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家圈

淘系卖家经验交流圈子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81337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现在电商圈里特别热闹,天天有人讨论各种新打法新技巧,一会儿说全站推广能爆单,一会儿说做市场货要靠低价冲量。 折腾来折腾去,还是赚不到钱,甚至越做越亏。 为啥会这样?因为很多人都陷进了一个误区,就是 现在电商圈里特别热闹,天天有人讨论各种新打法新技巧,一会儿说全站推广能爆单,一会儿说做市场货要靠低价冲量。 折腾来折腾去,还是赚不到钱,甚至越做越亏。 为啥会这样?因为很多人都陷进了一个误区,就是盯着同行跟人家同维度硬刚。 所以我的观点是,电商盈利的核心,根本不是比谁的推广力度大、谁的价格压得低,而是要做到降维打击。 你跟同行在同一个层面拼杀,永远赚不到轻松钱,只有找到对方做不到的点,才能真正赚到钱。 首先,同维度竞争没有赢家。 大家都做市场货,还都开全站,最后无非是比谁的出价高、谁的价格压得低。 然后呢,绝大多数人手里并没有绝对的好产品,想靠产品本身赢过同行不太现实。 很多人做电商,选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市场货,跟同行的产品比起来,既没有独特的功能,也没有特别的优势。 这种情况下,你想跟人家在同一个维度竞争,根本没机会。 但如果能在产品之外找突破口,比如把店铺规模做大,拿到更低的进货价;或者优化客服流程,提高客户复购率,这些都是同行可能做不到的,靠这些才能实现降维打击,把生意做起来。 或者换个思路,把主图做得更吸引人,或者把运营成本控制得比同行低,不用跟他们拼推广、拼低价,也能拿到订单,利润还更高。 做电商拼的不是【敢打】,而是 【会打】,打不赢的时候就该换条路。 就像《毛选》里说的,要把优势精力用在能打赢的地方,打得过就打,打不过不打。 所以说,做电商想盈利,真正的核心是找到同行做不到的点,实现降维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不用跟别人拼得头破血流,还能稳稳赚到钱。 很多人知道降维打击好,可是找不到自己的突破口,不知道怎么优化运营成本才能比同行低,也不清楚主图要抓哪些细节才能吸引人。
展开...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做电商做得风生水起的朋友?我有个同学,电商做得那叫一个大,好几家店铺,忙得脚不沾地。 上次她给我发同学聚会消息,我回了,结果她就没动静了,我估计啊,她不是忘了,就是忙得压根没看到。 现在做电商的,真不像咱想象的那么轻松。好多人觉得电商不就坐在电脑前嘛,可实际上,他们就跟被抽了鞭子的陀螺似的,根本停不下来。 我刷到过一个帖子,讲的是电商人根本没有“下班”的说法。凌晨三点还在回客户消息,大促之前直接睡在仓库里,就怕出啥岔子。 我还认识个做小买卖的,去年双十一,全家老小齐上阵。连念初中的儿子都被拉来帮忙贴快递单,孩子只能在包裹堆里写作业,想想就心酸。 电商这行,表面看着风光无限,实际上竞争激烈得很,稍微一松懈,流量“唰”地就没了。就像跑步,你一停下,别人就超过去了。 有个博主说得妙:“电商人不是在盯着数据,就是在去盯数据的路上。”不过话说回来,能在电商圈坚持下来的,那都是真厉害。就这份拼命的劲头,咱就得竖起大拇指。 网友“努力向前冲”就评论说:“我也是做电商的,每天睁开眼就是各种数据,一刻都不敢放松,太难了,但又不甘心放弃。”确实,电商人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只有自己知道。他们为了梦想和生活,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
展开...
