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家圈

淘系卖家经验交流圈子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81337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每天只干2小时,一年还能卖200万,这打法让熬夜加班的电商人瞬间破防 他把最耗时间的选品拆成两步。 三个兼职买手蹲在1688,各盯一个细分:家居收纳、户外露营、宠物用品。 关键词加利润表一筛,毛利不过30%或运费超15%直接扔掉。 第一次见他时,上午十点,他刚从健身房回来,T恤还带着汗味。办公室就他一人,电脑屏幕上是三个买手凌晨发来的表格,标着红黄绿三色——绿色是“可上”,黄色“待查”,红色“pass”。 “每天就干这两小时:看表,打电话。”他指着绿色那行,“这个宠物折叠碗,买手算过了,进货18,卖49,亚马逊抽成15%,运费8块,毛利正好32%,符合标准。我打个电话给厂家,确认能不能印我们的logo,500个起订给多少折扣,完事儿。” 这让我想起前同事老杨,做电商五年,天天熬夜刷1688,眼睛熬出了血丝,桌上堆着半米高的样品。“一天看200个品,看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还得盯订单、打包,累得直掉头发。”去年底算了笔账,流水100万,纯利才8万,还不如上班。 而他的三个买手,都是宝妈或兼职学生,按“成单量抽成”。家居类买手王姐,每天下午接孩子前花1小时,搜“空间节省”“免打孔”这些关键词,把符合的品填进利润表:成本、平台抽成、快递费、预估售价,公式一算,毛利不够30%的直接删。 “她们比我认真。”他笑,“王姐上次报了个衣柜分层架,自己先买了个样品,蹲在衣柜里试了三天,说‘隔板卡扣容易松,得让厂家加粗’。就这细节,上了之后没差评,三个月卖了8000个。” 运费那条线卡得更死。户外露营类的品,他只接折叠椅、睡袋这种轻小件。“之前有买手报过露营推车,说‘国外卖得火’,我一看重量,运费得25块,超了15%的线,直接pass。”他吃过亏,前年卖过户外烤炉,运费比产品还贵,客户收到货骂“不值”,最后全退了,亏了三万。 每天两小时外,他基本“不碰生意”。下午去钓鱼,晚上陪孩子写作业,周末带全家爬山。有人劝他“再加两个品类,一年能多赚50万”,他摇头:“加品类就得加买手,加沟通成本,我这点精力顾不过来。现在三个细分领域够吃了,多赚那点,不够我费心的。” 他的核心不是“懒”,是把“非核心”全扔出去。选品这种重复劳动,让更有时间的人干;利润和运费这种硬标准,用表格卡死,不用自己纠结;甚至售后,都外包给了专门的团队,只留一个“紧急问题”通道。 “熬夜加班的人,大多在干‘机器能替你干的活’。”他说,“买手筛品用表格,比你肉眼看靠谱;售后外包,比你自己熬夜回邮件高效。你得找到那个‘非你不可’的事——比如跟厂家谈折扣,比如定选品的标准,这才是该花时间的地方。” 上个月他的宠物折叠碗爆单,厂家想涨价5毛。他没急着答应,翻出买手的表格:“你看,过去半年我帮你走了3000单,退货率不到2%,比你给别人的代发量稳多了。涨价可以,但我要账期30天。”厂家一算账,答应了。这谈判,他花了20分钟,比熬夜盯订单值多了。 那些熬夜加班的电商人破防,大概是因为突然发现:赚钱拼的不是时间长短,是能不能把自己从“忙”里摘出来,找到那个“四两拨千斤”的点。 每天2小时,够他把核心环节抓牢;剩下的时间,交给规则和别人。一年200万,赚的不是拼命的钱,是“会偷懒”的钱——知道哪些事该干,哪些事该扔,哪些事能让别人替你干。 毕竟,电商的本质是卖货,不是卖时间。能躺着把钱赚了,谁愿意熬夜呢?
展开...
做电商的都是突然发财的 宝子们,聊句大实话:做电商想搞到米,真不是那种今天攒几十、明天多一百的慢慢磨——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儿! 真正的巧劲在这儿:突然瞅准个靠谱的赛道、能打的品,或者一套能跑通的店铺玩法,先靠第一个店挣个千八百、两千块,接着直接铺开10家、20家店,噌地一下就起来了,就是这么快! 所以做电商,心态得先摆对。刚开始没摸到米别慌,你就一门心思钻:前期咋找到一个月能搞千儿八百的路子,关键是这路子能原样复制,这就够了。 刚起步那阵儿,心一定要定。得有数:头俩月没动静真不用急,咱是在试错找门道呢。等摸到门儿了,就得赶紧扩,得有敢冲、能铺开的魄力!别想着现在一个月挣3000,下个月先加一个店试试?别犹豫,直接开行不行?把自己那点本事全使出来! 这么做电商,米才是一截一截往上跳的,不是蜗牛似的慢慢爬。真想靠这撑起家里开销,就得奔着多攒米去,别满足于一个月几千就停步,必须想办法复制、扩大——这才是做电商最香的地方! 哦对了,新手刚开始,听我的:坚决不囤货!谁劝都不好使,囤货风险太大。就做那种不囤货、不用自己发货的模式,稳得很。 全天下的货都能给你用,全天下的赛道也都能给你试。在这个赛道挣着了、这套玩法跑顺了,直接复制到别的赛道、别的店铺,拓展起来快得很! 所以记牢了:咱不是为了一个店、一个品攒米,是要摸到一套模式、一套方法,然后咔咔往上冲,一步一个台阶往上涨!都支棱起来,一起加油搞!
