回想刚起步的时候,我也跟很多人一样迷茫:不知道该选什么行业,也不确定自己能干成啥。后来听说亚马逊跨境能做,就抱着“试试总没亏”的心态入了场。一开始纯小白,连商品详情怎么写、关键词怎么加都得一点点查资料,每天泡在卖家社群学经验,哪怕刚开始一天就几单,也会认真琢磨怎么改进。 当然,这两年也没少走弯路:选过冷门货压了库存,没吃透规则吃过警告,为了调广告方案熬到后半夜也是常事。但好在没放弃,每次踩坑都当成教训,慢慢就从零星出单到稳定盈利,现在每个月收入也挺可观的。 所以要是你现在也迷茫,不知道该往哪走,真不用纠结“必须选对行业”。不如试试从亚马逊开始,先攒点经验、赚点本钱,说不定做着做着就找到方向了。我现在也特别愿意跟同样想做跨境的朋友聊聊,把这两年的经验心得分享出去——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嘛!
展开...
在学习跑跨境电商这条路上,最常被人拉住问我:“现在跨境电商还好不好做?” 每次被问起,我都不会直接说 “好做” 或 “不好做”,因为这事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总会把自己的真实经历讲给对方听 —— 毕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好不好走,得看选对了方向没,用对了方法没。 做好跨境的四大核心,少踩 80% 的坑 1. 先搭好基础知识框架,别做 “盲目冲锋者” 很多新手一上来就想 “快速爆单”,却连跨境电商的基本逻辑都没搞懂,这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首先得明确,跨境电商不是简单的 “把货卖到国外”,B2B 模式侧重批量供货、长期合作,适合有供应链优势的商家;B2C 模式则直接面向海外消费者,更考验运营和售后能力。建议先从《跨境电商:从入门到精通》这类基础书读起,把平台规则、交易流程、税务常识这些 “地基” 打牢,后续操作才不会慌。 2. 选对平台 = 成功一半,别跟风扎堆 市面上的跨境平台各有脾气,选不对平台,再努力也可能白费。 亚马逊:如果你想做品牌、走精细化路线,亚马逊是个好选择,但它对产品质量、店铺运营要求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打磨细节; 速卖通:对新手特别友好,铺货模式门槛低,前期不用花太多钱就能试错,适合先练手积累经验; TikTok:这两年的风口平台,靠着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很多小众产品都能爆火,要是能抓住流量密码,潜力真的很大,但也要跟上平台的营销节奏。 3. 运营技巧是 “加分项”,数据和细节别忽视 做跨境不是 “把货上架就完事”,运营里藏着太多门道。 选品:别凭感觉选!用 Jungle Scout 这类工具查数据,看市场需求、竞争程度,选对产品才能少走弯路; 上架:标题里要埋好关键词,让海外用户能搜到;主图得符合平台规范,还要突出产品卖点,毕竟线上购物 “先看颜值再看实力”; 流量:亚马逊可以投 PPC 广告,TikTok 适合做信息流推广,根据平台特性选对引流方式,订单量才能慢慢涨。 4. 物流供应链是 “生命线”,这些坑要避开 我当年就因为没摸清物流规则,亏过不少钱。FBA 发货快、用户体验好,但成本高,得算好利润再选;从 1688 找货源时,别只看低价,要对比质量、发货时效,最好先拿样试试;库存管理可以用店小秘这类 ERP 工具,能实时看库存、预警缺货,不用再手动记账算得头疼。 在我走进这跨境路,我见过凌晨三点的仓库,也尝过爆单的喜悦,更体会过踩坑后的委屈。真心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刚入行的你们。跨境之路确实不易,但只要找对方法、避开陷阱,就一定能走得更顺。加油,祝你们都能在跨境这条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展开...
做跨境电商,少看经验多看本质 发现不少人天天泡在论坛里学经验,但实际上是学了一箩筐,真正实操的时候就有些迟钝了。反倒是那些爱追着问原因的卖家,起步虽慢,后续进步却快得惊人。 但要说的是:经验只教怎么做,本质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 经验看似即学即用,实则有极强的局限性,它是特定平台、时间与产品的产物。比如大卖靠低价在平台盈利,可能依托低成本供应链;中小卖家盲目照搬,往往因扛不住物流、关税成本陷入亏损。经验本身无对错,能否适配自身情况才是关键。 本质则是透过操作看逻辑、透过现象找规律。听到 “某关键词效果好”,需先分析是用户搜索量大、竞争度低,还是与产品匹配度高;困惑 “S单后排名不上浮”,不如聚焦平台核心诉求,无论亚马逊、速卖通还是虾皮,用户体验(物流时效、买家评价、售后响应)才是关键,销量只是表象。本质恒定,表现形式多变,抓住本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从本质出发,难题会更易破解。选品无需追热点,核心就三点:有需求(如东南亚需平价家居、欧美偏好户外用品)、有利润(覆盖各项成本)、有能力(供应链与售后能支撑)。一位资深卖家选品只问三问:“解决什么痛点?能否比同行做得好?生意能否持续盈利?” 反而成功率极高。 培养本质思维并不难:一是多问 “为什么”,追问操作背后的逻辑与适用条件;二是紧盯平台趋势,如亚马逊严打S单、Temu 强化低价,这些变化皆反映平台价值取向;三是敢实践善总结,结合自身情况验证经验,成功找原因、失败析问题,积累核心认知。 拉开差距的从不是技巧数量,而是思考深度。只学表面经验者永远追着他人跑,能看透本质的人,才能走在行业前列。
展开...
