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家圈

淘系卖家经验交流圈子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77169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今后干电商不要碰一些小百货,服装类目常规的这些类目不能碰,因为一些低客单小百货最后卷来卷去也没什么意思。很多同行都在拼上淘,多多上确实有优势,而且不仅拼上淘还是低价sku去受损上架,最终算下来其实是亏损的。 因为通过低价sku增加点击率、增加访客,看着动销完了有几千个访客,每个店能出个一两百单赞又有什么意义?每天从早晨忙到晚上甚至凌晨处理几百单,最后一算分毛没有。 相信很多粉丝都是这么一个状态,不管是淘系还是多多抖店都有很多这种商家,百分之八九十的无货源商家都是以百货全类目为主,像是卫生纸、洗脸巾、水杯、拉杆箱、洗衣液这种常规的日常消耗品。 如果没有特别牛的品牌优势,品牌认可度是没有任何的议价空间的,因为店群商家不可能去做大牌的,大牌的授权也不好拿,更何况大牌也不见得有很高的利润。自己也没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知名度,只能去上一些白牌。 白牌说白了每天都在和人家搞价格战,他卖十块你卖八块,他卖七块你卖五块,最后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算亏了25000,所以这种恶性竞争是没有意义的。 高溢价是二五年及以后的方向,尤其是中小卖家,像食品类的健康相关的、图书类的这种有资质的相对于普通的小百货来讲都是要更好一些的,好的也不是一星半点,所以我也是知行合一。 去年50家百货全类目店全部下架,现在基本上也是以食品类目为主,
展开...
说真的,现在对平台的那个3分钟客服提醒真心感到恶心。 以前做电商,会时不时的刷新一下千牛,看看是否有遗漏了客户消息,生怕慢待了客户。 那时候是积极主动的。 现在,平台出了这个3分钟考核,每次听到那个3分钟考核的提示音,以及看到那个弹窗,就感觉到莫名的不舒服。 因为,这是被动的,没有动力。 感觉平台的这种考核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还是那句话,商业行为要让商业市场来进行驱动,而不是看硬性指标来驱动。而现在各个平台却都在往这个指标的道路上走。 店铺客服不积极,不好好服务客户,客户会用脚进行投票的,服务不好的店铺生意就会变差的。店铺老板要想多卖货,就会想办法去提高服务。 而现在平台的各种考核,罚款,完全变了味道。商家现在都起到了逆反的心理。很多商家现在对客户的提问都是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包括我们对客服也是这个指导方向。因为,现在平台的各种规则导致你很容易多说多错,从而导致罚款。 而没有这些考核以前,我们客服的指导方向就是跟客户多聊天,把客户当做朋友来相处。所以,我们店铺老客户的复购率一直挺高的。 不过,现在对新客户真心不敢再倡导这种方式了。 所以,还是建议平台让商业行为回归到客户的自主选择,而不是靠各种类似3分钟考核指标的这种东西。 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你们觉得3分钟考核有存在的必要吗?
展开...
  • qw1.jpg
电商深度调整期:为流量和推广发愁,传统电商流量被分流,发展机遇在哪? 电商为什么会越来越难做?每天都还要为流量和推广发愁。首先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平台流量争夺激烈,头部平台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新兴平台通过内容电商快速崛起,导致传统电商流量被持续分流。直播电商GMV占比已形成明显的渠道替代效应,同质化竞争严重,标品市场陷入价格战泥潭。 以3C数码产品为例,头部品牌毛利率已经压缩至5%到8%,中小上家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服装类目退货率普遍超过40%,库存压力成为行业的痛点。其中还有运营流量成本、合视成本以及消费者决策路径,让成本倍增。直通车成交花费从最初的1.5攀升至现在的5.5一单。 电子商务法实施后,税务合视成本变高,用户购买产品的选择从3个平台增至7个,涵盖了直播、短视频、社群。消费者在购买前平均要浏览4个内容平台,而且体验需求升级,多数的消费者期待次日达。 当前电商行业已经进入深度的调整期,单纯依靠流量运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需要构建的是内容加产品加服务,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运营。在供应链、用户体验、技术创新等维度建立竞争壁垒。在整个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具备数字化能力和精细化运营的优势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