  • qw1.jpg
这两天我偷偷测试新淘宝店,结果直接给我整兴奋了!昨天刚破4000销售额,今天下午一点半就冲到2390元,眼瞅着晚上要奔六七千去了。最骚的是广告才花了三百多,投产比稳在1:2,剩下全是白嫖的免费流量!今天就把这套2025年最新起店玩法掰开揉碎讲给你听,保证你看完就能上手操作。 其实今年做淘宝和往年完全不一样了。你要是还按老套路盲目上架瞎推广,绝对亏得裤衩都不剩。我这次测试总结出四步暴力起店法,从零到日销五千只用了十天。别看步骤简单,里面全是细节魔鬼! 第一步千万别贪多!新品上架先搞1-3个真人晒图评价就行。我吃过亏,之前某个产品刷了20条评价直接被抓降权。现在用万象台智能选品里的潜力新品模式,日预算设置100块,记住一定要关搜索人群和不加关键词!就这么裸跑一周,系统会自动帮你筛出潜力款。 第二步才是重点!在选品结案里找到有真实成交的产品,单独给每个宝贝开自定义计划。我找了三个数据好的产品,每个每天砸100预算跑最大化模式。跑三天就看出来哪个是真王者了——有款手机壳投产比干到1:3.5,当场我就给它加到200预算,隔天直接爆了50单! 最关键的是第三步挖词技巧。在流量自选报告里扒出历史成交关键词,这可比什么生意参谋准多了。我手动建了个自定义计划,把爆的关键词全填进去,出价按行业均价走。人群溢价设30%,预算还是控在100块让系统慢慢跑。结果你猜怎么着?第四天免费流量突然暴涨,连带自然搜索都跟着起飞! 有些类目确实难搞免费流量,比如我做的数码配件。这时候直接跳到第四步,抓着能成交的关键词猛攻。关掉流量自选纯跑关键词,预算每天加50块阶梯式放大。我现在有个移动电源计划已经从100加到800预算,天天稳定出70多单。 其实这套玩法最牛逼的是测款效率。我同时测了10个产品,总投入不到2000块,就筛出三个爆款苗子。现在主力推的磁吸充电宝,每天光免费流量就带来200多单,广告费连销售额的10%都不到。 最后透露个玄学发现:今年万象台在凌晨0-2点更容易跑出高投产。我有个耳机计划白天投产只有1.8,调整到半夜跑直接冲到2.9。估计是平台夜间竞争少,现在我都把核心计划设置成夜间优先投放。 在我看来,互联网搞钱,越简单越好,要求的越少越好,买了一堆设备电脑,最后搞不起来有什么用?就像我现在搞的自媒体矩阵ai项目,3.5个号,利用ai1生成,一个月3.5千就够了,简单粗暴,没号就去营业厅办几张卡,没设备闲鱼买几台也就几百,3.5天就能起号,所以搞钱越简单越好,不要想什么高大上的项目,钱到手才是真的!
展开...
昨天我又测爆了一个品,凌晨三点还在处理订单。这款9.9元的手机支架,居然一天卖了670单!作为普通家庭出身的草根玩家,今天必须把选品的野路子分享给你们。 我刚入行时也迷信排行榜,天天盯着生意参谋看爆款。结果跟风卖了30单防晒衣,倒亏2000块!后来才明白,榜单就像别人吃剩的饭,捡来的永远不香。真正有效的选品方法,是我用真金白银试出来的这三招: ​第一招叫“对标店铺解剖法”​。我现在电脑收藏夹里藏着8家神秘店铺——都不是类目TOP,但个个活得滋润。比如有家专做“大码旗袍”的店,粉丝才3万,但每条评论都在夸“终于找到能穿上的旗袍”。我立马顺着找到他家供货厂,同样的料子改个盘扣设计,上架一周就出了400单。 找对标店要满足三个条件:①你能找到同源厂家 ②售价你有利润空间 ③文案图片你能模仿升级。我最狠的一次是把对手详情页扔进ChatGPT,让它分析出客户最关心的5个痛点,然后我的新品直接针对这5点做强化。 ​第二招是“需求挖矿”​。千万别看销量看评论!翻100条真实评价比看榜单有用得多。有次我看到个晾衣架差评说“每次收衣服都勾丝”,立刻找厂子加了防刮绒布层,价格贵了5块但销量翻倍。现在养成了职业病,连逛超市都要看货架上的商品差评贴。 ​第三招最狠叫“成本重构”​。同样卖手机壳,别人卖19.9,我拆解发现电镀工艺占成本60%。后来找到家做哑光磨砂的厂,成本降了40%卖15.9,月销直接冲到类目前三。现在看到任何产品都本能算BOM成本,老婆说我都魔怔了。 其实普通人做电商最大的优势反而是没资源——因为没退路,所以更愿意死磕细节。我最早卖袜子时,把市面30种棉料都买回来摸厚度,最后选了种不起球但成本高20%的材质。没想到很多妈妈群自发推荐,说“这家袜子穿半年都不起球”。 最近在测试更野的路子:用爬虫抓取小红书穿搭帖里的高频关键词,发现“通勤舒适”搜索量涨了300%,立刻开发了带隐形气垫的乐福鞋,预售就卖了2000双。 记住哥们,选品不是算命是拼执行力。我每天雷打不动看10家新店100条评论,每月测30个新品。连过年都在研究春晚明星同款,真让我逮到张小斐的毛衣项链,连夜找厂复刻,正月十五前赚了7万。 在我看来,互联网搞钱,越简单越好,要求的越少越好,买了一堆设备电脑,最后搞不起来有什么用?就像我现在搞的自媒体矩阵ai项目,3.5个号,利用ai1生成,一个月3.5千就够了,简单粗暴,没号就去营业厅办几张卡,没设备闲鱼买几台也就几百,3.5天就能起号,所以搞钱越简单越好,不要想什么高大上的项目,钱到手才是真的!