  • qw1.jpg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跨境电商,看到央妈提到跨境电商是风口,我算是实实在在踩上了这波政策红利。三年前从不起名的小公司辞职时,我还没找到方向,每天没日没夜的忙着手上这些不知道有什么用的工作,心里满是抵触。直到刷朋友圈看到我的朋友也就是我的好大哥,分享亚马逊开店的经历,手里刚好有笔闲钱,心想就算亏了也当交学费,没成想竟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我的第一款产品是带刻度的硅胶冰格,当时没抱太大期望,只是觉得这种实用又有设计感的小物件,老外可能会喜欢。没想到上架后反响远超预期,短短三个月就冲进了小类目前列,第一次收到平台结算通知时,我激动得半夜没睡着 —— 原来不用打卡上班,也能赚到稳定收入。 身边总有人问我:“做跨境电商是不是很难?得懂外语、有货源,还得租仓库吧?” 其实真没那么复杂。亚马逊有自带的翻译工具,外语不好也能轻松上架产品;我一开始做的是轻资产模式,不用大量压货,降低了创业风险。更惊喜的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免税优惠、简化报关流程,每一项都实实在在帮我们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我认识的这位好大哥,靠自家工厂生产的传统玩具打开欧美市场;宝妈朋友专注宠物定制项圈,每月收入比上班时还高,这些都证明普通人也能在跨境电商领域找到机会。 当然,这行也不是躺赚。选品得花心思研究不同市场的偏好:欧美消费者看重环保认证,日韩市场则偏爱小尺寸、精致化的产品;汇率波动也得时刻关注,去年美元走强时,我光汇率差就多赚了不少;物流更是关键,得精准把控补货时间,确保货物及时入仓,一旦出现断货,很可能影响店铺排名和销量。 现在常有人问我:“现在入行晚不晚?” 我的答案是:不晚,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 “随便上货” 了。随着行业发展,精细化运营成了关键。我店里的产品从最初的 3 个拓展到 20 多个,每款产品的详情页、包装设计都改过好几次,光包装就试了两个月,只为提升用户体验。 如今的我,彻底摆脱了上班三点一线的束缚,在咖啡馆、在家,甚至旅行途中都能处理店铺事务。看着老外拍视频拆我卖的产品,分享使用心得时,那种成就感比赚钱更让人满足。跨境电商不仅让我的收入更稳定,更重要的是,我终于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如果你也厌倦了上班三点一线的束缚,想试试跨境电商,不妨先从了解平台规则、研究目标市场开始。国家政策持续为跨境电商铺路,只要选对方向、用心运营,普通人也能抓住这个机会。就像我这样,曾经的职场摆烂人,如今也能在跨境电商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加油!!!,祝各位读友前程似锦,一路长虹~
展开...
  • qw3.jpg
  • qw2.jpg
  • qw1.jpg
做生意,目光一定要放长远,否则是发不了财的 做跨境电商这几年,我见过太多人栽在短视上,总想着捞笔快钱就走,结果要么砸了货,要么丢了客户,反观那些沉下心做长远打算的,能把生意做得稳稳当当。 前两年我刚起步时,也犯过这糊涂。当时看到一款产品卖得火,不少卖家都在跟风低价冲量,我也跟着进货。想着先把销量冲上去,赚波快钱再说,压根没管产品质量,后来货是卖出去不少,可差评太多,说被划伤了之类,后面再想推别的相关品,就很难推了,这才明白,贪眼前那点利润,把口碑砸了,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 后来我调整思路,选了款小众的户外类目的一个产品。当时没人看好,说受众窄、起量慢,可我觉得现在人爱露营,这品类潜力大。我没急着降价冲量,花了些钱.和供应商改进了一些细节,还专门拍了露营场景的视频。一开始销量确实一般,但后来看review有买家提出了赠品的需求,于是又涨了一点价格,加了赠品,销量之后就一直在涨,就连复购率也多了。现在这个产品.每月稳定出单上千件,还带动了其它周边产品的销量。 其实做跨境电商跟过日子一样,别总盯着眼前的三瓜两枣。你用心打磨产品、维护客户,看似慢了点,可这些积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些总想赚快钱的,就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啥也留不下。 毕竟这是做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目光放长远,路才能越走越宽,钱也就能越赚越稳 了。
展开...
