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家圈

淘系卖家经验交流圈子
创建于 2022-9-7 积分: 80249收藏
排序: 默认 最新
欧尼酱 前天 09:51+ 关注
我眼中的电商式内卷 我呢只是一个小小卖家 成百上千万个小卖家之一 但是正因为我是小卖家,所以才具有代表性。 这些年,虽然没有做出太大的战绩,但是一直还是在电商这条路上坚持不懈。 这几年自己选品,选出个几个爆款。 不是大爆,不是动辄就上千单的大爆款。只是小爆款,一天三百单左右,出个三个爆款。 我怎么选的,在某平台1-6-8-8. 天天关注我自己所做的行业。 大数据很神奇,我天天关注,它就天天推送。既有之前卖的好的老款推送,又有最近慢慢有热度的产品推送。老款我就不点开看了,只点开新款。持续点开,它就持续推送。有时候我发现,一个新品从几单销售,到每周几百销量。 那我就要考虑选这款。再去看看零售平台,一般这种新款暂时做的人不多,很多时候只有一两家,那就可以把它选出来,放到产品库了。做主图测款,有点击 ,没几天就来订单了。这个款就留下来。然后做做基础评价。做权重,然后开始上车。做十来天,半个月订单多起来了。慢慢开始减少油费,让自然流量进来。说来也奇怪,从来没有一个品,一直恒爆下去,一方面,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平台他也不干了,你不开车,它挣不到流量费。它就干预你的产品排名,让它排名下降。天天提示商家,让商家降价。商家没办法不想交流量费,只得硬着头皮降价。你降价 ,那其他商家也跟着降,降一两轮价,产品价格下来。利润也不多了,咋办,还想做,那只能降低质量或者降低其他成本我之前有一款有手工 ,我是外发给外面做的,现在为了节约成本。我自己一家人,还有七大姑八大姨,没事得时候就做那款。我想再也没办法卷了。在卷我也只能放弃这款了。 我们都是被动的卷入进来 就这样在这个漩涡里一直打转出不来。
展开...
  • qw1.jpg
TALON 前天 09:43+ 关注
电商越来越难做,我做电商的同学,这个月清完库存,就正式关店不干了。 今天中午在三峡广场一起吃饭,他和我说了不少真心话。他之前做得挺不错的,最早那几年,每年能赚个五六十万,好一点甚至能摸到近100个。那时候虽然也累,但觉得生意有奔头,累也值。 但最近这几年,情况完全变了,一年不如一年。问题出在哪儿? 主要的原因,其实不是大家拼价格、利润薄了。而是看不到头的流量费。 现在的电商,你想卖货?可以,但你得先向平台买流量,要先付钱让平台把你的商品放在更显眼的位置。不买流量,那你的店就基本没人看得见,自然也没什么订单。 花钱买流量,订单确实能起来一些,但收入一大半都付了流量费,最后到自己手里的,所剩无几,基本等于白忙活。 前些年,电商为什么能干倒实体店?主要就是省掉了实体店那笔高额房租。电商没有房租,所以价格能压得更低,有优势。 但现在呢?流量费就是电商的房租,而且这门房租最近这几年已经比很多实体店的线下房租还要贵了。 这样一来,电商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 你面对的是一个比你更精的平台房东。这个房东没有实体成本,但它掐住了你最需要的流量。 现在这个局面,唯一稳赚不赔的就是平台。无论你商家是赚是赔,只要你想要流量,你就得给平台交钱。平台真正的旱涝保收。 而想赚钱的商家,就像是在给平台打工,赚点辛苦钱都难,利润薄得像张纸。 听他讲完,我也挺感慨的。以前的电商,给很多普通人提供了白手起家的机会。现在,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被平台操控的游戏,规则越来越复杂,门槛越来越高,钱越来越难赚。 我同学苦笑着说:“也该歇歇了,这条路走到头了。” 他或许代表了一批电商卖家的现状。时代的红利期过去了,玩法变了,赚钱的逻辑也彻底变了。 如果你也在做电商,或者正打算入行,或许该好好算算这笔账,高昂的流量房租,你真的付得起吗?
展开...
半年换了2个运营,谁都看不上,最后找我,我却看不上店主,因为我开价1万一个月,她说考虑一下。 广州生产五金配件的厂家,据她说关注我6年了,每天看我发文章,写小作文,深深被我的率真打动,这不,隔了6年,就来找我了。 问了下情况,天猫店铺两个,淘宝店铺2个,多多4个,开年请了一个运营,干了一个月,每天就知道刷刷刷,一直被抓抓抓,干了40天,别人不干了,说查的太严,老板运气差,店铺运气差,做不起来,就走了。接着请第二个运营,6500一个月,这个倒是不刷了,而是直接开推广,猛砸,一个月花了12万,而只卖了20多万,亏得别人打包的大叔都笑话店主当了傻子,那大叔说,他自己也做淘宝,这么花钱砸,他也能卖,而且比这运营卖得多。 听打包的大叔这么说,店主没办法了,第二个月坚持不要这个6500的运营了。现在就想到我了,觉得我可以拯救她的店铺。 我把几个店铺都看了一遍,前面基础打得很好了,特别是回头客很多,店主每天就充200进去,花完就不管了,因为她也不会调整,也没人调整。但是店铺卖的居然不少,虽然没高峰时期的多,但是现在每个月也有大几万的销售额,每天都有利润,有点小满足,只是不够,也担心后面会越卖越少。 我最后报价1万一个月,4个淘系店铺都可以给我做,其实多多我也可以接手,但是精力不够,算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店主说考虑一下! 我知道这是没下文了,在我这里说考虑的,都是委婉地告诉我,不需要。 哎,这一万,真的值!很值!