展开...
最近跟几个做电商的朋友聊天,我发现啊,现在电商是真的不好干了,不是以前那种随便开个店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了,这年头,中小电商的日子,那是相当不好过,真的。 就拿我朋友小王来说吧,他在某电商平台卖小家电,之前靠着一些小推广,每月还能挣点儿,现在呢?电商税一调整,成本蹭蹭往上涨,以前那些偷偷摸摸的小手段也不管用了,现在金税系统一上线,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该交的税一分都跑不了,每个月光税费就多出两千多,你说这利润能不缩水吗? 而且啊,平台规则也变了,以前还能靠点小技巧把商品排到前面,现在根本不行了,大电商有钱有势,各种资源都优先给他们,小商家只能干瞪眼,说白了,就是比不过人家,就现在这情况,哪里还是电商打败实体店,根本就是80%的电商,混得跟实体店一样惨淡,没生意,没利润,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 不过话说回来,生意也没回流到实体店啊,而是跑到了平台、大电商和头部主播那里,又一轮“缩圈”开始了,大电商,他们产品多、投流猛、供应链强,就算成本高,也能砸钱继续投,把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挤得死死的,那些头部主播,粉丝多、话语权大,消费者也更信他们推荐的东西,所以啊,生意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了,以前是“天下生意,天下人做”,现在是“少数人做天下生意”,哎,真是世道变了。 所以说,现在做电商,真得好好想想出路了,供应链要搞好,产品价格要有竞争力,还得学会精细化运营,抓住用户的心,不然,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淘汰,这年头,生意不好做啊,真是太难了是不是,大家都一样,没事儿。
展开...
  • qw1.jpg
我眼中的电商式内卷 我呢只是一个小小卖家 成百上千万个小卖家之一 但是正因为我是小卖家,所以才具有代表性。 这些年,虽然没有做出太大的战绩,但是一直还是在电商这条路上坚持不懈。 这几年自己选品,选出个几个爆款。 不是大爆,不是动辄就上千单的大爆款。只是小爆款,一天三百单左右,出个三个爆款。 我怎么选的,在某平台1-6-8-8. 天天关注我自己所做的行业。 大数据很神奇,我天天关注,它就天天推送。既有之前卖的好的老款推送,又有最近慢慢有热度的产品推送。老款我就不点开看了,只点开新款。持续点开,它就持续推送。有时候我发现,一个新品从几单销售,到每周几百销量。 那我就要考虑选这款。再去看看零售平台,一般这种新款暂时做的人不多,很多时候只有一两家,那就可以把它选出来,放到产品库了。做主图测款,有点击 ,没几天就来订单了。这个款就留下来。然后做做基础评价。做权重,然后开始上车。做十来天,半个月订单多起来了。慢慢开始减少油费,让自然流量进来。说来也奇怪,从来没有一个品,一直恒爆下去,一方面,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平台他也不干了,你不开车,它挣不到流量费。它就干预你的产品排名,让它排名下降。天天提示商家,让商家降价。商家没办法不想交流量费,只得硬着头皮降价。你降价 ,那其他商家也跟着降,降一两轮价,产品价格下来。利润也不多了,咋办,还想做,那只能降低质量或者降低其他成本我之前有一款有手工 ,我是外发给外面做的,现在为了节约成本。我自己一家人,还有七大姑八大姨,没事得时候就做那款。我想再也没办法卷了。在卷我也只能放弃这款了。 我们都是被动的卷入进来 就这样在这个漩涡里一直打转出不来。
展开...
  • qw1.jpg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