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家圈

淘系卖家经验交流圈子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81337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TALON 2025-9-11+ 关注
电商越来越难做,我做电商的同学,这个月清完库存,就正式关店不干了。 今天中午在三峡广场一起吃饭,他和我说了不少真心话。他之前做得挺不错的,最早那几年,每年能赚个五六十万,好一点甚至能摸到近100个。那时候虽然也累,但觉得生意有奔头,累也值。 但最近这几年,情况完全变了,一年不如一年。问题出在哪儿? 主要的原因,其实不是大家拼价格、利润薄了。而是看不到头的流量费。 现在的电商,你想卖货?可以,但你得先向平台买流量,要先付钱让平台把你的商品放在更显眼的位置。不买流量,那你的店就基本没人看得见,自然也没什么订单。 花钱买流量,订单确实能起来一些,但收入一大半都付了流量费,最后到自己手里的,所剩无几,基本等于白忙活。 前些年,电商为什么能干倒实体店?主要就是省掉了实体店那笔高额房租。电商没有房租,所以价格能压得更低,有优势。 但现在呢?流量费就是电商的房租,而且这门房租最近这几年已经比很多实体店的线下房租还要贵了。 这样一来,电商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 你面对的是一个比你更精的平台房东。这个房东没有实体成本,但它掐住了你最需要的流量。 现在这个局面,唯一稳赚不赔的就是平台。无论你商家是赚是赔,只要你想要流量,你就得给平台交钱。平台真正的旱涝保收。 而想赚钱的商家,就像是在给平台打工,赚点辛苦钱都难,利润薄得像张纸。 听他讲完,我也挺感慨的。以前的电商,给很多普通人提供了白手起家的机会。现在,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被平台操控的游戏,规则越来越复杂,门槛越来越高,钱越来越难赚。 我同学苦笑着说:“也该歇歇了,这条路走到头了。” 他或许代表了一批电商卖家的现状。时代的红利期过去了,玩法变了,赚钱的逻辑也彻底变了。 如果你也在做电商,或者正打算入行,或许该好好算算这笔账,高昂的流量房租,你真的付得起吗?
展开...
tdd 2025-9-8+ 关注
我是一个淘宝卖家,由于父母身体不好需要在家照顾,所以就在家里开了这个淘宝店铺,赚点钱养家,之前开的好好的,流量也稳定,订单也稳定,直到2025年7月2号开始我店铺收到了一个违规通知上面说我一个商品售假违规,扣除了我账户1000元的保证金,并且需要再缴纳2000元的违约金和风险保证金共计7000元,我一直申诉无果,淘宝客服一直敷衍了事,淘宝平台一直在我账户扣钱,一直到7000块钱扣完。 7月2号那次处罚下来,我连着三天没睡好,天天抱着手机找客服,说我这货是从阿里巴巴上拿的,自己压根不知道是假货,上传的时候平台也没说要品牌授权啥的,结果客服每次都那几句套话,要么说申诉不通过,要么就让等消息,最后钱还是一分没少扣。那7000块是我准备给我爸买降压药的钱,扣完的时候我盯着手机屏幕,手都在抖。 没等我缓过来,7月10号又来个违规,说我旺旺发了带二维码的图,扣了1000保证金。我赶紧去查聊天记录,原来是我把给老客户的售后说明发错地方了,里面不小心带了个售后群的二维码,我跟客服反复解释是手滑发错,能不能通融下,结果人家就一句话:处罚没法撤销。那时候我爸已经知道店铺出问题了,天天问我情况,我只能强装没事,说过几天就好,可晚上我总能听见他在客厅咳嗽到半夜。 最要命的是8月21号,又一个售假违规,直接把我剩下的4000保证金扣光,还让我交6000罚款,店铺也封了。那天我给淘宝打电话争辩,说你们说我售假,倒是拿检测报告出来啊,不能光凭信息层面就定我罪吧?我从阿里进货,要是假货也是阿里的问题,我一个小卖家哪有能力去验真假?结果电话那头还是敷衍,挂了电话我就瘫在椅子上,我爸听见我说话声音不对,过来问我咋了,我一跟他说店铺封了,他当场就脸色发白,没过几天就不行了。 这两年我在淘宝开店,前前后后被平台扣了20000块,现在店没了,我爸也走了,家里就剩我和身体不好的妈,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我就想不明白,平台制定规则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下我们这些小卖家的处境?凭啥没有实锤证据就能随便扣钱封店? 大家说说,要是你们遇到这种事,明明自己没故意售假,就因为平台一句“信息层面判断”就没了生计,还连累家人,你们会咋做?