  • qw1.jpg
跨境电商当副业赚几千块,比跑代驾还容易——每天1小时,把国内便宜货卖到国外,上班族也能上手,别被“跨境电商”四个字唬住,它根本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生意,就是把国内1688上10块钱的收纳盒、20块的宠物玩具,卖到国外卖30美金,赚个差价。上班族当副业做,每月赚几千块的难度,比你下班跑代驾还低——代驾要风吹日晒熬夜,它在家花1小时就能搞定,流程简单到看完就能上手。 先掰扯清楚:跨境电商的核心不是“跨境”,是“卖对货”。你不用懂外语(平台有翻译功能),不用搞复杂物流(货代能帮你发),甚至不用囤货(客户下单你再从国内拍)。我邻居小王是上班族,每天晚上花1小时做跨境电商,就卖厨房硅胶冰格——国内1688拿货12块,在虾皮上卖25美金(约180块),除去物流和平台费,一单赚80块,每天出5单,月收入就有1.2万。他没学过外贸,没投过广告,就靠“选对便宜货”,比他下班跑代驾(一晚赚200块,还得熬到半夜)轻松多了。 为什么比跑代驾容易?先算笔“时间和体力账”。跑代驾每晚至少要熬4小时,遇到恶劣天气还得硬扛,一个月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赚6000块都算多;做跨境电商每天1小时足够,不用出门,不用体力,坐在电脑前就能弄。小王以前也跑过代驾,后来改做跨境电商,说“现在每天多睡3小时,赚的还比以前多”。更关键的是,跑代驾是“干一天赚一天”,哪天不跑就没收入;跨境电商是“前期铺好货,后期能自动出单”,小王现在偶尔出差,账号还能每天出2-3单,这是跑代驾比不了的。 流程简单到“三步就能上手”,不用复杂操作。第一步,选品,花20分钟。打开1688,搜“轻小件、低售后”的货,比如硅胶冰格、浴室防滑垫、宠物梳毛器——这些货物流成本低(寄到欧美也就20块),客户买回去很少退换。别选3C、服装,太费神;第二步,上架,花20分钟。把1688的产品图和描述,用平台翻译功能改成英文,再稍微改改标题(比如加“For Kitchen”“Pet Grooming”),就能传到虾皮、亚马逊这些平台;第三步,处理订单,花20分钟。客户下单后,你在1688拍货,填货代的地址,货代收到货会帮你寄到国外,你只用盯盯物流信息就行。 不用怕“没经验、会亏钱”,试错成本低到可以忽略。刚开始不用囤货,做“无货源模式”,客户不下单你就不花钱;不用投广告,先靠平台免费流量——比如优化标题让客户搜到,或者在小红书发点“跨境电商选品”的小技巧,引流到账号。小王刚开始就花了500块开虾皮店铺,买了个100块的选品软件,总共600块投入,就算没做成,也亏不了多少,比你冲动买个几千块的代驾电动车靠谱多了。 选品别瞎选,抓准“国外的小需求”就行。不是所有国内便宜货都能卖,要选“国外买着贵、国内拿货便宜”的。比如国外人工贵,组装家具的工具套装,在当地卖50美金,国内1688拿货80块,寄过去能赚200多;还有国外宠物多,宠物自动喂食器,国内拿货60块,国外卖30美金,利润也高。选品有个简单方法:看平台的“热销榜”,找排名前20、评论少于100的品,竞争小,容易出单。 时间不够?“碎片化时间就能凑够1小时”。早上通勤时,用手机刷1688选品;中午午休时,用电脑改改产品描述;晚上下班回家,花20分钟处理订单。不用专门腾出大块时间,把零散时间凑一凑,每天1小时就有了。小王以前总说“没时间”,后来发现“刷短视频的时间挤一挤,就能做跨境电商”,现在每天睡前花1小时,既没耽误工作,又多了份收入。 别踩“想赚快钱”的坑,稳扎稳打才靠谱。刚开始别想着“月入过万”,先定个“月赚3000”的小目标,每天出3-4单就行。小王刚开始第一个月只出了15单,赚了1200块,第二个月调整选品,出了40单,赚了3200块,第三个月才稳定到月赚1万。很多人做几天没出单就放弃,其实跨境电商需要点耐心,前期铺好10-20个品,慢慢就有订单了,比跑代驾“当天见钱”慢一点,但长期更稳。 还有个小技巧:用工具省时间,不用手动干活。处理订单用“店小秘”这类ERP软件,能自动同步客户地址和订单信息,不用你手动填;回复客户消息,把常见问题(比如“多久到货”“能不能退换”)写成模板,复制粘贴就行;算利润用Excel表格,把拿货价、物流费、平台费列好,自动算每单赚多少。这些工具能帮你省一半时间,每天1小时就能轻松搞定。 上班族想多赚几千块,别总盯着跑代驾、送外卖这些体力活,跨境电商这种“轻体力、高灵活”的副业,更适合你。它不用你熬夜受累,不用你投入大本钱,每天花1小时,把国内便宜货卖到国外,就能赚差价。别觉得“跨境”难,其实难的是你不敢试——试错的成本很低,错过的成本却很高。你刷短视频的1小时,与其用来打发时间,不如用来弄跨境电商,说不定就能多一份稳定收入,比跑代驾轻松多了。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