展开...
  • qw1.jpg
干了五年电商,赔过八十多万才悟出来的道理。今天说点真心话,你要是正在做电商或者准备入行,把这些话刻在脑门上。 第一,别信什么先赔后赚的鬼话。做点基础销量评价可以,但指望靠亏损冲量就能赚钱?我赔掉的那辆奥迪A4就是血淋淋的证明。十个先赔的九个都死透了,真正能翻身的凤毛麟角。 第二,把选品刻进DNA里。产品和供应链永远大于运营技巧!我前两年死磕木制定制,赛道冷门吧?利润率低到发指!后来同时跑五六个类目才发现,之前积累的经验用在其他品类上早爆单了。所以别死磕,发现不赚钱立刻换赛道。前期投入就当学费,留着经验换品类照样翻身。 记住三不碰:货损严重的别碰,动销压力大的别碰,带专利和品牌纠纷的别碰。守住这三点至少不会赔穿底裤。 第三,复制比优化更重要。一个店能从十单做到二十单是本事,但能复制十个店每个出十单更是本事!我最多同时运营12家淘宝店+8家拼多多店,每个店就上十个链接做自然流。单量直接翻三倍!别死磕一个链接的层级,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聪明。 第四,黑科技早过时了。当年我研究动销Bu单,一单成本能做到几毛钱。现在平台算法早升级了,那些套路死得透透的。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是对产品的理解! 同样卖宠物用品,人家标题写;最后一件限时优惠;,你写;银灰色100克;。同样卖衣服,人家突出;闺蜜都在穿;,你写;纯棉材质;。消费者是为需求买单,不是为产品参数付费!要琢磨他们想要的是情绪满足还是实用功能。 最关键的还是那句话:别想太多,先干起来! 在我看来,互联网搞钱,越简单越好,要求的越少越好,买了一堆设备电脑,最后搞不起来有什么用?就像我现在搞的自媒体矩阵ai项目,3.5个号,利用ai1生成,一个月3.5千就够了,简单粗暴,没号就去营业厅办几张卡,没设备闲鱼买几台也就几百,3.5天就能起号,所以搞钱越简单越好,不要想什么高大上的项目,钱到手才是真的!
展开...
做了十年电商,从运营到创业,死过的店铺比很多人做过的都多。最惨的时候开十个店死十个,到现在十个店能成七八个,中间交的学费够买套房了。今天说点大实话,现在做电商早不是光靠技术或风口的时代了,真正拼的是底层逻辑和资源整合。 我以前就是个过度谨慎的典型。推爆款前要把竞对分析个底朝天,成本核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结果往往因为不敢投钱错过机会。后来想通了:电商本来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怕亏钱就别入场。现在推新品,只要测款数据达标,砸钱眼都不眨——因为我知道,谨慎不会让你成功,敢赌才会。 关于投入节奏,我的经验是:测款期控制在总预算的20%,数据达标后立即追加50%,留30%做爆发期冲刺。比如推墙纸产品,我先拿2万测图测款,点击率超过行业均值1.5倍就追投5万拉量,最后留3万做活动冲排名。这个比例适合大多数类目。 现在说说我认为最核心的三个点: 第一是店铺定位。我做的墙纸卖全网最高价,那就必须让顾客觉得值这个价。从产品视频到详情页全部按高端路线走,请专业摄影师拍光影效果,文案强调环保材质和设计理念。虽然团队小做不到极致,但方向必须明确——宁愿做小众人群的高端生意,也不做大路货的价格战。 第二是图片点击率。这是爆款的生死线!我总结出三套测图方法:一是扒下同类爆款主图分析构图逻辑,比如发现畅销款都用45度角俯拍,就在这个基础上加差异化卖点;二是用干净浏览器天天截图竞品,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绝对要借鉴;三是多渠道测试,直通车、全站推广同时跑,哪个图点击率高立刻重点推。 第三是数据化选款。不要凭感觉!我给每个款做数据打分卡:点击率占40分,转化率30分,加购收藏20分,毛利率10分。综合分85以上的才值得推。还会用插件扒竞品数据,发现墙纸类目爆款的加购率都在15%以上,自家测款达到12%就敢猛推。 最近我就吃了供应链的亏。有个墙纸款突然爆单,工厂却供不上货,直接损失三十多万。现在学乖了,推爆款前先签保供协议,让供应商备足面料,宁愿多付点押金也要保住产能。 其实现在平台红利虽少,但对认真做事的人反而是好事。当大家都在拼资金拼资源时,像我们这种懂数据、会分析、能落地的运营反而有优势。我最近起的两个新店,就是靠精细化数据运营做起来的——每个链接优化300次以上,主图测试80多张,最终点击率做到行业2倍。 电商到最后拼的不是奇技淫巧,而是基本功和执行力。把图片做好、数据盯紧、供应链控稳,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才是真正赚钱的核心。愿各位都能沉下心做好每个细节,毕竟,慢就是快,稳才能赢。 在我看来,互联网搞钱,越简单越好,要求的越少越好,买了一堆设备电脑,最后搞不起来有什么用?就像我现在搞的自媒体矩阵ai项目,3.5个号,利用ai1生成,一个月3.5千就够了,简单粗暴,没号就去营业厅办几张卡,没设备闲鱼买几台也就几百,3.5天就能起号,所以搞钱越简单越好,不要想什么高大上的项目,钱到手才是真的!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