展开...
  • qw1.jpg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做电商做得风生水起的朋友?我有个同学,电商做得那叫一个大,好几家店铺,忙得脚不沾地。 上次她给我发同学聚会消息,我回了,结果她就没动静了,我估计啊,她不是忘了,就是忙得压根没看到。 现在做电商的,真不像咱想象的那么轻松。好多人觉得电商不就坐在电脑前嘛,可实际上,他们就跟被抽了鞭子的陀螺似的,根本停不下来。 我刷到过一个帖子,讲的是电商人根本没有“下班”的说法。凌晨三点还在回客户消息,大促之前直接睡在仓库里,就怕出啥岔子。 我还认识个做小买卖的,去年双十一,全家老小齐上阵。连念初中的儿子都被拉来帮忙贴快递单,孩子只能在包裹堆里写作业,想想就心酸。 电商这行,表面看着风光无限,实际上竞争激烈得很,稍微一松懈,流量“唰”地就没了。就像跑步,你一停下,别人就超过去了。 有个博主说得妙:“电商人不是在盯着数据,就是在去盯数据的路上。”不过话说回来,能在电商圈坚持下来的,那都是真厉害。就这份拼命的劲头,咱就得竖起大拇指。 网友“努力向前冲”就评论说:“我也是做电商的,每天睁开眼就是各种数据,一刻都不敢放松,太难了,但又不甘心放弃。”确实,电商人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只有自己知道。他们为了梦想和生活,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
展开...
  • qw1.jpg
80%电商现在也撑不住了,然而生意却没有回到实体。有几个干了很多年的电商朋友,今年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分别是没有生意、平台规则变化、管理趋严,事实上,现在起码有80%电商都在维持,生意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走在凌晨的服装批发市场,曾经凌晨三点就挤满进货商的档口,如今过半亮着冷光;打开手机电商后台,中小卖家的店铺动态里,“清仓歇业”的公告越来越密集。但街头的实体店并未迎来预想中的回暖,连锁便利店的拓店速度放缓,社区超市的客流仍在下滑——那些从中小电商手里流走的生意,并没有散落到街头巷尾,而是像被无形的引力牵引,加速流向了少数“超级玩家”。 打开直播平台,排名前50的头部主播直播间里,单场GMV轻松破亿,背后是成熟的选品团队、工厂直供的低价供应链,甚至能撬动品牌方给出“全网最低价”;点开综合电商平台,搜索任何品类,前排永远是那几个耳熟能详的品牌旗舰店,它们能用百亿补贴把单价压到中小卖家的进货价以下,还能通过平台的“金牌卖家”“百亿补贴”标签,轻松获取80%以上的自然流量。一位做了七年女装电商的朋友算过一笔账:同样一件连衣裙,她从工厂拿货价80元,加上快递、平台佣金和推广费,卖120元才能保本;而头部直播间能以60元拿货,卖99元还能盈利——这种供应链和流量的双重碾压,让中小卖家连“薄利多销”的路都越来越窄。 更让中小电商头疼的是平台规则的变化。从“千人千面”算法越来越向头部倾斜,到“虚假交易”判定标准收紧,再到“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运费险成本转嫁,每一项调整都在抬高中小卖家的生存门槛。有做家居用品的商家吐槽,现在花1000元投流,能带来的有效订单比三年前少了60%,但头部店铺能用品牌联名、直播专场拿到平台的流量扶持,投流成本仅为中小卖家的三分之一。这种“马太效应”下,很多中小电商不是不想拼,而是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在被慢慢剥夺。 曾经,电商靠着“去掉中间商”的效率优势颠覆了实体零售,让无数普通人有了开店铺货的机会。但如今,流量、供应链、规则的集中化,正在让电商自己变成新的“中间商”——只不过这次,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掌握资源的大玩家。当生意越来越向头部聚集,无论是曾经被颠覆的实体店,还是如今被挤压的中小电商,面对的其实是同一种困境:在流量和资源被高度垄断的市场里,普通人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一点点压缩。而这种变化,或许比“电商取代实体”更值得深思。
展开...

在本圈圈中寻找帖子

 

圈主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