展开...
半年换了2个运营,谁都看不上,最后找我,我却看不上店主,因为我开价1万一个月,她说考虑一下。 广州生产五金配件的厂家,据她说关注我6年了,每天看我发文章,写小作文,深深被我的率真打动,这不,隔了6年,就来找我了。 问了下情况,天猫店铺两个,淘宝店铺2个,多多4个,开年请了一个运营,干了一个月,每天就知道刷刷刷,一直被抓抓抓,干了40天,别人不干了,说查的太严,老板运气差,店铺运气差,做不起来,就走了。接着请第二个运营,6500一个月,这个倒是不刷了,而是直接开推广,猛砸,一个月花了12万,而只卖了20多万,亏得别人打包的大叔都笑话店主当了傻子,那大叔说,他自己也做淘宝,这么花钱砸,他也能卖,而且比这运营卖得多。 听打包的大叔这么说,店主没办法了,第二个月坚持不要这个6500的运营了。现在就想到我了,觉得我可以拯救她的店铺。 我把几个店铺都看了一遍,前面基础打得很好了,特别是回头客很多,店主每天就充200进去,花完就不管了,因为她也不会调整,也没人调整。但是店铺卖的居然不少,虽然没高峰时期的多,但是现在每个月也有大几万的销售额,每天都有利润,有点小满足,只是不够,也担心后面会越卖越少。 我最后报价1万一个月,4个淘系店铺都可以给我做,其实多多我也可以接手,但是精力不够,算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店主说考虑一下! 我知道这是没下文了,在我这里说考虑的,都是委婉地告诉我,不需要。 哎,这一万,真的值!很值!
展开...
  • qw1.jpg
80%电商现在也撑不住了,然而生意却没有回到实体。有几个干了很多年的电商朋友,今年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分别是没有生意、平台规则变化、管理趋严,事实上,现在起码有80%电商都在维持,生意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中小商家拼命冲销量压价格,最终喂饱的是平台和顶级流量。去年双十一,某头部主播一晚带货215亿,相当于十万个小商家全年流水。 实体店更别做梦了,商业地产空置率仍在攀升,逛街的人还没回来。不是生意回流了,是消费蛋糕根本没变大,反而被越切越碎。 有人说这是市场自然淘汰,淘汰?当2%的人握住80%资源,这不叫健康竞争,叫生态失衡。小商家哪怕货再好,不会搞流量、投不起推广,立刻石沉大海。 电商早不是草莽时代,现在比的是资本耐力,是团队作战。一个小店主又当客服又打包,怎么拼得过MCN机构里写脚本、投流、售后一条龙? 最讽刺的是什么?平台一边喊扶持中小商家,一边把流量明码标价,你不买曝光,根本没人看见你。规则三天一变,今天罚你描述不符,明天限流比呼吸还随意。 消费者也别高兴太早,当小商家死光了,大主播垄断定价权,你猜优惠券还发不发?最终为流量战争买单的,永远是普通人和普通家庭。 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看餐饮、服装、日用百货,多少品类已经陷入“低价卷死对手,垄断再涨回去”的死循环?中小商家正在变成平台的数字佃农。 难道只能躺平?未必,有人开始抱团组建本土供应链,有人转战私域做老客生意,活下去的路不是没有,只是比以前难太多。 这早已不是电商围剿实体的老故事。这是一场关于商业民主性的拷问:我们的市场,到底该由谁主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展开...
  • qw1.jpg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